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黄材镇:青铜小镇迎风生长

省媒看长沙 | 2019-09-16 09:48:31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诗雨

  黄材镇全景

  炭河古城演出

  炭河古城余文辉 摄

  龙泉漂流

  黄材镇沩水河段清澈见底

  黄材村的荷花基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宁乡市黄材镇提供)

  两大重要事件遗址,奠定了长沙3000多年的历史地位,一是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一是位于宁乡市黄材镇“四羊方尊”的出土。

  随着“四羊方尊”的出土,宁乡市黄材镇这座青铜小镇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座小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迎风生长,产业结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旅游业,始终步履铿锵,勇往直前。

  进入新时代,黄材镇更是拔节生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仅炭河古城开业两年来,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门票和门店收入2.6亿元;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道路整洁、水清岸绿、乡村靓丽、风光如画成为常态;乡村振兴如火如荼,龙泉村楚源猕猴桃,松溪村华塘鱼、栀子花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新桥村千亩油茶挂果产油,着手打造万亩油茶林产业……

  70年砥砺奋进,这座小镇也收获了“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特色乡镇”、“第二批湖湘风情文化小镇”等殊荣。如今,新一代的黄材人仍旧以奋斗者的姿态,在这里绘就宏伟蓝图,让梦想落地生根。

  从工业小镇到旅游强镇

  9月初,黄材镇炭河千古情演出现场,几乎座无虚席。舞台上,一群演员们正配合灯光舞台效果,带着观众重回西周,视觉听觉效果的震撼,惹来游客欢呼尖叫。炭河古城旅游景点外,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宛如一幅山水田园画作。

  年轻的游客们并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散布着近30余家水泥厂、石灰厂,以及十几处规模养殖场,无节制的开发和养殖让河水不再清澈,鱼虾骤减。

  “黄材镇因镇境内蕴藏大量的优质铀矿石资源,被有关部门定为核工业原料开采区,集聚了大量的铸钢厂、化工厂,后来开展乡办企业,又集聚了大量的水泥厂、精石灰厂、建材厂。”在黄材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材村村主任姜志强可以说是见证者,参与者。仅黄材村最多的时候就开办了14家水泥以及精石灰厂,姜志强不仅有精石灰厂,还有3台大货车跑运输,成为那个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矿业经济的发展,让黄材这座宁乡市的西部重镇一度红火,但开采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让黄材主政者们开始了新的思考:用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是黄材人想要的吗?

  2004年初,黄材镇开始实施“工业退出”政策,强力关停锰矿、化工等污染企业,分批退出建材行业,全面取缔非法采砂场,产业由粗放型工业和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可以说我们黄材有基础,有潜力,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决策。”该镇党委书记罗健告诉我们,黄材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镇内不仅有商周炭河里遗址,新屋湾遗址,还出土了四羊方尊、商代大铜铙、人面纹方鼎等国家一级文物,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小时可直达长沙、益阳、娄底、衡阳、湘潭等地。

  于是,在宁乡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在黄材镇全体干群的努力下,黄材镇开始了“改头换面”。

  深度挖掘西周文化内涵,融合现代光影新技术,打造了大型情景剧《炭河千古情》,该项目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对外营业以来,演出2000多场,创造了我省文化演出“演出场次第一、游客数量第一、门票收入第一、游客评价第一”四个第一的辉煌成绩;盘活遗址文化,让千年青铜文明焕发新生,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开馆迎客,展示的青铜文化、西周文化和宁乡民俗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深耕秀美山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开发青洋湖国家森林公园、千佛洞、龙泉漂流等景点景区,绘制乡村旅游新画卷……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红利”,基础设施更完善,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店、民宿等,搭上发展的快车道。

  在长沙做园林绿化工程的宁乡人蔡丁、余奥凡因看好黄材的旅游产业,2018年5月在炭河古城旁边打造了“西周源生态田园项目”,项目再现了西周历史文化、田园生活,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有望今年“十一”期间开门迎客。

  在黄材镇上做家电生意的孙强,看着人气越来越旺的黄材,开办了一家古城故事餐厅,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两年,他又相继在江西明月山、桂林千古情景区开办了餐厅和店铺,吃上了旅游饭。

  退伍后回乡创业的姜瑞庭,在炭河古城附近开了一家名叫沩楚美食的农家乐,年收入近200万元;还有月山村村民曾必池,依托黄材旅游业的兴起,在家附近的餐馆找了份工作,月收入近3000元,工作顾家两不误。

  从环境整治到风光如画

  曾经矿山开采带来的资源枯竭,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规模养殖带来的生态破坏,让黄材镇一度沉寂,落寞。

  旅游产业崛起后,黄材人深刻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内涵。

  黄材村,因精石灰厂云集,每天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造成了村里处处弥漫着粉尘的味道,道路更是坑坑洼洼。“那时,村里的树叶都是白的,基础设施更是破坏严重。”黄材村村民回忆道。

  除了黄材村,月山村由于不规范养殖,导致粪污随意排放,村里几乎处处是猪圈和垃圾堆;还有沩滨村,道路两旁的57个垃圾池经常是臭味熏天。

  这样的黄材,谁愿意来,来了又有谁愿意留下?

  “炭河古城开门迎客后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看演出,但是留下的不多,基本上属于来去匆匆。”守着金山银山却不利用,黄材镇的决策者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

  “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于是一场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在黄材镇打响。

  对镇域内集镇、公路、水域、屋场和“空心房”进行大清扫、大整治、大保洁、大拆除,形成多层面、立体式的整治格局,达到全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效果;对集镇门店、各村农户进行卫生大评比、垃圾分类大创建、“美家美妇”大表彰等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先进带后进的示范作用;对黄祖沩旅游专线、灰黄、黄龙、千手大道等主干道两侧违建广告牌、违规拉客、违章建筑、私设摊点、乱搭建乱拉挂、生活垃圾等影响旅游环境的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90公里,形成清清爽爽的道路风景;推行全民增绿、全民禁赌、全民创业、全民健身“四个全民行动”,新增植树造林1500亩、森林防火隔离带38.7公里;取缔76家麻将馆;吸引200多名有志之士参与职业培训;催生了200多处文化健身聚集点和98支广场舞队伍,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仅去年以来,黄材镇在226个村民小组召开200余场户主会进行宣讲动员,完成治厕150座,建成4个村级垃圾分拣中心,畜禽养殖全域退养34户,联合执法取缔非法洗砂场6处,拆除“空心房”331户,开展了“最美教师”“最美家长”“最美少年”系列评选活动,黄材,刷出了“颜值”新高度。

  “空心房拆除后进行了覆绿,不仅变美了,还消除了安全隐患。”沩滨村村民刘运冬告诉我们,这几年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走在路上都很难看到纸屑和瓜果皮,现在村里还搞起了垃圾分类,出村的垃圾都少了很多。

  月山村缎溪河畔对面的山上,成片的小树苗正迎风生长,而环顾月山村四周,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黄土,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月山村党总支书记姜建平告诉我们,近年来,黄材镇大力开展“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文明行动,月山村也积极响应,为荒山、荒田、荒土补绿、增绿,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环境变好了,游客也愿意留下来,沩滨村村口开设的民宿,每到周末几乎都爆满,村里的田园风光也成了城里人愿意看的风景。

  从产业培育到全面振兴

  经历了农业时代、乡镇企业时代,现在已经走到旅游强镇时代的黄材镇,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黄材镇主政者顺应时代潮流,提出:“聚焦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于是,黄材镇党委、政府组织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线办主任、种养大户先后赴桃江县、浏阳市学习先进经验,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浓厚氛围,并制订《黄材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一村一社”“一村一品”“一村一库”“一村一特”建设,明确了“一个定位、五个片区、多村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一心五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三年三万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黄材镇的特色乡村振兴路。

  21万亩山林、3.8万亩水田的家底被翻出、整合,再进行产业培育。

  月山村原来就有种植红薯的历史,其生产的红薯粉更是远近闻名,但红薯种植没有成规模,也没有聚拢,以散种散销的传统种植经营为主。去年,月山村成立振月土地专业合作社,创办兴月食品加工厂,流转土地近1000亩,种上红薯和蔬菜。去年,试种植了220亩红薯,通过农户种植、加工、销售,销售额达120多万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姜建平告诉我们,在没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前,他们村没有一分钱集体收入,而2018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30万元。“原来村上的青壮劳动力全部外出打工务工,现在通过红薯产业,带动了13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还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30多人。”

  姜小霞父子原来在外跑运输,今年4月,回村承包了70亩土地种红薯叶,目前红薯叶正是采摘旺季,每天都有不少红薯叶销往长沙、株洲、湘潭各大饭店,每亩毛收入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父子俩准备明年再流转600亩,带着18户贫困户一起干。

  沩滨村规划了100亩土地,种上辣椒和蔬菜,行情好可对外卖,行情不好,由落户在村里的唐辣子公司兜底;另外流转700亩土地种无花果、葡萄、黄金贡柚,为游客提供体验式采摘。

  松溪村因水源不活,高滩田多,抛荒严重,于是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种上栀子花。“如今村里有近200亩栀子花,将会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最关键是能提高贫困户收入,让他们走上脱贫之路。”松溪村党总支书记喻科平告诉我们。

  还有新桥村千亩油茶,炭河里、龙泉千亩茶叶,塅溪—黄材的200亩荷花园,龙泉村的猕猴桃,崔坪村有机农副产品……各具特色,大放异彩。

  为了产业更好的发展,该镇还有针对性的成立了“一室一所两中心”,即乡村振兴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民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村民建房审批服务中心,择优扶持壮大一批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统一经营,品牌抱团发展,为产业壮大、融合市场、群众增收提供服务。

  目前,黄材镇有注册备案的各类合作社253家,家庭农场8家, “一村一社”“一村一品”已基本形成,确保村村有产业发展,户户有致富门路。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在炭河古城——黄材盆地核心景区这个‘中心’的带动下,再发展五个片区,最终形成‘旅游+农业’和乡村振兴来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黄材镇党委书记罗健展望道。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发展态势的黄材,未来一定值得期待。(张福芳 张小明 高 桐)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