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流沙河镇新型职业农民振兴家乡

市媒看长沙 | 2020-10-16 09:57:37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诗雨

在流沙河镇充满希望的田野里,大型农机正在奔忙。贺咏梅 摄(均为资料图片)

  流沙河镇定期举办“精准扶贫微消费”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为贫困户增收。张禹 欧阳广 摄

  在流沙河镇大田方村的水果基地,贫困户尹玉连(左)和尹水平正在采摘黄桃。  张禹 邬艳 摄

  “上午卖了30多斤青辣椒,还有自己手工做的40多斤红薯粉,一下就赚了700多元!”在宁乡市流沙河镇举行的首届“精准扶贫微消费”活动上,年过花甲的贫困户岳金仁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在活动举办地流沙河集镇商业街,来自该镇13个村(社区)的贫困户们搭起货架,摆出自家种养的各色农产品,热情的吆喝声吸引来了十里八乡的村民群众,而帮扶单位代表也纷纷购买。

  在9月29日举行的第三期“精准扶贫微消费”活动上,流沙河镇党委书记陈鑫介绍,已经帮助贫困户出售土鸡鸭10000只、花猪50头、牛20头、大米4000公斤、粉丝800公斤,帮助村(社区)与企业食堂、超市等签订消费扶贫帮扶利益联结协议7个,为贫困户创收超过400万元,可谓“微消费”助力脱贫取得大效果。

  “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消费扶贫是一种‘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帮助模式。”陈鑫表示,精准扶贫“微消费”打通了贫困户的产销链,帮助贫困户顺利卖出农副产品,销售有了渠道,增收有了门路,发展就有了劲头,这种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方式,相比“一送了之”的输血式扶贫更有意义。

  春之声 新型职业农民走出种粮新路子

  春耕时节,如果你来到流沙河镇,会看到楚河江畔,罘罳峰下,一台台大型农机驰骋田间,翻耕、播种、插秧……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生产图。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打乱了生产生活节奏。流沙河镇与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抢农时,组织好春耕、春播,全镇育秧300多亩,加上农户撒种直播,早稻种植面积超过22000亩。

  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扩大早稻种植面积,该镇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330个镇村组三级调度小组,镇领导班子成员分村包组负责发动水田流转,实现全镇12000亩农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整合资源实现育秧大集中、农机大生产。

  “我们村今年计划种植800亩双季稻,这两天趁着温度适宜,正准备组织农户抛秧。”码联村党总支书记尹中祥说道。在该村村道两旁的水田里,排列整齐的育秧棚在阳光下十分耀眼,里面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为提高土地产能和粮食产量,盘活闲置、荒弃的田地,码联村创新耕种方式,通过合作社联系农户加快土地流转,加强流转管理,推进规模经营,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新路子。

  “我今年又扩大了承包规模,预计收入能有30多万元。”码联村朱家组村民吴伯军敢拼能干,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今年32岁的他流转600亩田地,其中300亩种双季稻,300亩种油菜和晚稻。同时,他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还热情和村民共享资源,目前拥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农机设备,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应俱全,“哪位村民需要,只要一个电话,我就把农机开过去。”

  “我们可以集中育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散户提供优质秧苗;为散户提供农机服务,帮助大家搞好春耕生产,带动乡亲们一起种粮增收;促进‘两业’扶贫,发展种植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吴伯军笑呵呵地说,大家拧成一股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田的出田,既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活力。

  夏之声 三大项目签约,种植规模近万亩

  初夏时节,流沙河镇举行乡村振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签约的3大项目总种植规模达到9500亩,包括1050亩蔬菜种植加工项目、3450亩烟叶种植项目和5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水稻种植项目。

  在鸿富村湖南野庄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里,当地村民正在田间移栽辣椒秧苗。“蔬菜基地就在家门口,每个月我都有10多天在这里做事,去年挣了近2万元,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收入,当然很好!”贫困村民杨嫂表示,蔬菜基地的扩大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在鸿富村荷家组,村民喻慈香刚从基地领回了20羽鹅苗。“你先把鹅苗关起来喂3天饲料,晚上在地上铺上草,把鹅苗以5羽为单位分隔开来,不然它们挤在一起会被压伤。”新型职业农民、野庄食品负责人肖孟飞嘱咐关于养鹅的一些注意事项。

  “今年,公司扩大了种养规模,在鸿富村流转土地1050亩,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和扶贫车间,并计划引进20万羽黑鬃鹅苗,由公司提供疫苗、饲料、养殖技术,农户喂养达标后,再由公司进行回购,让农户放心参与。”肖孟飞表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保底收购”的产业合作模式,公司今年计划种植时令蔬菜800余亩,目前已种植豆角、辣椒等蔬菜400多亩。走访当天,公司已向周边农户发放鹅苗2000多羽,后续的鹅苗到来后,将送往有养殖意向的100多户村民家中。

  “我们农机、烘干设备、仓库齐全,今年扩大了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在红石村、瓦子坪村等3个村共流转了5000亩稻田。” 宁乡时通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文龙飞说,该项目预计年产粮食5000余吨,可解决劳动力用工300人,是该镇集水稻育秧、机耕、植保、加工为一体的水稻种植生产基地。

  “流沙河镇每个村都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在村里集中成片流转土地,这次3个千亩以上项目,推广实施机械化作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可充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宁乡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秋之声 黄桃飘香产量同比翻两番

  金秋时节,流沙河镇大田方村一改平日的宁静,产业扶贫微消费活动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热闹开场,而现场举行的扶贫集市货真价实,更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当天销售各类水果1万多公斤,收入20多万元,丰收的喜悦让这个成功脱贫的小山村充盈着欢声笑语。

  前来采摘购买水果的人潮涌动,上山采果的村民笑颜流淌,却有一个人激动得眼眶泪光闪动,他就是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谢金龙。

  2015年10月,谢金龙作为宁乡最早的一批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怀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脱下西装革履,扎根这个宁乡西部小山村,和村民群众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就是6个年头。

  刚到大田方村时,他马不停蹄进行入户调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910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同时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级集体收入没有来源,这让他心急如焚。

  “对于大田方村这样的省级贫困村,必须要以党建引领提振士气,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在后盾单位宁乡市工信局的大力支持下,谢金龙四处奔走找项目、找资金,争取“四跟四走”“滴灌式”扶贫落实到户。受扶贫工作队的鼓励,70岁的高塘组村民胡福良全家发展养殖,肉牛、花猪、蜜蜂都成为脱贫好帮手,目前一家6口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与此同时,在流沙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谢金龙团结支村两委凝心聚力,突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致富的作用,通过召开屋场会统一村民的思想,让大伙在脱贫攻坚战中拧成一股绳。

  2017年4月,在一片黄土荒山上,乡亲们披荆斩棘开垦出500亩梯级果园,成立了宁乡高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批种下300亩水果,包括锦绣黄桃、法国黄梨、黄金蜜李。为了填补果树苗生长期的收入空档,还在果树之间套种花生、黄豆等一年生经济作物。

  挥汗耕耘终有收获。2019年,大田方人初尝收获的甜蜜,首批小水果采摘近1万公斤,为村民带来10多万元收入。今年风调雨顺,果树茁壮生长,小水果产量预计近4万公斤,按照时下市场售价,将为村民增收70万元以上,而花生、黄豆也能卖出近6万元。

  更让村民欣喜的是,第二批种植的200亩黄金贡柚、夏黑葡萄、乌梅也长势良好。再过几年,500亩果园进入丰产期,总产量将朝着100吨进军,届时收入也会更上一层楼。

  “干活就在家门口,一天能挣到80元,我心里很满足。”65岁贫困户尹玉连正在给黄桃套袋装箱,她表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身体都不好,还有年近九旬的母亲需要照顾,如今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感觉生活的重担有了支撑点。据高华农业公司负责人刘明飞介绍,目前水果基地吸收40多名贫困群众做事,今年发放工资将超过50万元。

  “咱们村又增加两个帮扶单位,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得知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也成为了大田方村的后盾单位,70岁的铁牛湾组村民王莲香笑着说,乡亲们一定更加努力,不仅要将“穷帽子”甩得远远的,还要在奔小康的路上跑得快快的。(彭春明 李宇强 张禹)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