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新型文化、群众文化在雨花区精彩对唱 奏响文化惠民交响乐

市媒看长沙 | 2019-11-05 10:10:23
星辰在线 | 编辑:乐先文

  星辰在线11月5日讯 据长沙晚报(胡媛媛)报道,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有舞台。

  雨花非遗馆内,300余种濒临失传的非遗老手艺重焕青春;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里,一笔一画书写华夏文明。传统文化正在新时代的春风中,演绎传承与创新。

  夜幕降临、华灯绽放,你可以去德思勤24小时书店阅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在东塘商圈触摸市井热闹,还能在石燕湖感受夜趣,夜文化带来的幸福感不断升级,雨花在夜幕映衬下更加活力四射。

  滨水之畔、大街小巷,城东南处处都是草根版“星光大道”,一支支群众文艺团队在弦歌舞姿中,演绎永不落幕的“芳华”。

  文化的血液在雨花加速流淌。近年来,该区奏响文化惠民的主旋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为“财富品质幸福雨花”建设积蕴了更厚重、更持久的力量。

  传统文化、新型文化、群众文化精彩对唱,雨花无处不飞歌!

  一座非遗馆,让老手艺重焕青春

  9月12日,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现场。雨花非遗馆亮出的绝活,吸引了世界目光。

  一气呵成、一剪完成,著名剪纸传人洪源现场表演的“一刀剪”,引得各国嘉宾啧啧称奇;宝庆瓷刻传人刘金铎晒出《齐白石》《乐开怀》等作品,现场收获诸多“粉丝”。

  在雨花区的杉木冲路旁,一座4层小楼写就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民间手艺很宝贵,特别是那些非遗项目,一旦流失就捡不回来了。”因为这份初心,曾经是一名老木雕匠人的郭存勇,在雨花区扶持下打造了近5万平方米的雨花非遗馆,让全国359个非遗项目、200多名非遗传承人纷至沓来,更让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与市场对接、焕发新生,雨花非遗馆也因此成为长沙文化新地标。

  “不能只将目光停留在老手艺上!”近年来,一直大胆创新的郭存勇,更推出“非遗+”模式,“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一个“+”号便可链接上下游及周边产业,极大增加非遗文产经济附加值,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非遗可以加什么?首先是旅游,雨花非遗馆开设了30余个非遗研学体验平台,让游客在参观非遗工艺品的同时可以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进行体验。如今馆内设置有展示参观区、体验学习区、节目展演区、自由购物区,不少市民和游客特地慕名来“打卡”,文化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也培育了旅游消费新热点。

  非遗+教育,让传统文化滋养从娃娃开始。目前,雨花非遗馆已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结合校本课程延伸开发非遗手工体验项目30余个,每年接待学生10万余人次。

  非遗+文创产品,让雨花智慧光芒闪耀。如今在馆内,滩头高腊梅年画点烟器、二维码竹筐等充满巧思的文创产品比比皆是,湘南一带有名的竹艺在这里被融入计算器、鼠标和键盘的设计里,浏阳夏布、土家织锦、邵阳蓝印花布等则被制成床上用品。

  “非遗还可以链接什么?展览、演艺、科技都可以接入其中。随着雨花非遗馆内容不断丰富,‘非遗+’的内涵与外延也将不断扩展。”郭存勇充满自信地说,他希望将来有一天,雨花非遗馆能产生聚集效应,吸引1000到2000名匠人入驻,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非遗文化中心。

  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丰富智慧是民族的瑰宝。雨花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开拓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格局。随着雨花非遗馆、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等精彩亮相,雨花区正不断筑就民族文化的希望之道。

  该区出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从传统文化经典研究阐释、湖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创作、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建设、雨花文化“走出去”工程等多个维度,让核心思想理念深入人心,让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弘扬、让中华人文精神充分彰显。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之所以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雨花正以不懈努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一城好风光,雨花愈夜愈美丽

  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家住韶山路旁的李沥最喜欢坐在德思勤24小时书店里,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就能陪伴度过一个悦读之夜。“有人曾说,一个城市是否有希望,要看他们的年轻人晚8时后在做什么。”作为资深书友,李沥不无骄傲地说,在这家不打烊的书店,从来不缺少求知的身影,经常深夜12时还有顾客。

  而在距离德思勤广场不远处的雨花非遗馆,伴随着夜幕降临,一间间小木屋次第亮起温暖灯光,臭豆腐的独特香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糖画匠人龙飞凤舞埋头勾勒,他得抓紧时间多备上几个,再过一会,孩子们就会把他团团包围。灯火通明的夜市透着说不尽的诱人,美食、舞台、人流,还有咿呀的弹唱,让家住附近小区的小鲁放下手机牵起5岁女儿的手,“走,逛非遗夜市去!”

  无论是24小时书店,还是非遗夜市,呈现的都是雨花夜文化的魅力。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额较上年增长47%……

  当夜经济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开放度、活跃度、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与之呼应的夜文化也不断升温成“热文化”,吸引诸多市民走出家门前去打卡。

  政策引领、服务升级,通过努力开拓夜空间,打造夜文化,积极规范有序地发展夜经济,雨花正上演愈夜愈美丽的精彩。

  想清心,你既可以走进圭塘河畔的和+共享图书馆,也可以静坐街头巷尾的社区24小时书屋,笔墨芬芳、书页馨香不仅拂动在清新水岸,更浸润在城市家园、美丽乡村,带给你24小时不打烊的阅读体验。

  要乐游,夜幕下的石燕湖公园推出电音节、泼水节、泡泡节三大常态化节会活动,游客还可在夜间体验天空玻璃廊桥、空中漂流等项目,在重大节假日,还会有“水上超级月亮”表演等兼具视听娱乐效果的夜游项目晒出来,滨水之畔成为年轻人的户外狂欢夜场。

  去嗨购,在东塘商圈你既能品尝火宫殿美食,还能在各大商场买买买,而到喜盈门·范城购百货、挑家装建材、参与亲子娱乐,更带给你别具一格的消费新体验。

  将夜文化打造成雨花魅力的新标志、城市文明的新名片,其所带来的消费新模式、生活新方式,正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注脚。

  一处大舞台,奏响群文欢腾交响乐

  大气磅礴的《爱我中华》旋律与撼动人心的鼓舞结合,将深厚爱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唱支山歌给党听》大伙耳熟能详,用京剧演唱起来更别具韵味……不久前,在“欢乐潇湘 品质长沙 幸福雨花”2019年雨花区群众文艺汇演决赛现场,200余名草根明星走上舞台,群众当主角比拼十八般“舞艺”,别出心裁的网络直播方式,更让市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雨花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群众的精神家园。当雨花在发展的方位里积极寻找文化新坐标时,人们发现,因了群众的笑脸、因了文化的风情,城东南的活力灵动、激情个性正全面释放。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演有舞台、唱有设备、跳有广场、读有书屋。目前,雨花区已拥有区级文化馆1个,13个街道(镇)文化站的设置率高达100%,各社区(村)均配备文化活动中心,已建设示范性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4个、户外全民健身中心6个、健身示范步道2条、全民健身工程365处。通过全力推进“书香雨花”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形成了“1+13+X”的雨花全民阅读体系。

  “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雨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圭塘河畔已是裙裾飞扬、歌声悠扬。为什么如此痴迷?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发烧友”回答:“太爱这个舞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雨花区以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载体,激发群众的艺术激情,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团队你方唱罢我登场,京剧、歌舞、乐器演奏,男女老少个个身怀绝技,争先恐后要在左邻右舍面前秀一秀。目前,雨花区拥有业余文艺团队200余支,走出街巷、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无数草根明星赢得掌声雷动。

  连续5年举办“欢乐潇湘 品质长沙 幸福雨花”群众文艺汇演;连续11年举办“书香雨花”读书节……一个个群文品牌让居民享受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飞梦雨花”文化艺术节、农民工春晚,一场场群众当主角的活动,奏响群文欢腾的交响曲。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近年来,雨花区先后推出了《守望》《雨花亭》《妈妈的爱》《半条被子》等精品力作,其中《半条被子》获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剧本征集优秀剧本奖(第一名);原创音乐作品《入党宣誓》《善行天下》MTV在央视播出;《鸡盒子花》等多件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文化血液加速流淌,弦歌处处滋养城乡。鲜活生动的群众文化,让飘逸的音符洒落千家万户,共同奏响雨花文化凝心的主旋律。

  一首奋进曲,文化产业抢制高点

  特色文化建设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基。文化产业焕发的经济活力,势必会催生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

  当充满文化气息的创新设计与生产、生活融合,能释放怎样的“魔力”?

  在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内的设计博物馆,从只需“一扭一摇”、5秒钟就能完成泡奶的恒温易冲奶瓶,到体积能随着植物生长而增大的“聪明花盆”,再到一次性可实现玻璃四侧磨边、大大提高产能的智能磨边机,一个个“脑洞大开”的工业设计产品,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赞叹不已。

  3年前,湖南首个设计产业园区落户雨花。时光飞逝,如今在雨花区创新的土壤上,创意设计的种子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76家企业、1300名设计师入驻创新设计产业园,“湖南设计”逐步走向舞台中央,成为国际国内奖项的常客,也为雨花再添一张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努力建设“财富品质幸福雨花”的征程中,雨花区以打造文化强区为目标,全力实施文化产业集聚战略,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孵化成长,“文艺范”雨花加速崛起。

  如今,雨花区已逐步形成“一线一河五组团多楼宇”文化产业规划布局。“一线”,即湘府路黄金走廊沿线,发挥德思勤、汇艺文创中心、雨花非遗馆等集聚引领作用,打造文化产业核心腹地;“一河”,即圭塘河生态景观带,发挥“和+”共享图书馆、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等传统文化辐射作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五组团”,即以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为主的雨花经开区组团,以信息服务、现代商务为主的高铁片区组团,以城市绿心和民俗旅游小镇为主的跳马组团,以创意设计、影视传媒为主的东塘组团,以现代商贸、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桥组团;“多楼宇”,即重点打造汇艺文创、长沙广电、潇影大厦等文化产业示范楼宇。

  文化魅力释放出强大引力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雨花区文化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不足300家增加至3785家,企业数量6年翻了12倍。

  文化产业勃兴的背后,是政策之手营造的宜人软环境。雨花区率先全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奖励办法》《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对文化企业入驻、购房租房、产业发展等给予补贴和奖励。从2016年到2018年,共102家企业、142个项目获得区级扶植奖励3526万元。

  此外,该区还制定了《雨花区打造创新创意文化高地三年行动计划》,拟通过产业发展大升级行动、产业集聚大推进行动、产业融合大提速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以文化的丰厚内涵滋养雨花人的精神世界,让文化的丰富智慧提振雨花人的精神力量。如今的雨花,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建设财富品质幸福之城凝聚起磅礴之力。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