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车站见证城市发展强劲脉搏(峥嵘岁月)
星辰在线6月9日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这个五一假期,长沙C位出道,火爆全国。
这背后,少不了长沙立体交通的支撑。特别是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会,放大了长沙的区位优势。因此,今年五一期间,长沙成为出发及到达客流量最大的10个城市之一,“网红”城市当之无愧。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沙的高速发展与铁路网络的完善一同“脉动”。
1977年6月30日,长沙火车站落成开站,是当时全国第二大火车站。随后,周边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人气很快聚集,火车站周边迅速成为长沙的黄金地带。
如今,长沙火车站已逐渐褪去客流中心的光环,但经过40多年的风雨,它仍然是城市地标,并成为见证长沙发展的永恒记忆。
未来,随着长沙交通建设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加快长沙与全球各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往来。
建设 40多万人次义务劳动
1911年,小吴门火车站建成,它是长沙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广铁路老线与市内主干道有七处平交,严重阻碍交通,急剧增加的客流量也使老站不堪重负。
1974年起,新长沙火车站开始建设筹备工作。1975年,铁道部正式批准长沙新客站的建设,选址于长沙东边的一片郊区。当时,长沙火车站周边是一片沼泽和低洼地段,杂草丛生。
1976年,市民钟友援从部队转业到长沙工人文化宫担任摄影专干。因摄影出色,报到第一天,钟友援就接到通知,自己被借调到长沙火车新站建设工程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就这样,钟友援一呆就是两三年。
“对于新站的建设,长沙市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钟友援说,很多地方的施工是动员全市人民参加义务劳动,没有报酬,还要自己带粮食、饮用水,大家都是肩扛、手提,土方工程很少是机械化作业的。钟友援后来成为长沙晚报摄影记者直至退休。
据记载,长沙火车站共有10多个项目,相当于四座湘江大桥的投资总和,工程量巨大。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城区居民,大多参加了火车站的义务建设。据《长沙晚报》报道,全市广大人民参加建站义务劳动有40多万人次,有车单位支援车站运输材料物资30多万吨。
1977年,长沙火车站建成通车,客运容量比老站大3倍。开通当天,长沙火车站前坪聚集了上万人庆祝,甚至还有一些外地游客特意坐火车过来参观。
设计 集全国之智体现长沙特色
从五一大道远眺,老远就能看到长沙火车站高高的火炬,那火红的颜色和直立的火焰像极了湖南人爱吃的辣椒,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地标。
“考虑到湖南是毛主席家乡,时任铁道部部长万里提了两点要求,一是车站设计上要实用,要体现长沙特色,二是要参照当时全国最好的两个站,要比北京站小一点,比广州站好一点。” 钟友援说。
时任长沙火车站副站长龚顺元介绍,当时长沙火车站的建设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
长沙火车站从1974年7月开始做方案设计。当时全国共有16个省市的设计院和大专院校提供了60个平面方案以及70个立面方案,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负责当时所有设计方案的归纳与综合整理,可谓是集全国之智。
最终确定的方案,主要结构便是“方盒子+钟楼+火炬”。方盒子是指下面的主楼,钟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时间准时乘车,火炬则是为了体现长沙元素。
其中,火炬这一元素有比较特殊的政治意义。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长沙又是毛主席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火炬代表“星星之火”的源头,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
同时,铁路部门还专门有一支团队,负责长沙火车站的钟楼对时,确保精准报时。
“从建成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作人员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根据当时天津报时台的播报来确定时间。从90年代初开始,根据电视上的时间进行调试。中央台整点会有时间显示,工作人员便选择在整点进行对时。”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长沙通信车间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钟楼时钟大修后,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自动校时,确保不出现误差或误差最小。
历程 黄金枢纽释放红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普铁时代我国铁路的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的运能饱和、客货争流两大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越发突出。
2003年初,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代表团的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议案,希望国家尽快立项,建设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国务院对议案十分重视,翌年就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确定当年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2010年建成。
2005年6月23日,武广高铁在长沙城东的浏阳河边正式开工。根据规划,武广高铁纵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北起武汉站,途经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清远等市,南到广州南站,运营里程1068.6公里。
2007年11月,长沙火车南站在长沙城东南正式动工,总体设计造型体现长沙“山水洲城”的地域特色,分高架层、站台层和出站层,投入的自动售票机、自助查询机等设备在当时属于全国先进水平。
经过4年半的建设,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通车,长沙迈入高铁时代,长沙、武汉、广州三地进入“三小时高铁圈”,长沙客流中心也逐渐从长沙火车站转移到长沙火车南站。
武广高铁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它的通车,也拉开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新篇章,逐步造就了长沙全国高铁枢纽中心城市地位。
2012年12月26日,随着京广高铁京郑段开通,京广高铁武广段与郑武段、京郑段连成一体,标志着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北接北京,南抵广州,纵贯我国南北,京广高铁加速人流、物流的流动。
2014年,长沙高铁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叉成“十”字,使长沙一跃成为我国中部最重要的高铁枢纽城市。
长沙的高铁版图伴随着沪昆高铁的建设向西延伸,随着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全线开通,长沙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往深居中部的劣势变成了长沙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铁网络的扩大,推进着长沙高铁及其他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正式运营初期,长沙火车南站工作环境比较差,到处都是灰尘。由于当时处在比较偏僻的位置,这里没有公交车,连出租车都很少。”长沙火车南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初期,高铁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平均每天旅客到发量只有约3000人次。2014年,随着长沙火车南站每天旅客到发量急剧增加,客运专线车次增多,为满足需要,长沙火车南站进行了改扩建工程。
如今,长沙火车南站“双广场”模式加上完善的现代化设备设施与人文服务的高度融合,实现了高标准、严管理、零换乘、零距离、智能化、人文化的高铁服务新模式。不仅如此,如今的长沙火车南站,高铁、地铁、磁浮、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乘客不用出高铁站,就能坐上地铁、出租车到城区逛一逛,或是直接换乘班线客车前往周边县市,还可以搭上磁浮快线直达黄花国际机场航站楼。
未来 立体交通网络承载无限活力
如今,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助力城市发展,承载着长沙开放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会,渝长厦高铁不久也将贯穿其中。在长沙坐上高铁,北达长春,南抵香港,西至昆明,东到上海,“贴地飞行”可前往全国2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香港;来自全球的优质商品飞进长沙市民的生活,足不出户就能“购”遍全球……立体交通网络,重塑了长沙面貌,让长沙更具国际范。
不仅如此,如今的长沙,高铁、城铁、地铁、磁浮、公路客运等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刚出家门,就能坐上公交、地铁、出租车到城区逛一逛,或者直接坐上城铁列车畅游长株潭,还可以搭上磁浮快线直达机场飞往全国各地。不管是市民,还是来长沙投资的客商或游玩的旅客,出行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5年,将加快建设常益长、长赣高铁,推动呼南高铁连接长沙,规划建设长九高铁和长岳、长衡(含长沙西至湘潭北至株洲西联络线)城际铁路,打造长沙“米”字形高铁枢纽。长沙高铁西站、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长沙地铁6号线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高效有序推进,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将为长沙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其中,长沙高铁西站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渝长厦通道常益长、长赣高铁的交会站,未来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今年启动站房建设,年内完成部分主体工程,预计2022年实现过境通车,未来规划3000万旅客发送量。根据设计,长沙高铁西站引入渝长厦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与石长铁路联络线,未来还将争取引入呼南高铁、京广高铁二通道(长岳城际铁路)、长九高铁等线路。目前,高铁西城片区正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是“三个高地”建设的核心项目。2020年,机场改扩建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启动,改扩建后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6000万人次。被命名为“长沙之星”的T3航站楼,将成为促进长沙对外开放的“明日之星”。
未来,长沙的立体交通更值得期待。
长沙铁路发展大事记
1911年
蒸汽机火车第一次开进长沙古城,停到位于小吴门附近的火车站,这是长沙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
1936年
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在小吴门附近的长沙车站实现扩建。
1944年
日军攻打长沙,长沙火车站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在小吴门附近的原址重建。
1973年
根据铁路部门统计,长沙火车站年发送旅客312万人次。
1975年
位于五一路东段的长沙新客站开工。
1977年
长沙铁路新车站开站通车,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火车站之一。
2009年
现代化的长沙火车南站建成通车,形成长沙火车站互补的局面。
2014年
沪昆、京广两条高铁动脉在长沙交会,长沙火车南站成为中国的高铁枢纽。
2017年
长株潭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2021年
长沙高铁西站站房建设启动,预计2022年实现过境通车。
【来源:长沙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