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诗和远方”就在身旁

市媒看长沙 | 2022-09-23 09:34:06
星辰在线 | 编辑:李冰清

  星辰在线9月23日讯 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通讯员 朱玉红 刘友琼)报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鱼儿肥,虾蟹壮,稻子弯下腰,板栗笑开花,脆枣满枝丫……金秋长沙,希望的田野奏响丰收序曲。今年是长沙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提速之年,锚定建设现代农业领航区、生态宜居典范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示范目标,长沙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粮食安全、院士农业、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长沙样板”。

  (今年7月,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综合试验示范区迎来测产验收,图为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穿梭作业,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产业强起来

  对接“最强大脑”,8个院士农业工作室(站)落子长沙

  喝营养液,住空调房,温度、湿度、光照等均可实现精准调控,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辣椒苗吃饱喝足长得壮。在望城区靖港镇西藏绿之源种植基地,“云种植”正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数字化智能系统将实时监控棚内小气候,工作人员可在手机端‘云指挥’种植。”西藏绿之源种植基地负责人晒出了“黑科技”,在这里,有了智能化设备加持,绿油油的辣椒长势旺,凭借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正逐渐被打破。

  “辣椒一年四季不断档,当别的地方还在育苗,湘赢辣椒已经抢‘鲜’上市,亩产超过3500公斤。”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真君告诉记者,基地已建成联动智能大棚、单拱棚,并与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团队合作,研发创立“湘赢辣椒”品牌,打造集育苗、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辣椒产业链,基地一年四季都有辣椒上市,产品销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鲜香的辣椒,“联姻”邹学校院士团队工作室,瞄准打造育种、栽培、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目标;金黄的水稻种子,携手柏连阳院士为首的“最强大脑”,向“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产量”发起冲刺;呆萌的大围子猪,正借印遇龙院士团队之力,朝着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发展迈进……突出“示范引领”开新路,今年以来,长沙巧借院士和科技创新团队等“智囊”,推动单杨、刘少军等院士来长揭牌成立8个院士农业工作室(工作站),为长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与此同时,长沙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出台系列惠农措施,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助推粮食产能大提高、粮食产量大突破、粮食质量大提高。

  夯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充盈“果盘子”……今年长沙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在463.3万亩以上,总产量在42亿斤左右;全市将新改建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生态环保养殖场10家,生猪出栏量预计在360万头左右;全市蔬菜产量预计达580万吨。

 

  (黄桃成熟季,果香扑鼻,在海拔350米的莲花山上,圣峰果业工作人员正在采摘硕果。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实习生 易斯陶 摄影报道)

  乡村美起来

  梯次推进建设,800个美丽宜居村庄将脱颖而出

  屋舍鳞次栉比,小河流水潺潺,登高望远,满目金黄稻飘香……金秋时节,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给这桌再上一盘大片肉!”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印子屋组的一处农舍里人声鼎沸,“峰汇普农家乐”老板李建能正热情地招呼客人,不时提高嗓门朝厨房喊话。

  每逢周末,在家门口创业的五福村村民就忙得热火朝天,不时有订单来敲门。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村民乐享美丽新生活,五福村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以来,五福村扎实有序推进印子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力、群众内生力、政策整合力,先后召开屋场会10次,村民自愿拆除围墙100米,捐赠农房土地100余平方米,筹工筹劳200余个,筹资63.7万元。

  五福村之变,只是长沙大刀阔斧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长沙按照“示范先行、全面推进”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乡村建设。

  生态保护好,环境维护好,庭院整治好,水体治理好,道路建设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高潮迭起。“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根据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域特点合理布局,不搞千村一面,而是力争千村千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沙将分类建设美丽宜居村庄800个,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围绕宜居、宜业、宜游,选择具有特色产业、特色民宿、特色文化、特色美食资源的美丽宜居村庄集中连片区域,重点打造一批融合发展标杆型美丽宜居村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批标杆型美丽宜居村庄正脱颖而出,它们是长沙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五大振兴一起推进的示范窗口,带动农业与旅游、生态与文化、城市与乡村有机融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

  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长沙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大手笔:今年以来,长沙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实现农村户用非无害化厕所愿改尽改、应改尽改;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在40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铺排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40公里,完成2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

  (宁乡市金洲镇关山社区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果农邓伟雄正小心翼翼采摘丰收果实。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摄)

  农民富起来

  鼓起集体腰包,三成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丰收时。来到浏阳市古港镇燕港村的鸭稻基地,只见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一只只水鸭穿梭其中探头觅食。鸭稻共生,一亩多收,浏阳市五斗种养专业合作社摸索出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双季稻900亩,其中有400亩采用‘鸭稻共生’模式。”合作社负责人徐娟笑脸盈盈,她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季稻亩产约500斤大米,每斤卖到10元,每亩收成约5000元。投放的千只水鸭,按照每只88元的价格计算,养鸭收入超过8万元”。

  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生态种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越来越多新型职业农民尝到致富甜头。打响一个品牌,壮大一个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在望城区,风景这边独好,荷花虾、稻花虾活蹦乱跳,一条年产值近20亿元的荷花虾产业链呼之欲出。在宁乡市,产业如此多娇,花猪华丽转身,今年预计出栏45万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逼近45亿元,朝着“双百目标”铿锵前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今年以来,长沙落实各项农民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保持8%左右。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

  与此同时,长沙持续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新一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30%左右,培育了一批经营稳定、管理规范、动能强劲、运行高效的集体经济强村,让村级集体腰包鼓起来。

  长沙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已实施产业项目351个 带动7248名脱贫人口增收

  长沙晚报9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今年我们家好事连连,育树和育人双丰收。不光种的水果大丰收,收入达到40万元,而且两个女儿相继大学毕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我和老伴干起来有奔头。”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对于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村脱贫户涂传统而言,脱贫后的日子比蜜甜。

  如今,他家不光住进了新房子,还添置了空调、冰箱、大彩电、消毒柜等家电。居住环境更新升级,他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热心肠的他主动为本村和外村的边缘户代销水果,带动老乡抱团致富。老涂的变化,村民看得见,大家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还将老涂推选为村民小组长。老涂不负众望,主动出工出力支持村上美丽乡村建设。

  村美了,民富了,人也精神了,在广袤的星城大地,更多像老涂一样的老乡,正迎来美好新生活。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长沙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一方案二清单四台账”,持续推进突出问题整改,目前个案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与此同时,长沙强化监测帮扶,全市共识别监测对象5910户13478人,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抓好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产业资金1.2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51个,直接带动7248名脱贫人口增收;创建就业帮扶基地147家、就业帮扶车间131个,吸纳省内脱贫劳动力1.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落实“311”就业服务,全市脱贫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42万人,占正常脱贫劳动力总量的90.95%。

  加快推进良田升级

  长沙今年完成1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长沙晚报9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近日,记者来到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只见该村高标准建设的1500亩水稻长势良好,秋风拂过稻浪翻滚,宛如一幅画卷。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长沙县今年“旱涝保收”系数大大提高。

  在长沙县春华镇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大小沟渠纵横交错,连片稻田平坦无垠。“改造前,三天两头就要往田间地头放水;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田里的水能保持六七天。”春华镇种粮大户龙伟义介绍,今年他种植了500多亩水稻,其中200多亩已被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原来的土质田埂被改造成生态田埂,保水性比之前好了很多,既节约了人力又减少了耗水量,抗旱“压力”小了很多。

  “高标准农田搞好了,渠道都不漏水了,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对于晚稻丰收,龙伟义充满信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长沙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完成1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铺排18.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启动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建设前期工作。

  数读长沙“三农”成绩单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8亿元

  同比增长6.7%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80.23亿元

  同比增长6.8%

  绝对值及增速均居中部省会第一

  上半年生猪出栏160.73万头

  同比增长15%

  蔬菜半年度产量235.1万吨

  同比增长5.1%

  水产品半年度产量8.51万吨

  同比增长6.5%

  上半年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530亿元

  同比增长5.5%

  今年以来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4万亩

  全市实施产业项目351个

  带动7248名脱贫人口增收

  上半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30%左右

  半年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3元

  排名全省第一、中部省会第一

  在全国省会中领先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