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朝涛头立——看长沙高新区如何造就核心增长极

省媒看长沙 | 2021-06-03 10:41:49
星辰在线 | 编辑:邓婷

  中国通号样车试运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2021年3月,长沙高新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 尹婷 摄

  “长沙高新区互联网行业打造红芯链 赋能产业链”入选全国数字经济党建创新案例。

  长沙信息产业园内集中了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在这里风起云涌。

  中联智慧城建设现场。

  经过30年发展,长沙高新区已发展成为一座产业新城。黄宏江 摄

  ■ 王 茜

  33年前,在湘江西岸,诞生了全国首批科技开发试验区之一的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3年后,长沙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身份”飞跃。

  如今,长沙高新区已成长为长沙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桥头堡”,“三高一城”奋力担当的领头雁。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长沙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新时期肩负的新使命、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一流高新区,为全市、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党建引领 擘画发展新图景

  进入牛年,长沙高新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扬“三牛”精神,打响“犇”跑发令枪。

  不待扬鞭自奋蹄,好消息不断传来:第一季度,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54.5亿元,同比增长25%;累计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69.8亿元……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支部!”在长沙高新区多个重点项目的一线工地上,活跃着很多冲锋陷阵的党支部。

  2019年7月,中联重科选择在长沙高新区投资1000亿元建设中联智慧产业城,是湖南省的一号工程。在推进项目征拆伊始,高新区雷锋街道就率先建立了中联智慧产业城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项目一线。

  为快速推进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攻坚,临时党支部的成员们主动放弃周末,奋战项目拆迁一线。投资近千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仅用10天完成一期签约后,5天内312户全面倒房,实现了提前交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300余条智能产线,首创行业20条“黑灯产线”,打造“引领未来20年”的世界级灯塔工厂。

  党员作为党组织的重要主体,党员强则党组织强。在长沙高新区,一批批先锋党员成长起来。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高效研发检测利器,牵头拿出“圣湘方案”的党员喻霞林;2019年腊月廿七就奔赴武汉为湖北省中医院、金银潭等医院安装呼吸机、治疗仪,在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写下入党申请书的王晓波;迅速成立“抗疫武汉先锋队临时党支部”,携带医用试剂、防护用品等奔赴武汉,将单日检测量从1000例提升到6000例的李慧源……

  高新区作为长沙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力军和主阵地,目前,企业总数已突破3.8万家,企业党建是重要议题。在深入分析了企业、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后,高新区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新成立了新材料、大健康、先进制造、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这六大行业(产业链)党委。

  202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党委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涉及上下游材料及水电气要素供应、人才引进及员工招聘、防疫物资购买和矛盾纠纷调处等4大类别8个方面1024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业链党委向101家重点互联网企业派驻联络员,累计帮企业解决问题1058个。

  “党建工作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志红说。

  在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长沙高新区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在长沙高新区2021年党务和社会发展大会暨2021年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表示,全区上下要扎实推进三大党建工作。企业党建要深挖资源、打造品牌。基层党建要突出善治、提升能力。机关党建要加强服务、鼓劲提气。各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优异业绩塑造部门形象,以优良作风广泛凝聚人心,带动全区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办好各项惠民实事。认真落实“四精五有”要求,全方位提升园区城市品质。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努力谱写担当“三高一城”领头雁、打造全国一流高新区的壮丽篇章!

  奋勇争先 位列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圣湘生物科研团队日夜奋战,短短几天,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迅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最高日产50万人份,成为国内、国际抗疫主力军。

  这只是长沙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当前,高新区在优质创新资源聚集、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不断“注氧”,打通企业创新创业“大动脉”,让创新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在这里,黄伯云院士领衔中南大学创新团队,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系列难题,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掌握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家,确保了国家航空战略安全;华曙高科许小曙博士科研团队造出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此外,全国第一台磁悬浮列车、智能机器人、全国第一个杂交水稻优化组合、中国第一卷大卷重钛带、全国首例“克隆神经疾病基因”、中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等相继问世……全球之最、全国首创遍地开花。

  岳麓峰会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顶级盛会,助推高新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凭借着优越的政策洼地效应,拓维信息、威胜信息、安克创新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落子麓谷。58到家、中兴通讯、湘江鲲鹏等知名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麓谷设立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长沙软件园、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等一批优秀园区形成协同发展效应……麓谷就此强势崛起“软件湘军”。

  揽得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国字号金字招牌,中国电子、长城总部、飞腾科技、麒麟软件、CSDN、光环新网等千余家企业集聚发展,整体产业规模高达600亿元。麓谷初步构建了以PK体系、鲲鹏体系为核心的基础软硬件、网络安全终端及设备、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打造了以“二机四芯”为主导、跻身国内网络安全行业领先地位的一系列前沿高端产品。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长沙高新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创造出全省3%的税收。从1991年的几间办公室,到以麓谷为核心的“一区四园”新格局,版图拓至140平方公里;从首批30余家企业到集合6大主导产业3.3万家企业,市场主体4.8万家;营业收入从1991年的几百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5281亿多元,仅麓谷园区就实现企业营收2820亿元;引进和培育了中联重科、威胜集团、三诺生物等47家上市企业,占全市的 61%、全省的40%……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西引擎”。

  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长沙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多年雄踞前20强,特别是2014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长沙高新区被定为核心区域创新谷,这标志着长沙高新区创新体系和实力得到认可,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除综合排名靠前外,2020年长沙高新区多个单项排名也在前列,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第12名,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第13名。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不利因素夹击下,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实现企业总收入2820亿元,增长23.9%;规模工业总产值1019.4亿元,增长8%;高新技术产值1470.4亿元,增长6.9%。此外,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中,长沙高新区(麓谷)位列第10名。

  多点支撑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长沙高新区,发展不是创新在“孤军奋战”,而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建设、民生保障等多点支撑,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3月28日,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带队奔赴北京“敲门”招商。拜会考察、产业推介、项目签约……短短两天时间,郭力夫带队转战多个地方,开展数项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强度之大,可见一斑。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招商之行共有10多家在京总部企业、集团向长沙高新区抛出橄榄枝,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小项目小发展,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高质量发展。长沙高新区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从两方面发力,千方百计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立园,产业兴区。投资过千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园正拔地而起,三安光电、中电科装备、北斗微芯等高精尖项目纷纷抢滩麓谷。日前,长沙高新区7大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此次总投资37.2亿元的7大产业项目中,既有以三诺生物、泰瑞医疗、奥托医链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链项目,又有高新云谷、东方红装配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还有以博世科、三德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链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兼顾了以先进制造业、“两主一特”产业链建设项目为主的发展导向,更体现了“高”与“新”的发展特色。7大产业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1.4亿元以上,实现税收4.2亿元。目前,每周都有项目签约,每月都有项目落地,展现蓬勃活力。

  留住一个人才,带活一个产业。1994年,全国第一家“高级人才事务所”在麓谷成立,随后各类人才引进计划、政策不断完善,黄伯云、罗安、夏家辉、卢光琇、詹纯新、戴立忠、许小曙、李少波等专家“智库”纷纷择枝而来,为高新区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科技从业人员7.5万人,院士专家工作站46家。

  硬措施打造软环境。“援企稳岗16条”“金融8条”“黄金11条”等系列政策的精准扶持,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提供了“营养”。1天企业开办、1天工程规划领证、10天施工许可……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以及“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政务服务理念与能力,促企业对高新区营商环境满意率达99.2%。

  产城融合,解决后顾之忧。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前来麓谷投资兴业者急剧增长,医疗、教育、交通等需求与日俱增。近3年,高新区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74.31亿元,完善了教育医疗、运动休闲、文化活动、居家养老、交通出行等配套建设。目前,全区有中小学23所、公办幼儿园10所,各类保障房项目10多个,6大产业片区路网框架基本成形,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一心、两区、三带、四圈、五园”城市整体发展的空间开发架构已然成形。

  天时地利人和。从长沙市来看,高新区是长沙打造“三个高地”的高峰;对高新区而言,科技创新又是打造“三座高峰”的主峰,是主打,是题中要义,是重中之重。面向未来,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的话语掷地有声:“过去的30多年,长沙高新区已走出了一条代表湖湘特质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面向未来,重整行装又出发,砥砺前行再登高。长沙高新区将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高峰’‘升级’‘进位’, 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长沙中更好地扛牢责任、担当使命、彰显作为。”

  “长沙高新区要做好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对标争先进位坐标系,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担当园区领头雁;扛牢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突出产业发展、高端项目建设、全区规划、科技金融生态、教育强区、社会事业、产城融合、营商环境、党的建设九大领域,苦下功夫,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正如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所言,接下来,高新区要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力,演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产城融合魅力。让长沙高新区,不仅仅成为聚力创新的“火车头”、富民的“磁矿场”,更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后花园”。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