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细流 方成大美——长沙市创新小微水体管护治理纪实

省媒看长沙 | 2021-11-25 16:17:46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贝贝

  星城向北,不过十几分钟车程,秋日,长沙市开福区新源社区里,绿意盎然,暖风袭人,蓝天白云下老水车倒映河中,汩汩清水穿过农家院落,汇成一条诗意盈盈的“桃花溪”。

  通过“一户三池一湿地”技术,原本山塘沟渠淤泥堆积的新源社区,各出水口的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成为一个以生态为基底、休闲为特色、农耕生态文明为亮点的生态后花园。

  这,正是长沙市创新小微水体管护治理的生动实践。

  如果说大江大河是地球的生命动脉,小微水体则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它流动性差、自净化弱、规模小、数量多,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小微水体无人问津、疏于管理,已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盲点”和“难点”。

  2018年以来,长沙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赢“碧水保卫战”,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坚持“大小共抓”,构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长效机制。

  长沙市拥有小微水体16.02万处,涉及979个村(社区),设立片区河长3941名。为整治小微水体污染,长沙市将小微水体管护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下足“绣花”功夫。

  长沙不断拓展水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外延,摸清家底,强化保障。按照“市级补贴+县级配套+社会参与”的模式,市财政每年拿出8000万元用于小微水体补助。

  强力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新建扩建乡镇污水厂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采取清障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小微水体增容、连通等工程,让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对全市小微水体进行划片分区管理,每个片区水体都有了“身份证”,每个水体都有由党员、民间河长、村民护水志愿者组成“监护人”。

  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党员带头,一支44人的小微水体管护志愿者队伍常年护水管水,将河清、水绿、岸美的淮洲村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秀美村庄。

  2019年,长沙将“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20个”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进行推进,连续三年将“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从2018年开始,长沙市政府将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纳入对区县(市)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严格的奖惩制度+示范创建奖补机制,为日常的长效监管注入活力。

  不择细流,方成大美。长沙打出这套小微水体整治的“组合拳”,让山塘、渠道的水“留”了下来,“活”了起来,“净”了起来,“美”了起来。

  2020年底,水利部编印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正式发行,长沙市小微水体管护经验入选,成为湖南省唯一一篇入选案例。

  如今长沙的城市乡村,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一汪碧水”已成常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不断提升。(黄龙武)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