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望城实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以人为本、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

央媒看长沙 | 2021-12-17 14:26:26
星辰在线 | 编辑:乐先文

  他,为了一株水草,从北京而来,入驻团山湖村。身为中央美院的乡村美学专家,唐宏站和他的治水团队四处考察,终于将吸污净水的水草基地建在了团山湖村。

  因为在团山湖村,这里不仅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水美乡村的样板地。如今,治水团队既治一村河湖,又育一方经济,将把团山湖村打造成湖南最大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示范产业园。

  他,为了一片花海,从长沙而来,扎根谭家园村。作为长沙的养蜂大王,谭立志几经腾挪,将采花酿蜜的“芳香家园”安在了谭家园村。

  既种一片美丽花海,又酿一种甜蜜经济,这里成了都市近郊农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因为在谭家园村,这里不仅有“四季花海、五彩茶亭”的美好生态,更有重义亲商的淳朴民风。

  梦回乡村,归去来兮。不止是唐宏站、谭立志们,让无数人向往而来、希望而归的都是同一片家园:“向往之乡”——长沙市望城区的美丽宜居村庄。

  作为湖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望城名副其实:今年,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此举行,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培训班在此开班……

  横跨一江两岸、坐拥山水洲城。建设现代化新望城,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特色亮点在农村,最广泛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因此,望城深挖乡村发展巨大潜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望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村庄精彩创建、都市农业加速提质,文旅名片持续擦亮,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

  大自然最美好的一面是乡村,乡村最美好的是人。农村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程度。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五年行动方案》”)。望城区随之拉开了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幕。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创造人。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服务人、依靠人、带动人,进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深层变革与大幅提升,为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和建设全域文旅融合示范区积蓄磅礴力量。”这是望城区委书记张作林的铿锵之诺,更代表着近90万望城人的振兴之言。

图为望城区一江两岸美丽乡村。 资料图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对农村而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在张作林看来,最大的发展动能是人,发展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人民。

  张作林的想法切中了中央的要求。《五年行动方案》中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张作林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一个鲜明的标签:人居,核心是人。如果说什么与农民零距离,这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是命,房屋是根,农村人居是直通屋场、直达农家、直贴农民的安身之窝和立命之地。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已近岁末,5年提升行动只剩4年。抓住“牛鼻子”才能取得“四两拔千斤”之效。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孔令强认为,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就是这个“牛鼻子”,因为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核心举措,又能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

  美丽环境是本底,美丽经济是支撑,创建美丽环境和打造美丽经济,实现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目标,正是望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

  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望城离美好生活的目标越来越近。望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湖南省第一,城乡发展差距相对较小。

  但即便如此,望城要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缩短较小的差距也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正是努力的发力点,以此来响应《五年行动方案》的倡导: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

  望城说到做到,创建美丽宜居村庄,有助于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长李锋看来,均等化不是雨露均沾、不是绝对共享,而是差异性共享;是每个与乡村结缘的人,特别是农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既要看得见村庄面貌的变化,也要实现美丽经济的绽放,更要让人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

  在望城,通过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的深入整治和创建行动,这样的差异性共享不仅是体现在城乡之间,更加体现在村组之间。

  在脱贫户较多的村庄,脱贫户虽然脱贫了,但其收入状态不是很稳定,因此,摆在望城区、镇、村三级第一道考题就是如何让这些脱贫户稳定脱贫、监测户不新致贫,差异性共享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双提升”。

  茶亭镇谭家园村有77户脱贫户,4户监测户。在美丽宜居屋场创建过程中,如何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脱贫户,谭家园村党总支书记谭顶一直在思考。

  脱贫户蓝冬煌家原住谭家园村祥云大山,交通闭塞,5年前,蓝冬煌一家迁移至本村山下居住。近两年,随着窑冲湾美丽屋场的建设,蓝冬煌的生活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屋场的进村小路,不仅拓宽了,而且还变成一条芳香之路,道路两侧种满了鼠尾草、七里香等芳香类植物,一年四季,芳香扑鼻。这条路,一直通到蓝冬煌家门口。

  或许,对脱贫户来说,“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的字眼并不太熟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土味却有味的评价:“这世道如今越来越公道了。”

  有了美丽环境,引来美丽经济。谭家园村的“芳香”屋场让脱贫户切实感受到了“主题屋场+特色产业”结合的魔力,这样的魔力让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了更多路径。

  谭家园村处于“四季花海、五彩茶亭”的核心地带,2016年,闻香而来的谭立志扎根谭家园村,成立了山亭阁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有花才有蜂,有蜂才有蜜,有蜜才有芳香新家园。”今年,依托村里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契机,谭立志有了新志向,要让脱贫户在脱贫之后实现宜居宜业。

  为了让脱贫户更宜业,在规划之初,“蜜蜂叔叔”谭立志把新的中华蜜蜂生态养殖基地就近建在蓝冬煌的家门口。蓝冬煌走15米就到养蜂基地,日常看护,忙时帮工,仅这一项年增收6000元以上。在芳香屋场,住芳香民居,酿甜蜜产业,谭立志让更多的脱贫百姓日子越过越甜。

  依托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脱贫户较多的谭家园村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乡村创客较多的白箬铺镇则又是另外一番场景。

  今年,白箬铺镇重点打造30个屋场连片的光明大观园美丽宜居村庄集群,一个村连片打造若干个美丽屋场,让不同村组不同地段的村民共享屋场之美、共促产业之兴、共育精神之富,在示范的基础上推进更广泛、更均衡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白箬铺镇是李淑一的故乡,因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而闻名,因此有“蝶恋之乡”的美称。蝴蝶本身不会自带光芒,而是喜性追光朝阳飞翔。为了让爱白箬、回白箬、来白箬的人都能发光,白箬铺镇专门设立了乡村振兴区域公共品牌:白箬之光。

  眼看着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原本在外开宾馆的周静回到了大塘村开垦土地,在白箬的土地上种植无花果。

  “归去来无花果”,周静将吸纳女青年回乡创业的满腔激情寄托在果园和产品名称上。周静做到了,从5月到11月的半年采摘季,吸纳近20位乡村妇女来此采果就业。随着金果谷美丽屋场的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游客纷至沓来,周静也扩大了无花果种植规模,形成了望城唯一一条集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无花果产业链。

  人如无花果,花藏果香飘。周静和其他两位回乡的女青年被誉为“白箬三美”。在“白箬三美”的带动下,110名白箬女性回乡就业创业。带有二孩的周妮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做个普通的“宝妈”,但在周静们的影响下,抓住家乡游客越来越多的黄金时机,有胆有识,当起了自然教育研学导师。

  与周静回到家乡创业不一样的是,10年前刘斌则来到了光明村宜家坡,他选择了将他乡当故乡。“吸引我的可能是宜家坡这个名字——宜居宜家,但打动我的绝对是宜家坡的人居之美、民风之淳。”因而,原本只想为家人找一个终老乡村的刘斌,决定为一群人找一个自然的港湾——建起了白鹭营地。

  宜家坡美丽屋场创建后,城里来的“亲子们”慕名而来,一边体验乡野之趣、一边看白鹭飞翔。共享农居应运而生,10栋民房改造成了民宿,村民有了“真金白银”的财产性收入。最初并不看好刘斌的吴小波将闲置民房租赁给白鹭营地,一年就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吴小波妻子则在白鹭营地当起了厨师,夫妻俩足不出户光这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年。

  从吴小波最初的全然怀疑到如今的全部融入,光明村的村民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确,物质富裕才能安居乐业,内心富有方能开放包容。从周静为了乡村女性回乡创业,从刘斌为了农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有更好的精神素养,每一个在白箬、回白箬、来白箬的人都有创业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为“白箬之光”积聚光和热。

  “环境和人相互创造、相互影响、相互粘合。”湖南大学专注乡村建设与研究的张德偲博士认为,望城的实践说明,人居环境整治是最佳的粘合剂。因为越是文化意蕴美好的生活环境,就越是对人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能帮助农民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的美好空间,同时还能赋予其美的思想、向上的意义、先进的文化内涵等,给予群众更多美好的精神享受,最终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

  人居环境靠谁治,美丽屋场靠谁建?

  “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五年行动方案》中给出了这样的指引。

  “农村人居环境要提升,既要依靠顶层设计‘指路’,又要通过基层实践‘探路’。”望城区委副书记喻志军认为:在基层实践中,“村民主体+创客主力”是可以依靠的双力量。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据统计,望城全区160个美丽宜居村庄筹资筹劳筹料折合资金1.37亿元(其中筹得现金1660万元、筹工15万个、筹地近千亩),占到望城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投资的40%以上。全区共有千余名乡村创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治水是重点更是难点。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党总支、村委会选择了迎难而上。

  从团山湖穿村而过的八曲河是湘江的二级支流。可曾经十年九患。为了治水,1957年,望城县委重点治理沩水、八曲河的水患。17岁的雷锋,便是治水大军里的一员。在雷锋的带动下,2万多名工农群众冒着严寒酷暑,治好了水患、开垦了良田,让团山湖变了模样。

  当年治水患,如今治水污。程府迎说,前些年,由于围湖养鱼的很多,加上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八曲河开始发黑、发臭。“当年以雷锋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建设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治水患才有了如今的团山湖,现在我们在这里治水污,不论多难,也要把水治好!”程府迎信心十足。

  群众的力量最强大,而且,这也是团山湖素来的传统。八曲河古有“十婆捐桥”,今要“百公治水”,程府迎发动八曲河沿线100多户农户,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治水行动当中。

  村民踊跃捐资筹款。雷锋昔日同事、85岁的村民李湘枚是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捐了13000元,这相当于他四五个月的退休工资。在他的带动下,八曲河沿线农户共捐款60余万元。不仅是捐款,村党群理事会倡导每户投入10个工,李湘枚的儿子专程从长沙赶回来,利用周末时间共忙活了好几个月。在治理八曲河水污期间,“百公”变成“百工”,投工投劳在团山湖村成为常态。村民曾泽“化身”清淤工清理河底淤泥,湖山组组长周辉兵开着朋友的挖掘机来了,成为一名机械工;而村民李祥则苦学勤练当起了技术工,专门负责水草栽培技术、三格化粪池安装技术……“百公治水”的群众力量在团山湖村激情迸发。

  科学、系统、专业治理水污染,还需要懂治污技术的内行人。程府迎四处打探,求贤若渴。黄显荣来了、唐宏站也来了,以博硕士为主的乡村治污创客团队,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治水:通过以水草等沉水植物构建“水下森林”,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合理搭配起来,构建一个生态平衡体系,使水体具有持续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能力。

  不过,村民最初对于这样的治理法子不相信。“你咯个外来哥,要是能把这八曲河的水治清了,那我就一头绊到河里去。”在八曲河畔开农家乐的曾泽“挑衅”说。

  控源截污成了关键的一环。因为采用生态修复方式治水,对于污染源的控制要求很严格。为了摸清排污口在哪,李祥带着治水技术骨干黄显义下水摸排情况。一个月期间,李祥和黄显义用沙袋等堵住排污口20多个。截污之后控水,控水之后遍种吸污水草等进行水体净化,经过半年的生态修复,八曲河水清了,鱼又游回来了。

  眼看着水一天天清了,曾泽心服口服。自家没合适的地建“三池一地”,他请邻居吃了顿饭、花了1000块钱租了邻居的地,新建了标准的“三池一地”,不再让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里。曾泽当然没有一头栽进河里,而是痛痛快快跳进河里游泳,一试水,他向黄显荣竖起了大拇指。

  “初始合作,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现在八曲河治好了,我希望你们+我们。”程府迎打趣地说。程府迎所说的“我们”是团山湖村的村民,“你们”则是黄显荣带领的水污染治理创客团队。两人一拍即合,当农民主体对接创客主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个孵化地就孵化出许多乡村发展的梦想:治理水环境,发展水产业。

  2021年3月,团山湖村集体投入80万元,入股40%,与黄显荣的治污创客团队进行村企合作,成立了长沙荣安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500多亩水草等沉水植物,帮助更多地方治污。

  村民喜笑颜开,仅凭这一项目,今年就为村集体增收了60万元;企业也一年回本。而村民和创客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这样的措施写进了《五年行动方案》中。

  团山湖村向水谋环境、活经济,桥驿镇杨桥村则向山要效益、从绿色中寻机遇。杨桥村是国家4A级景区黑麋峰森林公园的北大门,绿色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村里依托独特的山地资源进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

  村庄该怎样建?屋场打什么牌?经济该如何搞?杨桥村党总支书记易泽宏请来了博士生翟俣嘉作为驻村规划师,经过和村民合计,两人打定主意:屋场围绕产业建,产业给力屋场美。

  村民吴玉恩在长沙打拼多年,一直犹豫着回不回家乡创业的他今年却下定了决心。看到自己所在的王家庄屋场要建了,吴玉恩赶紧回到了家乡,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山地车项目创业团队。

  靠山吃山。今年5月,在王家庄美丽屋场开工时,吴玉恩的山地车项目也正式启动,他流转了200多亩山地做营地,租赁50多亩的菜地做配套生活用地。流转土地,村民支持;挖建赛道,没有任何一个村民阻工。有了村民的支持,山地车项目不到2个月就开始对外营业。

  “遇见村民,我就是遇见恩人。”感恩村民的吴玉恩不仅捐资建设屋场,而且还腾出了六七亩地用来建设屋场公共绿地。在吴玉恩的带动下,为了建集贤书院、建共享庭院,许多村民让出了自家的地。同组村民周畅宇为建设美丽屋场让出了自家的4分地,吴玉恩见状立即从自己流转的50多亩菜地中,无偿“赠予”了4分菜地给周畅宇。而这样的“馈赠”,吴玉恩就送给村民近10亩土地。

  心开阔了,兴村之劲也起来了。返乡创客和本村村民这样“无形”的互动,促进了屋场有形的建设。共享庭院建起来了,集贤书院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坐拥黑麋峰的杨桥村更加宜居宜业。“如果说黑麋峰是我们的大氧吧,共享庭院就是我们村里的大客厅,集贤书院则是大书房。”吴玉恩说村里的游客和创客越来越多。如今,滑翔伞基地、露营基地……近100家“双创”团队涌现在杨桥村。

  环境好了,经济火了,一些村民原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触手可及。37岁的周文奇患有“软骨头病”,腿脚不便的他有一个“飞上天空”的梦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村里互助会和滑翔伞基地一起助力,帮助他登上了滑翔伞、飞上了天空。

  从天空俯瞰村庄,家乡之美让人心醉。爱好文学的周文奇写了一首诗:“天空之下,肩膀之上,在家乡,我看到了诗和远方。”

  “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相比,人才支撑不到位,农民参与不充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何安华研究员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最好的孵化器,孵化出了新环境,更孵化出了新农人,望城以农民为主体、以创客为主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创客的才智助力乡村建设,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场大考、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道必答题。人居环境涉及千家万户,环境基础也千差万别。厕所怎么改?污水怎么治?垃圾怎么分?环境怎么美?路径怎么走?资金怎么来?……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各级面临最严的考试场、也是最考能力、最出成效的考试场。

  “群众出了题,靠谁来答卷?”在望城区副区长周辉军看来,做事靠方式,成事靠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搞独善其身,而是要“舍我其谁”,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多问问“我是谁”?

  《五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落实落细落地是对中央精神最好的贯彻,有为善为作为是落实之法、落细之本。因此,在“五级书记抓振兴”的要求下,望城区委、区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中形成了“五为协同”的工作推进法:坚持产业为基,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坚持文化为魂,变“千村一面”为“各美其美”;坚持环境为本,变“零散开花”为“全域风景”;坚持群众为主,变“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坚持配套为要,变“功能单一”为“系统集成”。

  当谁来答、如何答已经明确,“我是谁”已经了然于心,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五为协同”要求,“我们”该是有为组织、“我”该是善为党员。

  “我是谁?我不知道我是谁。”作为靖港镇复胜村第二党小组组长,王江玲自我调侃说。但在村民眼中,她就是事事带头的“带头姐”。

  位于湖区的靖港镇复胜村,周边没有山地,也没有公共墓地,村里有人故去,只能就近安葬在房前屋后、菜地水边,有的一座坟墓占地几十平方米。经年累月下来,复胜村到处都是“坟堆堆”。一到清明前后,村里祭拜留下的祭品、纸钱成为垃圾,随风飞扬,洒得到处都是,十分影响村里环境。

  一方面影响村民人居环境,一方面挤占活人空间。复胜村近200多户村民有建房需求,可就是缺地。

  复胜村的坟堆乱象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2020年3月,靖港镇启动虢大湾市级“示范屋场”创建,规划建设公共集中墓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在农村动祖坟的事,谁愿意、谁敢动?

  为了顺利迁坟,复胜村成立了由党小组长、老党员、退休干部、老教师、返乡创业者等6人组成的虢大湾屋场党群理事会,身为理事会成员、党小组组长的王江玲主动扛起“得罪人”的责任。

  正人先正己。她第一个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同意迁走奶奶的坟。同时,村里摸清了所有坟的“家底”,按照就亲、就熟、就近、就便的原则,每名理事会联系7户到10户,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介绍公共墓地的规划图。

  “有些故人后代不在我们村,工作尤其难做。”复胜村党总支书记孔迪祥说,有一外村村民在本村有2座坟,村干部三次上门,均吃了闭门羹,大家千方百计找突破口,最后发现那个外村人以前是木匠,而他的木工师傅是本村人,于是村里请师傅“出马”,工作就做通了。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全片区128座坟均得到家人同意,村里用两天时间投工投劳集中施工后,10天之内顺利完成迁坟。

  通过迁坟,虢大湾屋场腾出了16亩地,主要用来建设公共绿地和停车场。而新建的花园式生态墓地占地仅900平方米,可满足当地100年的安葬需求。

  观念一改天地宽,真正的好风水就是文明新风。如今的复胜村虢大湾屋场,移风易俗成习惯,文化新风扑面来,优美环境让人称道。原来门可罗雀的复胜村如今游人如织,人气越来越旺。

  “我姓刘,乡亲们都叫我‘留得住’。”长沙市水利局刘永宏是一名与乡村结下不解之缘的驻村老队员,原来在宁乡驻村扶贫多年,今年又被派驻白箬铺镇担任驻镇工作队队长、黄泥铺村驻村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第一仗该怎么打?刘永宏经过实地走访,决定握指成拳办大事。他驻村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争资引项”。为了治理黄泥铺村黑臭水体,他争取了小微水体治理项目,近两年共引资近4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三池一地”。如今,在彭家老屋等10个打造的美丽屋场,500多户农户家里“三池一地”做到了全覆盖。

  不仅是水利项目的争资引项,刘永宏还和村干部一起努力将产业加工项目落户村里,黄泥铺村农户盛产辣椒、苦瓜等小果蔬。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刘永宏帮助村民将原来的土菜园打造成标准化的产业园,并加工成甜辣椒、苦瓜干,村里将这些休闲食品取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品牌“黄泥铺子”,倍受消费者青睐。

  正是这“一苦一甜”,让黄泥铺农民群众在享受村庄美的同时,还尝到了产业美的甜头。

  党组织冲锋在前,党员以身示范。黄泥铺村彭家老屋组涉及51户220余人,美丽屋场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区域要进行节点微景观打造,需要相关村民腾地拆墙(围墙)。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里决定先做通16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后代的思想工作,但6组的彭建军因为要将1亩的地腾出来,心痛土地的老彭发怒了:“你们党员干部自己不挪地,凭么子叫我们老百姓来让地。”党员胡湘秋见状,知道农民不爱听虚的,就将老彭拉到自家的庭院前,原来胡湘秋将最好的菜地让了出来。

  回家的老彭二话不说,扯掉了菜,腾出的土地建成了屋场的公共绿地。在绿地上,建起了稻草屋,稻草屋墙上镶嵌着两个大字:丰收。

  这不是老彭一个人的丰收,对所有望城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宜居村庄的人来说,这都是一场丰收。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农民日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