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长沙我的家

市媒看长沙 | 2023-06-05 15:05:08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贝贝

渚清沙白,青山如黛,气象阔达的长沙被一种更广袤的“乡愁”轻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座古老的青春之城正焕发出山水洲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绿色之美——

生态长沙我的家

  生态,已成为长沙最亮的生活底色、长沙发展成色最重的砝码、长沙幸福家园最鲜明的标识。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生态,已成为长沙最亮的生活底色、长沙发展成色最重的砝码、长沙幸福家园最鲜明的标识。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机盎然,美丽生态画卷在星城大地徐徐铺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机盎然,美丽生态画卷在星城大地徐徐铺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孟春 苏毅 彭玮蔚 李静 唐朝昭

  “抬眼看天,湛蓝;近眼看水,碧绿。风从湖面吹来,空气格外清新,各种层次的绿翻涌着、变幻着,铺到视线的尽头;步行道旁,红李、青梅、毛桃顺应时节,用力生长……行走草木间,把最美的风景收藏于心。”

  这段文字,是“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长沙市民李先生上个周末在河西尖山湖公园的日常“遇见”:其实无需去远方,最美的风景就在自家门口。

  “这应该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里说的‘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了。”

  这段视频,是今年3月初在橘子洲附近游玩的洪女士手机下的偶然“遇见”:密密麻麻的鱼群,波光粼粼的湘江水,同处一框,格外引人注意。视频很快走红网络,众多网友点赞:湘江的水质越来越好了。

  “3头!3头!‘一家三口’同时出现了!今年2月1日,在湘江长沙望城段蔡家洲附近水域,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欢跃于水面时,引得观测者连声惊呼!”

  这则消息,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湘江边不寻常的“遇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以来,湘江长沙段已连续三年见到江豚的身影。

  “短篷暮舣湘江宿,坐见江豚起还伏。”宋代诗人王之道在《潇湘夜雨》一诗中这样描述江豚在湘江中嬉戏的场景。千年之后,我们再一次遇见大自然的精灵归去来。

  遇见美好,总能带来一份直抵人心的愉悦;

  遇见美好的生态,更是一份深得民心的福祉。

  这遇见,是时代之幸;

  这遇见,是人民之福。

  然而,10年之前,当霾锁星城时,我们曾向天发问:蓝天,何时常驻?10年之前,当黑臭水体横溢时,我们也曾徘徊湘江边,不时心生疑团:喝的水安全吗?

  弹指一挥间。10年之后,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人们徜徉绿色,忘情山水。

  生态,已成长沙最亮的生活底色;生态,已成长沙发展成色最重的砝码;生态,已成长沙幸福家园最鲜明的标识。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和博大厚重的人民情怀深刻阐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真谛。

  2018年4月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南,在洞庭之滨,在湘江之畔,他反复叮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样指出。长沙的执政者在思索:我们要留下一个什么样的长沙给未来?

  10年来,长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市民居住环境大幅改善,绿色经济发展实现腾飞。这座机甲之城、智造之都,炫出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文明,却从未忘却回返初心,呈现出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生态图景。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绿色发展正为全面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长沙注入强劲的生态环保力量。

  绿色之路,时代之选

  凌晨3时,当城市还未苏醒,不少市民、游客早已涌入岳麓山景区,赏月观星,静待东方破晓后,取东升的红日、葱茏的麓山、碧波荡漾的湘江于一框,定格星城之美,尽享星城之美。

  “2013年,一张蓝天白云照,能刷爆朋友圈;如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已成日常。”家住湖南湘江新区的市民王杰如是说。

  蓝天白云常驻星城,这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来到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极目所见,这里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芳草萋萋,面貌一新。

  然而,曾几何时,这里常年砂石乱堆、污水横流,给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直接影响汛期行洪。2017年,湖南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将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并开展复绿工作。华龙码头即是其中之一。

  在华龙码头“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在省会长沙,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湖南省委、省政府扛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重任,迅速出台《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长沙从来都是动真碰硬、一抓到底,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求上来,成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顶层设计,以上率下,靠前指挥。

  生态兴,则长沙兴;生态美,则长沙美。

  孜孜以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道,打造生态星城、幸福家园,长沙在奋进中奋斗。

  “生态是城市的安全屏障,绿色是发展的鲜明底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现代化新长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

  “战雾霾”“净废水”“改旱厕”“分垃圾”“创无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生态环境、城管、水利、住建、资规、交通、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联合联动,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目标齐指蓝天、碧水、净土。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据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武介绍:2020年,长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优良率达到84.4%,未出现重污染天气,首个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完美收官;

  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3.3%,相较于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起始年(2013年),空气质量总体实现“一升两降”,优良率提高29.6个百分点,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五项主要污染因子浓度显著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2022年,长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2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117天,较2021年增加22天;重污染天数2天,较2021年减少5天,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与2013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54.2%,创10年间最低水平。

  除全市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改善外,长沙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脏乱等现象显著减少。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攻坚之战,长沙之为

  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机盎然,美丽生态画卷在星城大地徐徐铺展。

  其实,一幅幅美丽画卷的背后,对应的是长沙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交出的一张张精彩答卷。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彰显。

  发展有要求,群众有期盼,长沙干群有力量。

  长沙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闾,境内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35条,年均过境水量达700亿立方米,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长沙这座山水洲城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婉转动听的《浏阳河》,扬名海内外。

  然而,上世纪80年代,由于工业污染和过度开发,加之被当作城市排污的主要受纳水体,浏阳河污染负荷严重、截污治污能力不够、枯水期生态流量不足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2017年,浏阳河枯水期内,黑石渡、三角洲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

  “浏”本是水流清澈之意。让哺育长沙的母亲河重现一泓碧水,是党委政府肩上的使命。

  进入新时代,“河长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新实践。

  全新的治理方式,开启全新的格局。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浏阳河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任省级河长,分管河长制工作的副市长任市级河长。浏阳河成为全省唯一一条不跨市州,却由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

  不仅如此,浏阳河沿线群众还自发担任起“民间河长”。

  钟龙枧是一家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2018年,他自愿成为一名民间河长,负责浏阳河源流之一大溪河上游2800多米河段的日常巡河工作。这些年,钟龙枧亲眼见证了浏阳河由浊到清的转变。

  河湖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浏阳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花炮制造需要大量瓦楞纸,而这些造纸企业也成为浏阳河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历经两轮淘汰整治,原先浏阳河流域近百家大大小小的造纸厂,数量减少了一半。保留的58家企业从原料、工艺、设施等环节进行绿色改造,彻底解决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问题。

  2018年,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铺排项目181项,沿线各级政府投入47.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8.8亿元。

  三年时间,从劣Ⅴ类水质到国家首批示范河湖,浏阳河“华丽转身”:2018年,浏阳河入湘江口年度水质自2004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综合Ⅲ类标准。2019年,1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2020年,浏阳河成功获评国家首批示范河湖。

  如今,浏阳河百里画廊“串珠成链”,从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到活力十足的文创产业园,目之所及,生机盎然。

  湘江保护和治理,更是湖南省的“一号工程”。

  湘江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野狗岭,至湘阴芦林潭注入洞庭。山清水秀,沃野如膏,三湘大地因她得名。

  还湘江碧水千里。2013年,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出台,湘江治理迈入法治时代。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长沙扛牢省会担当,出台《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保护修复“一江六河”等重点流域,“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经过治水兴水的不懈努力,长沙赢得了不少掌声和荣誉:2019年长沙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获得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激励;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浏阳河、松雅湖先后获评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浏阳河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河湖;长沙获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目前,长沙湘江干流水质已全线达Ⅱ类,浏阳河、捞刀河、沩水、靳江河等主要支流水质均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长沙湘江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江湖清澈的“长沙水”让千家万户喝到了安全干净的水;

  天空高远的“长沙蓝”已成为星城最绚丽的色彩。

  回到2013年,长沙空气优良率仅54.0%,重污染天数竟达到54天。

  让“长沙蓝”回归长沙,常驻长沙——这是长沙人民的真切期盼。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18年,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长沙拉开蓝天保卫战的序幕,向大气污染宣战。

  2018年1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动员部署强力推进环境大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随后,被称为长沙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十个严禁”通告发布。

  号令出,风雷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奋勇担当、主动作为,将守护蓝天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牢扛在肩上。

  “一把手”挂帅——长沙市、区县(市)和街镇三级成立蓝天保卫战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一讲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突出“标本兼治”——按照“三个月治标、三年治本”总体部署,长沙明确控尘、控烧、控车、控排、控油、控煤,严禁非法倾倒、严禁工地黄土裸露、严禁燃烧散煤、严禁露天烧烤、严禁高排放车辆进城等“六控十严禁”,系统推进大气环境治理。

  长沙处于湘江谷地,开口朝北的马蹄形地形结构导致空气不易流动,污染物扩散不畅。加之空气湿度大,在扩散条件不好的秋冬季节更容易形成雾霾。

  一天一天争,一小时一小时拼,一微克一微克抠!

  虽然地形地貌有着“先天不足”,但人努力,靠着长沙干群一股韧劲与坚持,长沙让蓝天白云留了下来,成为“常客”:

  2018年,全市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8天,较上年增加16天。

  一路上,长沙爬坡过坎,战胜了不少“蓝”路虎:

  “车—油—路”全链条治理,划定国三及以下排放柴油货车禁行区域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截至去年底淘汰老旧车1.7万辆;

  治理工业源污染,长沙实现全过程闭环管控,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1070家。连续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应用奖补政策,替代应用企业达460家;

  重拳整治渣土扬尘,1.4万余家规模以上餐饮门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23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完成餐厨油烟治理……

  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民治污。长沙还携手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等6个通道城市开展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共享同一片蓝天。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城市迅速发展,生活垃圾与日俱增。传统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驱车沿黑麋峰蜿蜒行驶,几经迂回曲折,豁然开朗,一座现代化厂房静静坐落于山间。

  这里是长沙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这里,生活垃圾被转换为清洁的电力,源源不断输入千家万户。

  “颗粒物: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21.86毫克/立方米”……在厂区大门口,记者看到一块大型电子屏正实时显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数。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最新标准和欧盟标准,二噁英检测均值远低于国标和欧标。

  同时,这些数据还受到生态环境部门实时监控,信息直接在政府相关部门平台公示。

  2018年1月18日,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正式并网试运行。2021年9月底,随着项目二期全面投产,长沙与传统填埋方式告别,进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时代。

  去年,长沙正式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项目通过垃圾清洁焚烧实现上网电量13.86亿度。”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

  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正是长沙全力以赴打好净土保卫战的一个侧影。

  推进农用地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长沙收获省级土壤污染防治真抓实干奖励。

  2022年至今,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606起,处罚金额1958.26万元。

  在长沙,生态环境不仅是党委政府摆在案头的“头等大事”,也是人大政协开展专项监督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同时围绕政府部门贯彻实施情况开展多次执法检查,以法治之手为生态护航。

  今年5月,长沙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长沙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进行初审,目前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久后,大气污染防治将再添法治利器。

  2021年和2022年,长沙市政协连续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江六河”综合治理等环保领域,开展民主评议。

  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专题座谈、专家论证……历经数月的扎实评议,市政协民主评议组形成沉甸甸的评议报告,为促推天长蓝、水长清“把脉开方”。

  “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面对“真刀实枪”的民主评议,被评议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一一打好收条,将问题整改到位。

  “要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近年来,长沙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是这样一场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大考”。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有市民投诉天心区“零担港湾”夜宵街油烟、噪声扰民。

  群众反映,必有“回响”。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沙从不含糊。

  经过研究,天心区决定对“零担港湾”予以取缔拆除,并投资约50万元,在原址上复绿改造,修建了一座650平方米的生态社区公园。

  “自从附近的夜宵街改建成社区公园后,现在不仅没有扰人的噪声和油烟了,还能经常去公园散步,幸福感强多了。”说起身边的变化,家住福邸雅苑小区的李先生获得感满满。

  环保督察利剑高悬,长沙以实干实绩作答。

  张武介绍,针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长沙严格实行清单化整改,明确责任单位。“‘清单’不销号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攻坚战、持久战。

  重任在肩,挽手成林,使命必达。

  生态之美,人民之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长沙,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一二三产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时值孟夏,登上绿意葱茏的岳麓山顶,坐拥星城的红日初升,何等惬意;

  漫步微风习习的橘子洲头,眺望碧波荡漾、湘江北去,何等闲适;

  徜徉水草丰茂的洋湖湿地公园,静看百草丰茂、白鹭翩飞,何等养眼……

  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如此生态图景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我做环保志愿者18年了。10年前的长沙,空气能见度很低,经常是灰蒙蒙的,开车上路急一点就容易出交通事故。”今年51岁的环保志愿者刘志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长沙10年来的空气变化都被他仔仔细细记录在镜头里。“翻翻我这些年拍的照片,就能直观感受到蓝天一年比一年多了。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啊,总能被‘长沙蓝’刷屏。”

  夜幕下的扬帆市场,人头攒动。近年来,伴随着网红长沙声名鹊起,扬帆夜市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必选打卡地。

  “没有浓浓的烟尘,但还是熟悉的味道。”正在撸串的市民郭觉然兴奋地说,“以前浓烟会呛得人流泪,现在每个夜宵摊位都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空气清新了,等待美食的过程不再难熬,夜市的整体环境都整洁多了!”

  芙蓉区龙马社区居民的房屋老旧,没有排烟管道,以前房屋外立面总是挂着黑乎乎的“油鼻涕”。餐饮油烟不仅污染家庭厨房,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2016年开始,长沙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蓝天保卫战。

  经过第三方检测,改造后的油烟净化设备排放值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值,处理效果远优于传统的抽油烟机。

  日前,记者再次回访龙马社区,只见居民屋内清爽,外墙整洁,绿树掩映下的老社区显得格外温馨。“多亏了油烟净化改造,我们老小区也有了新面貌!以前我家厨房外墙满是油污,油烟净化设备经过改造后,外墙变得干净了,走在路上也闻不到油烟味。”社区居民张林说。

  “2022年的优良天数比2013年多了3个多月,‘长沙蓝’已成常态。”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琳表示,数据的跃升,见证了长沙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从“蓝天难见、星星无影”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蓝天成为长沙老百姓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

  文化名城临江而建,生态文明因水而兴。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湖泊星罗棋布,水系纵横交错,构成了长沙独特的水生态。

  38年如一日守护湘江,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今年66岁的张运和感触很深。“今天的湘江和10年前的湘江比较,那是历史性的变化。10年前的湘江滩头和部分江岸,几乎全部成了老百姓的‘菜园’,部分肥料农药直接成了江河的污染源。通过两年的治理,再也没人在河滩种菜了。过去洪水后漂浮在江面的畜禽尸体也不见了,即使有,巡河的人也会第一时间发现,通知专人打捞,进行无害化处理。”

  “龙王港是湘江支流,离我的住处不远,过去简直就是一条臭水沟,臭气熏天。通过几年大治理,龙王港年均水质已达到Ⅲ类。如今巡河啊,是一种享受。”10年的水环境巨变令张爹感受到满满的参与感,更多的是获得感、幸福感。

  看,河西的靳江河破茧化蝶;

  看,河东的圭塘河凤凰涅槃。

  2018年,长沙启动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与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全长2.3公里,南起香樟路,北至劳动路,总占地面积约500亩,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海绵城市4.0版项目。

  2020年,圭塘河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昔日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圭塘河实现了华丽变身,串联起生态、人文、艺术、运动、商业多个业态,奏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交响曲。

  走出城市,进入乡村,生态之变带来的福祉更是群众身边最真切的感受。

  原宏旺矿业矿区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矿区总占地47亩,曾是当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开矿让这里变成了一片光山,机械设备占满山脚,山上除了石头,草都难长一根。”曾在矿上干过多年运输工作的天华村村民彭松武,对矿区昔日的情景记忆犹新。

  “以前家里根本不敢开窗,灰尘多,闷得慌。”“只要一搞开采,房子都跟着摇。”“后八轮来回不晓得多少趟,路面修好了又被压坏,还有掉落的碎石头,骑个摩托经过都提心吊胆。”说起曾经的居住环境,矿区村民纷纷摇头。

  是图一时的“钱袋子”,还是保千秋万代的绿水青山?县镇、村企、村民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大家毅然选择了后者。

  2020年11月,青山铺镇政府组织力量,清运宏旺矿业库存的已加工砂石成品余料约1.8万吨;帮助拆除砂加工线1条、碎石制砂设备2套、碎石加工线4条,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全面铺开。

  “关闭矿山后,县里斥资700余万元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生态复绿。采坑回填、危岩清理、场地整平、山体绿化……通过一系列措施逐一消除了危岩崩塌体。”天华村党总支书记陈尧介绍,“为了使大山重现生机,我们想尽办法给它‘生发’。开展客土喷播植草工程,面积覆盖47901平方米,完成乔木种植595株、灌木种植1812株、山边藤本复绿工程14181株、草本种植工程15040平方米。”

  治好“斑秃病”,“灰妆”换绿颜。2021年8月12日,长沙县宏旺矿业有限公司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了长沙市环委办(整改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验收。至此,矿区生态修复整改完成。

  彻底摒弃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全面谋划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村里露营基地自开放以来,一直是大受欢迎的明星项目,有时一个周末就接待了300余名游客,达到营地容量的最大值。”陈尧难掩激动,“为了进一步打造本地文旅品牌、鼓起大家的‘钱袋子’,我们还开发了‘天华红色旅游项目’,申报了4A级景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不断释放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绿色发展的“生态饭”。

  放眼全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走马星城,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清晰可见。

  岳麓山下,一片近600亩的水域环绕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这里是后湖。

  违建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十多年前,附近生活污水直排后湖,后湖的水域面积一年年缩小,水质也越来越差。

  2015年,一场生态攻坚战在后湖打响。截污治污、拆违提质、河湖连通、水生态修复……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强力推进,后湖实现了大变样。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甩掉“黑水湖”帽子的后湖焕发生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一座文化艺术高地在这里悄然崛起。

  如今,后湖已建设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大师岛、创意设计小镇、科创梦想小镇等一批“园中园”,形成了集文创、科创、设计、艺术、教育、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业态。随之而来的是“文创引擎”带来的强劲经济动力。

  就在今年5月,202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旅游峰会旅游投资推介会在长沙举行,后湖艺术园等6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最终,长沙13个文旅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意向项目总投资额81.44亿元。

  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保持高质量、可持续,才能实现“含绿量”与“含金量”齐头并进。

  俯瞰湘江天心段,一条绿意盎然的江岸线一路向南,串联起长株潭绿心——这里是长沙市的“绿肺”,也是长株潭三市的地理几何中心。

  “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这是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考察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时所强调的。

  保护“绿心”,刻不容缓。一场“腾笼换鸟”的战役在长沙南部融城片区打响。

  虽艰苦卓绝,但卓有成效。2018年底,526家工业企业完成全面整改退了出去;紧随其后,一批绿色产业引了进来。

  “抢抓‘融城’‘绿心’机遇,践行‘两山’理念,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生态的颜值转化成经济的价值,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范本。”天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好的生态,城市发展才有好的基座。

  一退一进,不负长株潭绿色转型之使命。

  如今,这片“绿心”之上,绿色产业拔地而起——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拟建设40万台服务器,将成为湖南算力最强的超大型数据中心;长株潭融城核心区首个产业转型项目“天心数谷一期”的施工现场,亦是一派繁忙景象……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更是农业的底盘。从城市看往乡村,一幅生态绿、生产兴、生活美的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

  从长沙出发一路向东,来到了浏阳达浒镇金田村。穿行在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一栋原木风格建筑颇为引人注意,这是一家民宿,名曰“云躲躲”。

  “绿水青山如画,住进风景里,来了就不想走。”民宿客人在这里“沉醉不知归路”。

  “从上山砍树,到向青山要出路,我们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金田村是浏阳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1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0%。

  向山行,风光无限,发展前景无限。

  守住绿水青山,定能换回金山银山。

  思路一新,青山生金。乘着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金田村村民纷纷返乡,在各类资本的加持下,金田村的生态优势转眼就转化成发展优势。

  “去年,光民宿一项就为当地带来600多万元收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长沙市工商联驻金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周哲成告诉记者。

  青山着意,绿水含情。

  绿色发展,从生态的原点出发,让民富村强、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了金田。

  从长沙出发一路向南,一幅“醉”美乡村画卷在雨花区跳马镇全域展开。林地、农田、山塘星罗棋布,良好的山体、农田等生态开敞区,构成了跳马独特的生态底色。

  “‘五一’假期天天爆满,周末节假日人气也旺,很多客人都是从城里组团过来,就是看中我们这好山、好水、好风光。”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村民张勇吃上了“生态饭”,笑逐颜开。

  跳马,是长株潭“绿心之芯”。

  绿色,是跳马发展的亮色。

  跳马镇积极探索绿心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径,着力转变产业结构,把“种苗木”变成“种风景”,让绿水青山再添“含金量”。

  寻求新品种,迭代新技术……跳马镇聚焦花卉苗木种植支柱产业寻求新“钱”景,研究制定花卉苗木产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经营模式方案,引导花木产业向特色化、精品化、园林化转型升级,持续擦亮“中国花木之乡”金字招牌。

  如今,跳马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直接或间接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人员超5万人。辖区内园林企业、绿化公司、苗木合作社、苗圃共有400多家,成规模化的苗木基地28个,年产值逾13亿元,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经济不断释放红利。

  “常青树”就是“摇钱树”,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长沙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用绿水青山打开“美丽经济”的新大门,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均已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殊荣。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绿色发展,久久为功。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长沙工业企业也蹚出了一条生态支撑、转型发展的产业蝶变之路。

  建园以来,雨花经开区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的规划发展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底色不变。

  去年,雨花经开区以创建绿色园区和“五好”园区为指引,启动规划与治理提升行动,在园区定位、规划、管理、提质等方面下真功夫、下实功夫、下苦功夫,磨好治理“绣花针”,织出园区“新图景”。

  目前,雨花经开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废气处理达标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并力争2025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15%~16.5%。

  绿色成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2023年一季度,雨花经开区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176.8%。而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贡献了大半的规模工业总产值。

  优产业,调结构;换赛道,走新路。

  长沙不断推动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之路。实践证明:生态文明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历史的书卷被湘江水浸透,千里烟波,如此绚烂。这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硬核实力的智造之城,更是最具吸引力的幸福之城。这座城市,钢铁侠与都市森林友好并存,共证辞章里的潇湘胜景,抒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全世界的诗和远方。

(点击进入频道)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