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省媒看长沙 | 2022-09-14 14:09:39
星辰在线 | 编辑:李冰清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星辰在线9月14日讯 据(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熊冰俏)报道 眼下,全省旱情持续发展,呈现“夏秋连旱”形势,我省成立防旱抗旱工作专班,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报告制度,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极端干旱准备。

  9月12日,记者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看到,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1500亩水稻,长势良好,秋风拂过稻浪翻滚,宛如一幅画卷。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长沙县今年“旱涝保收”系数大大提高。

  干旱持续,设施农业确保“旱涝保收”

  在长沙县春华镇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大小沟渠纵横交错,远眺稻田平坦如垠。

  “改造前,三天两头就要往田间地头放水;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田里的水能保持六七天。”春华镇种粮大户龙伟义介绍,今年他种植了500多亩水稻,其中200多亩已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原来的土质田埂改造成了生态田埂,保水性比之前好了很多,既节约了人力又减少了耗水量,抗旱“压力”小了很多。

  今年,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对春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投入200万元,主要建设以环保蒸汽青砖、青块石等为原材料的生态田埂、生态排渠,并实施了小田整大田宜机化改造。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该基地成为长沙市粮食生产高标准基础设施、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四高”综合示范区。今年4月12日,中国工程院柏连阳院士“院士工作站”挂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及水稻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落户龙王庙村,有力推动长沙县院士农业和水稻种业发展。

  在路口镇明月村隆平稻作公园,高标准农田水稻长势良好。隆平稻作公园负责人李晓媚介绍,面对干旱,除了科学调水、用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为缓解旱情贡献了力量。记者在现场看到,灌排渠道,生态机耕道,经土壤改良的农田基础设施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工程。

  近年来,长沙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修建骨干山塘、排渠灌渠、机耕路、河坝以及小田整大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农田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建管并重,持续发挥项目“最大效益 ”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除了新建,管护也十分重要。”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至2021年,该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79万亩。因气候、地形等因素随时会对农田设施造成破坏,加之当前农业生产存在“重建设、轻管护”,且建后管护资金缺乏,导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得不到及时管护,致使少部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不能持续发挥效益。

  为此,长沙县出台了《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办法(试行)》,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约4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目前全县各镇(街)已成立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小组,各村(社区)明确专人定期对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对灌排渠道、机耕道内的杂草及时进行清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中,大力推广智能管道灌溉控制阀、智能水肥一体机、智能虫情监测防治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路口镇农办负责人丁金虎介绍,除了将灌排渠道、机耕道、山塘、河坝等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到位,科技助力大大改变了路口镇“重建轻管”的局面,确保农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项目效益。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更要使用好。”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沙县以科技引领为出发点,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为落脚点,计划总投资6173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49万亩,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高标准农田搞好了,渠道都不漏水了,干旱的年景都没干死,我们这些种粮大户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对于晚稻丰收,春华镇种粮大户龙伟义胜利在望。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长沙县“旱涝保收”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9月14日03版)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