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暮云街道建立“暮云之声”微广播 将时代新风送进各家各户

市媒看长沙 | 2019-03-11 09:29:26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诗雨

  “解决生活难题,分享看家妙招,构建美好生活。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暮云之声特别栏目《快乐主妇帮》,我是播音员丁甜。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许兴村妇女组长钟琼华阿姨和唐仕纯阿姨。欢迎你们……”昨日下午5时许,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的大喇叭响起了悦耳的声音。

  今年2月20日,暮云街道的“暮云之声”新时代微广播正式开播,许兴村从村里到村外新装了44个大喇叭。每天下午5时起,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小到家长里短,村里喇叭声声。

  许兴村的两名家庭主妇钟琼华和唐仕纯走进“暮云之声”录音室,与村民分享持家生活小妙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许兴村的两名家庭主妇钟琼华和唐仕纯走进“暮云之声”录音室,与村民分享持家生活小妙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农村主妇走进录音室,一口长沙话“原汁原味”

  昨天中午,特邀嘉宾钟琼华和唐仕纯走进“暮云之声”新时代微广播录音室,准备录制下午要播出的节目《快乐主妇帮》。第一次参加节目录制,两人“盛装出席”,都穿上了喜庆的大红色衣服。

  伴随着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在“主播”丁甜的引导下,钟琼华和唐仕纯操着一口长沙话,和村民们分享了打扫卫生的心得和妙招:玻璃擦不干净?可以试试洋葱;厨房油污比较重的玻璃,用啤酒擦效果会更好;想让玻璃上面不易沾灰,可以用家里的淘米水擦擦。20分钟节目录制下来,钟琼华和唐仕纯既紧张又激动,“这个广播搞得好哩,没想到今天自己能参加。”

  “现有的七个栏目都是根据学习的趋势和村民们的兴趣点设置。”“暮云之声”牵头人、暮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英说,从为村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进行时”,到为村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生活小课堂”,力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尤其是特别节目《快乐主妇帮》,从最初就决定要保留“原汁原味”,让阿姨们说长沙话。

  业余人做专业事,姑娘小伙使出“洪荒之力”

  “暮云之声”的14名播音员均来自暮云街道机关及社区(村)干部,他们是从几次朗诵比赛中脱颖而出的。筹备前期,特别邀请了长沙市广播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为第一批播音员授课及指导。为了节目效果,姑娘小伙们加班加点学习,一个个使出了“洪荒之力”。

  黄颖是暮云街道财政所所长,从财务到播音可以说“跨行”较大。除了加强自身学习,每周黄颖还要组织团队的碰头会,推动节目更加“入脑入心”。

  身为丽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丁甜主动负责了“学习进行时”栏目。她花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学习,上红星云、看“学习强国”,要求自己先把中央精神吃透。

  26岁的王鹏芝从小到大对广播十分感兴趣,这次可以说是延续了儿时的梦想。她自掏腰包参加了一个线上培训,每天早上6时就起床了,发声、提笑肌等各种练习,至少要训练一个多小时。“想想也是蛮疯狂的,幸好家里隔音好。”

  李海君负责的是“榜样的力量”,相比较时政的严肃性,这种节目看似更好操作。“最难的就是配乐。”李海君说,每个人物中间要穿插4个背景音乐,有一次,为了给一个榜样人物配乐,她翻了一个小时的资料。

  许兴村再响喇叭声,村民更有精气神

  有了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村里的44个大喇叭怎么装是个问题。刚开始因为对高压线和普通电线杆傻傻分不清楚,25岁的播音员吴笛还闹了一些笑话,第一个方案被广播公司专业人士全部推倒。一个月下来,不是本地人的吴笛愣是把许兴村的路都记熟了。

  “年轻人多吃点苦值得。”吴笛说,做这个之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关注,微广播开播后,每次他去村里就有村民跟他反映喇叭的声音可以再大点,音乐可以更加“接地气”,节目还可以做什么话题。对于村民的反映,负责“红色故事汇”的播音员周凤并不意外。每次收集革命小故事,周凤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深受感动的她又试图用有温度的语言抵达听众的心灵。有几次周凤录制节目时,7岁的儿子就在身边,听着妈妈声情并茂讲述红色故事,孩子也听得很入迷。

  “现在广播喇叭一打开,大家都来了精气神。”村支书何新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许兴村就有广播,那时候主要用来发通知。时隔多年,喇叭声再次响起,把时代新风送进各家各户,熟悉的感觉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民坊评弹

  老树亦能发新枝

  庹新岗

  暮云街道许兴村添置的大喇叭其实算不上什么“新家当”。最近几年,不少地方的大喇叭重新活跃了起来,堪称“老树发新枝”。

  虽然这种做法谈不上多大的创新,可它们却很受欢迎,为什么?因为这种形式在继承传统中吸纳了新元素,更接地气。它告诉我们,做群众工作不能一味地只盯着新技术、新做法,求大求全求新。一些地方设立几个公众号,搞几个文化沙龙,弄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就觉得基层治理有了创新,而对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对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渠道却视而不见,这只会华而不实。我们除了向前看,也要向后看;除了从传播学、社会学等书本知识上找理论,更要在土办法里找智慧。大喇叭重新响起来就是一个例子。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技术怎么革新,万变不离其宗。找准民生痛点,弄清老百姓最希望得到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就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此背景下,我们相信技术改变生活,老树亦能发新枝。(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卜劲文)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