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煤炭坝镇产业成功转型 “百年煤城”蝶变“湘中门都”

央媒看长沙 | 2021-04-14 10:03:31
星辰在线 | 编辑:邓婷

  星辰在线4月14日讯 据(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报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煤炭坝镇当年就是一个典型。”宁乡市煤炭坝镇贺家湾村党总支书记谢龙辉的一句话,道出当地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的历史,因煤而兴的小镇养活了几万人。

  300多年的产煤历史让煤炭坝镇成为宁乡最富裕的小镇之一,但随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地质塌陷等问题的出现,煤炭坝镇大小煤矿陆续全部关停,如何重振煤炭坝镇的经济,摆在了当地政府面前,转型发展之路由此打开。

  “百年煤城”被迫转型升级

  “将产业由‘地下’向‘地面’转型,难度之大超出想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煤炭坝镇党委书记宋强感慨颇深,想要引入产业必须要进行调研,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煤炭坝镇的发展。

  2013年,煤炭坝镇党委班子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发现此时不少工业企业准备迁出长沙市区,四处寻找新址在周边建厂,交通条件便利、劳动力有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的煤炭坝应该抓住机会,承接优势产业。

  最终,镇政府决定将产业锁定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空白的大型门业生产基地上,确立以玉煤大道为轴,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门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安排,改善相关配套,并提高产业的集聚性与技术水准。

  在实地考察、多个区域反复比较后,家美门业董事长王海峰2013年在煤炭坝镇购买50多亩土地,工厂仅半年建设周期便竣工投产,他成为了当地第一个落户的门窗企业,在他的的带动下,一批同行企业纷纷将工厂迁至煤炭坝镇门业集中区。

  “政府承诺土地‘三通一平’,厂区在建成投产后,围墙以外的事情政府全权负责。”王海峰认为当时的选择很正确,政府不但兑现了承诺,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了招工、物流、原材料采购等难题,让企业生产无后顾之忧,2020年家美门业生产各类门30多万张、产值规模超过2.6亿元。

  如今,煤炭坝镇正形成以门业制造、整体家居定制、智能安防为主要方向,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展示体验、人才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湖南中高端门业制造基地,助推门业产业强势发展。

  目前,门业园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7900多人,去年总产值突破90亿元,门业园内无一块空地,无一间闲置厂房。

  今年41岁的胡建强是土生土长的煤炭坝镇人,之前在当地煤矿开过矿车,如今在门业园区做事,每个月收入有七八千元。“我老婆在家养猪,我在厂里打工,相比之前挖煤收入没少,工作也体面很多。”胡建强介绍,去年家门口挣钱年收入有20多万元。

  特色旅游助力小镇发展

  门窗产业引入的同时,煤炭坝镇也在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煤矿企业关停的生产车间及旧址。

  凭借得天独厚的煤矿工业遗存,当地政府策划实施“创意煤城”项目,秉承保护是底线、再生是手段、升华是目的的宗旨,充分利用百年采煤文化,突出工业遗存特色,将原有矿山退出后遗留下来的设备设施、建筑、地质、地貌等变废为宝。

  走进由煤炭坝矿区打造而成的创意煤城,这里建立了煤矿工业遗址博物馆,是创意煤城工业文化的核心表现部分。博物馆收藏数百件反映煤炭坝镇采煤历史的老物件和大型采煤机器,百年煤炭坝历史的缩影在这里重现。

  原煤矿设备维修车间被打造成“陈列室”,展出煤矿工人用过的作业工具,通过影像再现煤矿的生产场景;40米高的水塔被打造成“观景台”,供游客登高俯瞰整个矿区,打造成了集影视、文旅、研学、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矿山工业遗址公园。

  煤炭坝竹山塘工业遗址公园客服部谢芳介绍:“煤炭坝竹山塘煤矿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不论是从文化、历史、情怀的角度,都值得去传承和保护,开园后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参观。”

  煤炭坝镇还利用工矿遗址拍摄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何叔衡》等电影电视在此取景拍摄,利用工业文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开启了多业态、多形式、多维度的全新城市周边游模式。

  “把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工业文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宁乡在工业旅游方面的空缺,让整个宁乡旅游体系更完善。”宋强介绍:通过挖掘煤炭坝百年采煤文化,让遗址成为煤炭坝镇转型升级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已有上万人次来此研学。

  “百年煤城”煤炭坝镇在历经阵痛后迎来蝶变,实现了由地下工业向地面工业的成功转型,由“湘中煤都”转型成“湘中门都”,特色旅游也正在发展壮大,当地走出了一条特而精、小而美、新而活的发展之路。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人民网】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