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湘江”方法论

市媒看长沙 | 2024-03-29 10:04:03
星辰在线 | 编辑:周婷

  胡益虎 赵英杰 郭丁文

  “这台显微镜可将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放大到80万倍,产品的形态、微观结构一目了然。”在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长沙基地的研究院分析与电池技术中心,研发人员正操控着一台双束显微镜对产品进行精细检验,这里成为长沙“全球研发”的典范。

  3月18日,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察看企业产品展示,了解材料性能测试情况和电池生产流程。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倍感振奋:“我们将牢记嘱托,加快构建具有湘江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体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改革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湖南湘江新区,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湘江新区构建了“2+4+N”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的昂扬姿态。均为 资料图片

湘江新区构建了“2+4+N”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的昂扬姿态。均为 资料图片

  以实体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热词。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湖南湘江新区正加快构建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化新动能、瞄准新赛道、开拓新天地,腾笼换鸟间,竞逐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走进智造企业中,寻找以实体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的答案。

  “搞研发,就得耐得住寂寞,扛得住风险,威胜信息投入每年营收的9%,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威胜信息总裁李先怀告诉记者,想创新、敢创新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二法门”。作为高端光伏装备“国家队”,依托电科装备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技术资源,红太阳光电去年10月成功下线TOPCon电池成为第三代主流光伏电池技术,新区智造再迎重大进展。

  在威胜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平均每18秒下线一块智能电表,从纯人工作业到机器自动化,再到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威胜信息发展的每一步,正是以“智”能转换动能的生动写照。

  走进盈峰环境长沙产业园,只见宽敞明亮的车间内,机加、涂装、装配、调试等一批环保自动化设备正有序工作。盈峰环境连续23年稳居环保装备销售规模及市占率行业第一。

  “盈峰环境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从‘雏形’发展成为如今的新区工业百强,离不开持续的创新驱动。”盈峰环境副总裁兼装备事业部执行总裁焦万江表示,盈峰环境始终将创新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进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以此来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奋力“抢风口”“闯关口”在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产学研用协同等方面,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形成生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并有望崛起为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

  “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新区造卫星产品近年来持续遨游太空。“不断走向完善的科技体制创新,正助推‘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升级,依托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致力于让用卫星像用电一样简单。”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峰告诉记者,如今,新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本建立了覆盖从行业上游芯片、定位板卡、天线,到行业中游终端设备以及行业下游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格局,汇集了长沙90%以上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企业。

  霍尼韦尔博云成为C919大型客机机轮与刹车系统的供应商,北斗三号导航SOC芯片、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等技术全国领先;全球最大吨位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101米泵车、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在湘江新区,一个个国之重器展露锋芒。

  “智”潮泛起,活力奔涌。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培育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领跑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新区通过构建“2+4+N”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昂扬姿态。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是科创赋能。做好做实“高”“新”两篇文章,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汇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多达769家,两院院士40余人,直管区人才总量超80万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从1到100,再到N,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向“车间”转化,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实验室,是让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上“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也是新区给出的关键答案。

  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研发成果变成施工图。

  在新区热土上,从智能制造、新材料到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一项项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走进工厂车间,一个又一个的产业迎来飞速成长,带来质优效高的经济增量。

  在今年的春运大潮中,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平稳服务“春运”,其机轮和刹车系统相关技术来自湖南湘江新区企业——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大飞机产业能够乘“机”而起,核心技术来源便是高校实验室内的研究成果。“学校设立了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中南大学科技园及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伍晓赞说,学校构建了“综合管理+战略研究+转化运营+信息服务”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南模式”,打通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全链条。

  据介绍,2019年以来,中南大学促进专利在长转化432项,合同总金额8.6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为长沙2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如何将科创资源要素优化整合,湖南在湘江新区布局湘江科学城建设。

  新区掀起建设热潮、凝心聚力全面汇聚合力,将湘江科学城建设视作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

  湖南湘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才,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全力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目前,湘江科学城征拆腾地1.1万亩,总投资230亿元的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7个重点项目开建;岳麓山科创园桃花岭基地二期主体竣工,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授牌运营……新的科创高地正在崛起。

湘江新区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才,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

湘江新区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才,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

  新区将科技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不断释放出新动能。

  去年,岳麓山大科城坚持“两城同建、融合发展”,入围全国20强科技城。 立足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用好长沙留创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加大产业扶持,集聚优势动能,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强磁场”。

  从梅溪湖过麓景路隧道,在桃花岭南新崛起的湘江科创基地科技创智园今年底将全年建成。

  “园区将着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长沙生根发芽。”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执行董事夏伟辉说。园区面向以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985、211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以校企合作的平台模式,完善科研成果从孵化、成长到成熟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全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协同,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复合型科创平台。

  俯瞰整个湘江西岸,桃花岭基地和西湖、后湖、桃子湖组成的“三湖一岭”,正是重要的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将为未来的湘江科学城提供生生不息的科创能量场。

  这个春天,无数个新质生产力的动人音符在产业一线跳动,在新区热土上奏响一首首铿锵有力的“春日奋进曲”。

  作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首开区,处在湘江新区核心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集聚了湘江实验室、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六大创新平台,引进龙头企业超100家,将建成算力规模达1000P的湖南公共算力中心,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夯实算力底座、构建产业生态。

  一个算力新高地在湘江西岸崛起。

  目前,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算力水平国际先进全国领先,“4+4科创工程”建设正在新区有序推进。

  研发机构星火燎原。湖南湘江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新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7家,总数占到全市的90%、全省的48%。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国家级新区第二。

  以改革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

  “建设湘江新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发展,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服务大局、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重任,未来我们将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以更多的改革创新举措撬动新区发展、实现价值倍增。”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区长何朝晖坦言。

  当好企业的“真朋友”,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当好企业发展的“合伙人”,这是新区的赢商理念。

  新区航天航空产业链企业揽月机电的揽月空间技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生产航天相关设备。公司报建员王娅收到湖南湘江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建设环评批复时点赞道:“前一天提交报告,第二天行政审批服务局就组织了现场勘测和专家评审会,新区靠前服务,为开工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这是新区以高效环评服务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缩影。

  今年以来,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已审批环评项目36个,同比增长21%,助推一批园区重要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8.76亿元。

  近日,新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监督平台上线运行。“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手段,着力构建贯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优化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了大数据监督平台,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新区纪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区以营商“软环境”构建起发展硬实力的缩影。新区将发扬“雷锋式专班”的好做法,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尽最大能力为项目建设添砖加瓦,全力推进三安半导体、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星邦国际智造城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达产达效。

湘江新区发扬“雷锋式专班”的好做法,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项目建设添砖加。

  湘江新区发扬“雷锋式专班”的好做法,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项目建设添砖加。

  金融赋能,新区一马当先。在位于湖南金融中心湘江基金小镇的一代数字化服务商惟客数据办公室内,整齐的办公桌前,公司员工熟练地在电脑前对接全国各地的业务。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新区产业发展母基金的牵引下,将经营业务迁移回湘,把总部基地设在新区,并拟在长沙建设研发中心。

  湖南湘江新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区通过运营实缴超340亿元的湘江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出“母基金+子基金+直投”“一园一区一基金”“上市企业CVC基金”等多种特色模式,通过资本投资引导, 推动惟客数据、鼎茂科技等一批优质的湘企回归,以金融力量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新区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不断注入新动能。

  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承接和培育能力,新区企业以开放的心态驶向星辰大海。

  如何把芯片里的微观世界和现实中的宏观世界连接起来,这便依赖于芯片封装技术。

  “从跟随到追赶,我们制造的中国芯片,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及整体解决方案。”新区的高端芯片封装企业长沙安牧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创立之初便携带开放“基因”:由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文辉博士创立。安牧泉专注研发至2022年,2023年,完成年产芯片2亿颗的产能建设。

  改革与开放在新区同频共振。

  ——深化改革创新,新区正发挥四大实验室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探索“全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探索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推进对外开放,加快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海归小镇建设,推进虞公港建设,加强与自贸区长沙片区、湘潭综保区等平台对接、统筹联动发展。

  湖南湘江新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百舸争流之势聚焦全球研发,以千帆竞发之态引领创新转型,以乘风破浪之姿推进改革开放,为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点击图片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网】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