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康社区:以“戏”为媒,唱活水乡

市媒看长沙 | 2019-04-26 16:34:02
星辰在线 | 编辑:邓婷

  从高处鸟瞰新康。

  下乡给农民朋友表演戏剧的新康人。

  爱唱戏的新康人。

  新康街头的戏剧脸谱。  本版照片均为“望城发布”提供

  星辰在线4月26日讯 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亚湘报道

  每天一场戏,打造“醉美新康,好戏连台”的“戏窝子”

  “叫声亲家随同我,随我一同看龙舟。将身且把门庭出,随手带关二扇门。出得门来忙观定,青山绿水爱煞人……”若问这段花鼓戏唱词出自哪里?很多花鼓戏迷马上就能回答:“出自《洪兰桂打酒》。”殊不知,这部以真人为原型创作的花鼓戏经典剧目,其发生地就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康社区老街。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因和珅弄权坏事,户部侍郎洪友云上书弹劾,结果却反遭和珅谋害。洪友云父亲洪建章带着孙儿洪兰桂逃跑,这一逃就逃到了新康街上。爷孙两人就住在湘江边上的一艘小船里。为驱忧愁,爷爷要孙子去街上打酒。那时,新康街上最好的酒就数“裕源酒坊”。“裕源酒坊”老板的女儿蓝翠英不仅人漂亮,且富有正义感。因为买酒和卖酒,蓝翠英知晓了洪兰桂一家之事,洪蓝两家人因此走得很近,洪兰桂和蓝翠英一见钟情,定下终身……突然有一天,洪兰桂不见了:他去京城赶考,竟然高中状元。但洪兰桂的身世却被和珅发现,屠刀之下,被皇太后救下。蓝翠英正在思念洪兰桂,新康街上,锣鼓唢呐鞭炮一齐响起,新科状元郎回到了新康……

  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说,但上了一点年纪的新康人却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活灵活现。爱唱戏和看戏的新康人每天都生活在戏里,其乐无穷。走进新康,就似走进了戏里。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唐大历四年(769年)早春,诗人杜甫溯湘江而上,经乔口、铜官和新康到了长沙,舟泊新康时,杜甫写下这首名为《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的五言诗。

  不过,新康之名,最早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称新康县,取新阳县的“新”和“漮水(八曲河)”之漮,去水旁而得名。新康因水而兴,沩水出沩山经望城入湘江,频江几十里散漫冲积,形成大片肥沃洲土,即成新康。因此,新康是有名的“水窝子”。在靠水运为主的年代,南来北往的舟楫汇集此地,当年新康,“古寺钟摇,锦缆牙樯千里集;阳春调逸,渔歌樵唱万人欢。”素为长沙湘江沿岸最为重要的商埠码头之一。

  新康社区街上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生、旦、净、丑等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彩绘,即使很一般的民居,其拐角斗梁上也要雕上戏剧图案。位于集镇正中的洪山古寺曾经香火袅袅,百年不衰,新康庙会文化异常活跃,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赶庙会、吃庙酒、看庙戏。久而久之,新康人就离不开戏了,新康人不仅喜欢花鼓戏,几乎人人都会哼上几句《洪兰桂打酒》,而且,这里还聚集了皮影戏、京剧等,新康这个“水窝子”成了名副其实的“戏窝子”。

  新康戏乡每年免费为人们表演花鼓戏200场、皮影戏1000场,放映电影50场,每年承办大型戏曲表演活动10余次。靠着每天一场戏,打造出了“醉美新康,好戏连台”的“戏窝子”。

  “几乎每天都会有长沙人来新康看戏!”在新建的新康剧院,民间戏剧达人陈志阳带领一个30多名演员的戏班在此常年驻扎,每周都会提前在剧场外贴出演出公告。“我们在剧院的演出都是免费向人开放。”陈志阳告诉记者,演出时会出现提前占座的情形,要是周末,剧院里常常一座难求。

  新康人看戏成“痴”,唱戏成“迷”,戏已融入生活

  4月21日,演出结束了,但新康剧院里仍坐满了人。刚刚看完戏,余兴未尽,人们边嗑着瓜子、嚼着槟榔、抿着酒聚在一起聊天扯戏。

  “今天的戏好看吗?”记者问一位娭毑。“好看!”娭毑回答得很是爽。“你们最爱看什么戏?” “京剧、湘剧、皮影戏。”娭毑停顿了一下,眉飞色舞地说:“要是唱花鼓戏就更好哒!”

  这位娭毑给记者说起了看戏的“趣事”:有一年,是老历七月十二,长沙湘剧名角、女青须杨福鹏到新康唱《刘备哭灵》。“那真是唱得好啊!场子里那个巴掌啊,啪啪地响个不停。唱着,唱着,突然站起来一个八十多岁老人,激动地喊道:‘满伢子啊,快放鞭子啦!’他屋里的满伢子就赶快点燃了一挂千子鞭。鞭子一响,立刻引来一连串的鞭子声。一些没准备鞭子的人,为了表达敬意,就向台上丢钱。这时,有个叫孔少成老人,身上没有带钱,但他刚刚已买了四个包子,准备当中饭吃。孔老也想要表达敬意,就把荷叶包着的四个包子,恭恭敬敬地送上了舞台……”

  一高兴,娭毑接着又给记者讲了一个新康人看戏的故事。

  说的是看花鼓戏。那一年,家住新康乡万家坝的范六爹喜得孙子,办起几十桌满月酒席,还请来沱川花鼓戏班。花鼓戏班特意请来了卞玉庭、何凤良两个好角。先唱《三喜》,接着唱《湘子化斋》。“我们这里有个丁娭毑,是个大戏迷。”她的媳妇回娘家了,就抱着刚一岁的孙子来看戏。看完了《三喜》,接着看《湘子化斋》,卞玉庭的林英演得太好了。忽然丁娭毑想到:还要给怀中孙子熬米粥啊!赶快就抱着孙子回家了,拿着淘米桶把米刚刚淘好。突然听到场子里唱声、唢呐声特别热烈,直把丁娭毑的心都给勾去了。她没有把淘米桶里的米倒进沙罐子里,却直接把那个木桶子往煤火上一放,就抱着孙子继续看戏。丁娭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候,突然有人喊道:哪个屋里的饭烧煳了呢?丁娭毑恍然惊醒,赶快回屋:只见那个淘米的木桶子已经在煤炉子上烧起来了……要不是回得快,这屋都会烧起来。“我们这里有好多看戏痴子啊!一直流传着四句顺口溜:湘子去化斋,害哒丁娭毑;看戏来哒瘾,烧嘎淘米桶!”

  新康人看戏成“痴”,唱戏成“迷”,戏已融入生活。望城区文化馆文学专干李伟告诉记者,新康有一个叫王汉全的人,他的脚有残疾,脚指头是向着后头生的,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可偏偏就是他,半途出家学唱戏,在长沙竟然和何东宝、胡华松等人同台演出,后来他还成为了一个导演!还有就是丁祖信,他的手有残疾,手腕伸不直。可他酷爱拉琴,最后竟然成为了湘剧大家董武炎的专职琴师!“我们曾经有一个调查,新康出现了1400多个有名有姓的戏曲演员。”

  新康不仅是戏乡,还是有名的酒乡。宋代诗人陶弼《碧湘门》云:“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闻说耕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新康农家土法自酿的谷酒醇香清洌,“裕源糟坊”成为佳品。现在,熊铁军夫妇把新康高粱酒的酿造技艺带进了重建的“裕源糟坊”。新康沉醉在戏中有酒、酒中有戏的醇香浪漫之乡。

  “生活在水乡的新康人特爱喝酒,酒好似新康人的命。不过,只要听到唱戏声锣鼓声响起,他们就会把酒杯一放,看戏去了!”李伟说。

  镇衰戏落,镇兴戏兴,戏因乡镇经济发达而发达

  因为戏剧,新康的民俗被不断激活。如今,让新康出名的不仅仅有杜甫之“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的壮美,有花鼓戏《洪兰桂打酒》的湘女多情,更有传承了几百年的新康影子戏。新康人把皮影戏称为影子戏、影戏子。走进新康,闻着“洪兰桂打酒”发生地“裕源糟坊”的谷酒香,就走进了朱国强的新康皮影馆。

  与新康街上的敞亮形成鲜明对比,新康皮影馆内阴凉昏暗,似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空。皮影馆的各个房间除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资料,就是一摞摞的影人儿挂满了墙壁和空中,有的都挂到了房顶,错落而有序,像晾晒着无数华美衣服的森林,颜色鲜艳古典,又像布好阵势待命的士兵,摩拳擦掌只等上阵厮杀,其阵地是正屋一架竹棍交织的皮影戏台,摇摇晃晃的样子,却把皮影戏从几百年前撑到如今。

  “这几百个菩萨伢子,都能更换头子,根据剧情可以变出几千个角色来。”说起影人,非遗传人朱国强滔滔不绝。

  皮影相传始于汉,兴于宋。旧时称“影子戏”或者“灯影戏”,分为南北两派。长沙皮影属于南派皮影一支。千百年来在湘楚大地上,广为传颂。

  新康影子戏属河西最有名的“乌山堂”派,此派起源于清朝中期。影子戏传到朱国强父亲这一代,他们对影子戏人和剧本进行革新整理,还把影子戏带到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并获得了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最佳演出奖”,被誉为“东方最杰出的傀儡艺术家”。那时湖南省木偶戏剧团皮影的主要班底清一色的望城人,最兴盛的时候望城从事影子戏行当的有数百人之多,新康人都是影子戏票友,新康小影戏班把戏都唱到了湖北一带。

  说到近些年仅有他的新康影子戏还在坚持日常演出,说到自己艺名“重亮”即重见光明的寓意时,朱国强操起胡琴凝神而坐,演唱起“伯牙抚琴”片段,曲调高亢又婉转,歌声沙哑而悲壮,似在述说新康影子戏艺人的酸甜苦辣和期盼,又似在述说影子戏和古镇这一对骨肉相连的知音,镇衰戏落镇兴戏兴。

  新康皮影戏馆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免费收徒”。朱国强告诉记者,近年来看皮影戏的人不少,可学皮影戏的人还真不多。为了让儿子将这份“祖业”传承下来,朱国强给儿子朱荣和说了“几‘板桶’好话”。好在朱荣和现在可以独立表演皮影戏了。

  而朱荣和对皮影戏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皮影戏为什么观众越来越少?社会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只是一个原因,而皮影戏太古老,显得太单调了。“古老的艺术,其实有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改变、创新呢?能不能做出一些全新的东西,做一些以前没有的新派皮影戏?我和父亲通过设计,做岀了一个具有现代舞美的大皮影银幕,让观看的人看得更过瘾……我希望皮影戏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活下来,延续下去!”

  以戏为“媒”连接城镇化,唱响新康人的新生活

  近年来,新康集镇建设以“戏街”为核心,规划面积700亩、水面200亩。整合小城镇建设、棚改、廉租房、敬老院、水利等项目资金近亿元,带动社会投资上千万元,实施主街立面改造、管线入地、水系整治、污水处理、环湖游道、戏台戏园、影剧院、戏曲蜡像馆、裕源糟坊等项目建设,群众积极实施民居改造,每家每户的家都如“别墅”。

  目前,新康建设一批特色戏剧文化场所。这里的戏剧人物蜡像馆,通过精心编排策划,制作各具代表性的戏剧人物和场景的蜡像,系国内首家戏剧人物蜡像馆;而漮水梨园,在粉墙黛瓦之间展示各式脸谱图案和戏曲故事图画,你可在视觉上直接感受戏曲文化;“皮影艺术”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康胡建“木雕艺术”已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馆、木雕馆成为戏乡文化的重要补充;这里的社戏码头总建筑面积520平方米,采取白墙灰砖的仿古设计,码头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亲水平台、戏迷看台,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沩水神韵;每当夜幕降临、节庆之日,常有戏剧爱好者在二层唱戏、听戏、评戏、品戏。“每逢节假日,来新康看戏旅游的长沙市民络绎不绝,人们来新康旅游,不但提升了新康的旅游经济,更给新康人注入了新的观念。”李伟说。

  同时,为了拉升新康的特色品质,新康人组织各种力量,创造了“六个一”:即一本戏乡书,专业创作班子挖掘整理编写的有关新康历史文化的书籍《新康戏乡》;一出原创戏,观看重新编写排练的新康传统花鼓戏《洪兰桂打酒》;一批文化院落,居民包装建设以雕塑、藏书、园艺、剪纸等为主题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院落;一个特色糟坊,民间匠师将“裕源糟坊”予以恢复,展示古老、淳朴的酿酒技艺,以及土法酿酒场景,展示地方特色酒文化;一支专业队伍,专业花鼓戏表演团队兰桂演艺公司驻场表演,还可看到群众艺人、全乡文艺团队的表演;一批乐器,戏乡投放了一批民族乐器给热情的戏迷们。

  新康戏乡主打“三戏”:花鼓戏、皮影戏、电影戏。现在,新康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电影大片了,社区里建有湖南首家农村电影放映厅。它坐落在新康老街西端,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04平方米,能容纳观众260人。除不定期免费播放公益性电影外,还将与长沙湖湘院线公司同期同步播放商业大片,且票价低于市区电影院,新康人看电影,再也不用进城了。

  好戏连台,新康用戏文化连接新城镇化。从高处俯瞰新康大地,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新康民居相对集中,一栋又一栋的住房,串连在一起,形成半边街式样,特别适合人居住。

  新康老街常被前来看戏的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在锣鼓喧天、歌舞飞扬、戏曲婉转中,古老的水乡新康,每年都举办高品质的戏曲文化节,以戏为“媒”,唱活水乡、唱响新康人的新生活。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