湖南浏阳:脱贫路上阔步行 一河诗画满城欢

央媒看长沙 | 2020-12-24 11:56:33
星辰在线 | 编辑:乐先文

  湖南浏阳。浏阳市扶贫办供图

  “田里有桃树、梨树和李子树,好好打理,才能有好收成。家里有民宿,用心做好服务,口口相传,客人预约前来,收入才能年年上涨。梦想与幸福是拼出来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谈及自己现在的生活,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村民罗铿的心情如阳光般明媚,脸上流露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依托本村的旅游产业,4年前罗铿放弃了危房改造的名额,借钱建新房将二楼房间改造成民宿,吃起“旅游饭”。通过统一培训他学习了一技之长,在自家山里种起了水果,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曾经因病致贫的罗锵一年多就脱掉了“贫困帽”,再也不用过“肩扛竹木养家,手持犁耙糊口”的生活。

  在浏阳张坊镇田溪村,罗铿只是脱贫致富一个缩影。

  地处湘赣边的湖南浏阳,浏阳河蜿蜒流淌,罗霄山脉绵延起伏。由于发展落后,这里曾长期顶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2017年3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浏阳脱贫攻坚工作连续四年(2016年-2019年)获评全省先进,连续三年(2017年-2019年)获评全省“携手奔小康”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浏阳县域经济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带动着高质量脱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当地第一民生工程。

  一幅壁画一把伞

  走出“非遗”致富路

  浏阳小河乡邀请画家教授绘画。浏阳市扶贫办供图

  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来自浏阳达浒镇椒花新村的村民李忠国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成为湖南省今年唯一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今年55岁的李忠国,是浏阳油纸伞工艺长沙市级非遗传承人。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忠国凭着自身一股钻劲和韧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创办达兴工艺品厂,生产销售油纸伞等手工艺品,不仅摘掉了自己贫困户的帽子,还带领50余户乡邻脱贫致富奔小康,用一把油纸伞撑起“一片天”。

  就在17日当天,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村民张清华也早早吃过晚饭,喊上家人、朋友团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央视在国家扶贫日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脱贫·我们的故事》。

  此前,张清华与浏阳市小河乡扶贫办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参与了节目录制,和他们一起登上央视舞台的还有当地7名农民画师联合绘制的10米画卷《世外原乡诗画小河》。

  在小河乡,像张清华这样的农民画师还有很多,村民们放下锄头和铁锹,拿起画笔,在绘就自己美好生活的同时,画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近年来,浏阳小河乡以“旅游+文化+扶贫”模式,在村里开设乡村画室,邀请画家免费给村民教授山水画绘画技术,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河乡被世人所熟知。村民绘画作品广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帮助30余户贫困户脱贫。

  如今,走在小河乡的乡村道路上,每家每户的墙壁上都有不同风格的装饰画。艺术馆、“画村一条街”、文艺民宿也在小河乡的规划之中。如诗如画的小河乡,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出浏阳,“走”向世界。

  一碗蒸菜一个梨

  走出“地标”扶贫路

  浏阳大围山水果。浏阳市扶贫办供图

  说到浏阳,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浏阳蒸菜”。小小山城浏阳,因为一碗“蒸菜”闻名全国,也就着这碗“蒸菜”,浏阳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浏阳市情,浏阳出台实施了《浏阳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回答了“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计划》确定了具有浏阳特色的“10+3+3+3”工作路线图, “品牌强农”特色产业建设工程就是“十项重点工程”之一。

  “两万斤黄金梨已经卖完了,比去年提早收工,大围山梨的品牌越来越响了!”每年7月底到8月,前来果园采摘的自驾游客络绎不绝,果园内的黄金梨、圆黄梨和翠冠梨等都销售一空,这是大围山镇益康果园负责人罗建政和果农们最忙的时候。

  大围山土壤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大围山产的梨子也质地细腻,脆嫩无渣,而且核小皮薄。为了打响“大围山梨”的品牌,2014年5月,在市农业局、大围山镇的积极申报下, “大围山梨”顺利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2018年8月, “大围山梨”通过验收成为湖南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 “大围山梨”捧回了农产品金奖。

  目前,浏阳共有7个地理标志和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为浏阳花炮、浏阳烟花、浏阳鞭炮、浏阳夏布、浏阳蒸菜、浏阳菊花石雕、浏阳茶油,以及天岩寨柑桔、浏阳金桔、大围山梨、葛家鸡肠子辣椒、浏阳黑山羊。

  同时,浏阳围绕花炮、菊花石、蒸菜等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着力做好扶持与培育,推动“互联网+”“产业+扶贫+旅游”等地标产业发展新模式,将地标脱贫路走深、走实。

  一个网格一片林

  走出乡村振兴路

  浏阳镇头镇在采油茶。镇头镇供图

  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归根到底,关键靠人。

  如今,浏阳正深入推进“党建+微网格”工作,35411名党员直接联户,3725名入党积极分子、950名非党员的乡村能人和6809名志愿者参与到“党建+微网格”工作当中,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做到了服务帮扶不断档、产业扶贫不停歇,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作为一名年届七旬的老党员,“党建+微网格”工作全面铺开后,浏阳镇头镇双桥村罗建德第一时间请缨担任微网格长。在他负责联系的10户家庭中,罗国平一家生活最为困难:妻子中风在床,儿子在外务工,罗国平本人又患有肢体残疾。

  借着“一县一特”油茶产业的春风,罗国平打算给自家7亩多山地种上油茶苗,但是靠他仅有的右手几乎难以完成。罗建德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将罗国平家山地上的老油茶树砍掉。同时对接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他们请来挖机对山地进行平整、开渠。随后,大家又帮罗国平种下新的高产油茶苗。

  “等油茶树结果后,罗国平一家每年可增收不少。”罗建德的家人还帮罗国平做好油茶林覆膜、施肥等工作,确保这片“脱贫致富林”顺利长成。

  通过开展“党建+微网格”工作,浏阳搭建民间议事决策平台,充分激活了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长、乡贤、热心人士、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通社会信息传递渠道,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浏阳全市302个涉农村(社区)中,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的村有159个,其中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村43个。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把扶贫产业升级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品牌产业’、把扶贫网格升级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底座网格’、把脱贫典型升级打造成为乡村发展的‘示范力量’、把贫困山区升级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的‘精品景区’,努力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浏阳路径。”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表示,浏阳会把过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发展成果、工作成果、机制成果固化下来,延续拓展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去,实现有效衔接。

【来源:人民网】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