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江河水 汩汩幸福源丨领航中国·长沙篇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和民生保障工作。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圭塘河生态不断退化,多河段水质指标处于V类甚至劣V类标准。近年来,长沙先后投入80余亿元,对圭塘河展开治理。自2020年起,圭塘河年均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星辰在线9月14日讯 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报道
湘江蜿蜒向北,只见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浏阳河奔腾而来,一路歌声飞扬、碧波荡漾;沩水河浩荡向东,沿途海晏河清、水天一色……沿江而兴的长沙城,在多条水系的滋养下,孕育出无与伦比的灵动气质。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殷切嘱托,开启治河新时代。以此为里程碑,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走马上任,百万河长共护水清岸绿。
“河水流到哪里,河长就管到哪里!”让每条河流都有“健康守护人”,河湖长制在长沙落地有声。
心之所向,无远弗届。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抓住河湖长制工作这个“牛鼻子”,紧扣“让水留下来、让水活起来、让水净起来、让水美起来”目标,建立治水兴水管水长效机制。
绿水长流,一江六河风光旖旎。近年来,长沙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3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年度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达100%,河湖长制工作先后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领治开启新局面
“一江六河”有了贴心管家
“推窗见景,开门见绿,风光无限!”沿河而居多年,家住雨花区新星小区的市民唐女士惊讶于家门口的巨变,昔日灰头土脸的圭塘河,已然改头换面,一派水清岸绿、波光潋滟。
绵延28.3公里的圭塘河,是浏阳河汇入湘江的最后一条支流。“这条本该滋养着城市生息的河流,却一度被称为‘臭水沟’‘龙须沟’,路过都要掩着鼻子走。”说起圭塘河狼狈不堪的过往,唐女士直摇头。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圭塘河污染严重的问题就已显现:水体富营养化、污水横流、水质黑臭、鱼虾不生……再加上流量小、自净能力差等“先天不足”,圭塘河的历史“欠账”越来越多,多河段水质指标处于V类甚至劣V类标准。
系统治河,科学治河,法制治河,全民治河……打出一套“组合拳”,圭塘河治理渐入佳境。清清河中水,弯弯柳丝长,摇身一变“景观带”,圭塘河晋升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流连。
圭塘河之变,只是长沙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的一个美丽缩影。“河湖长制,它不是‘挂名制’,而是‘责任制’。”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彪的一席话,道出了长沙治水、兴水、管水的内在逻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牵引长沙河湖长制工作笃定前行的‘车头’,就是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层层履职尽责到位,河长既要知河、巡河,更要治河、护河。”曹彪介绍,长沙抓河湖长制落地,就在于“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头雁”领飞带动“群雁”齐飞,督促河湖长履职担当,以巡河倒逼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
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据悉,今年以来,长沙市级河湖长开展巡河16次,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共巡河5万余人次,解决问题485个。
共治谱写新篇章
小微水体配齐健康“守护人”
“以前生活污水直排到沟渠,现在环境好转,每天都有村民来散步,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捡起。”长沙县金井镇金井社区村民袁林深有感触。
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金井河大变样,越来越多村民尝到甜头。“在金井,无论是重点河流,还是小河小溪,每条河流都有‘大管家’。”金井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河长办主任孙应德介绍,目前全镇配齐了7位镇级河长、14位村级河长,并组建了一支由15个党支部、120余名党员组成的河道监管队,日夜守护“母亲河”。
系统治理、专项治理、长效治理并举,长沙着力打通管水、治水“最后一公里”,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系统治理,在做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打通管水治水神经末梢,把小微水体管护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范畴,做到‘大小共抓’。”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沙全力推进“干流—支流—小微水体”的系统治理,共完成流域综合治理任务1110项,完成湘江两岸21.2公里堤防达标建设,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05.55万吨,增加湿地面积479.41公顷。
更多治水“实招”接踵而至,聚焦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长沙全面加强了小微水体管护,对全市16.02万个小微水体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明确片区河长3941名。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落地,换来一江碧水,全市70个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20条市级美丽幸福河脱颖而出,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农民幸福指数大提升。
善治带来新跨越
高质量发展源于“绿色根基”
初秋时节,白鹭翱翔,走进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动画卷。这里是长沙城区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享有长沙“绿肺”“绿肾”“绿心”等美誉,这里绿化覆盖率超过90%,负氧离子含量超出中心城区6倍多,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约6500吨,调蓄洪水120万立方米。
“退塘还湿、退城还林背后,是长沙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坚定抉择,在质量与效益之间的细心考量。”业内人士介绍,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长沙舍利增绿、放眼未来,辟出4.85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湿地公园,足见其为子孙计、为后代谋的深思熟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松雅湖退田还湖,是长沙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大手笔。松雅湖是湘江一级支流捞刀河旧河床的低洼湿地,过去这里围湖造田,松雅湖被人为改造成了低洼农田。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以来,这块低洼的农田摇身一变,成了市民身边的休闲公园,4200多亩水面烟波浩渺,游人漫步岸边,或拍照打卡,或结伴游玩,享受着秋日暖阳和湖边美景。每到周末,松雅湖人气爆棚,成为长沙人休闲的一大好去处。
是唯GDP论英雄,还是以高质量发展排座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无数次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长沙算大账、长远账、生态账,用实际行动铿锵作答,一步一个脚印,以善治筑牢长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水兴则长沙兴,水美则长沙美。放眼看长沙,洋湖水平如镜,西湖波光潋滟,后湖水天一色,月湖清澈见底,年嘉湖碧波荡漾,松雅湖烟波浩渺……星罗棋布的湖泊,成为星城最亮的“眸子”。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生态的亮色,更是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近年来,长沙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国、省控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浏阳河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洋湖、松雅湖等5家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山水洲城”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