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星辰在线 > 长沙新闻网 > 悠久历史

鱼米之乡

悠久历史|2017-04-14 14:32
来源:长沙晚报 | 作者: | 编辑:张云荻

长沙商贸行业众多,各行各业也有、部自己的特色历史,产生了众多的享誉全国的名老字号。其中最有特色的行业当数书刊业、纸墨业、百货业、绸布业、粮食业、饮食业、南货业以及中药业、金银首饰业等。

据考证,长沙的书刊发行业发源于北宋的雕版印刷。从宋至清末,长沙历代官府要员多为儒家文臣,对刻书业极为关心和倡导,加之商贸繁荣,教育发达,交通便利,长沙因此成为南方的图书交易中心。当时雕版书有官刻、家刻、社刻和坊刻之分。各类书肆、书铺、书社集编、印、发于一体,既印书,又卖书,与现时的书商十分相似。从现存最早的长沙宋代坊刻本《百家词》127卷可断定长沙的书肆在北宋就出现了。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活字印刷术发明,更加促进了图书业的发展。历史上长沙曾出现过很多有名的书店,如清乾隆年间有一家“二酉堂”书店,因受文字狱之牵反而大扬其名。清同治、光绪年间,长沙书业更加活跃,先后成立了湖南书局、傅忠书局、思贤书局等25家书店,其中以“章经济堂”、“三让堂”等规模较大。清代长沙的书店大致分为4类:官办或官绅合办原有的从事刊刻雕版书的书肆;以经营“新学、时务书”为主的新书局以及光绪初年出现的古旧书店。到清末,长沙先后有书店、书肆86家,集中在今属黄泥街地域的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一带。民国年间,长沙仍是湖南的书业中心,据不完全统一计,先后有新旧书店220家,有的还颇有名气,如位于府正街的缤缤书局,以出版古代经典著作而闻名,所刊印的《考正古文观止》一书,言文对照,精校评注,印刷精良,版式合理,多次再版,长销不衰。

长沙书刊业的兴旺,直接带动了纸墨业和印刷业的繁荣。早在清乾隆年间,长沙就有了专业纸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以后,纸店增至10余家,并有了行会,名“同义公所”。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以后,纸业经营渐趋活跃,行会发展逐步形成本帮(长沙)、西帮(江西)、浏帮(浏阳)、邵帮(邵阳)四大帮口。长沙帮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店、号、庄多设在今太平街、金线街一带。资本雄厚、业务量大的有粟锦星、大吉祥、熊彩章、常太庆、协公和、汉兴和、文华等10多家,其中以粟锦星、大吉祥、汉新和等开业较早,声誉最大,以经营纸张为主,兼营纸制品印刷。由于经营得法,历时百余年,相传四代,汉新和一直经营到公私合营之后。纸业的发展带来笔墨、砚石等业的兴旺,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长沙笔业行会条规称:“我等笔业一行,虽为小道观,实为大成之意,开设3O余户。历分西南两帮。两帮店主共成一会,名曰正业堂。”开始有詹彦文,接着有詹有乾、彭三和、桂禹声、花文荃、王贵和、任益顺等笔庄,其中以彭三和最为有名。该店毛笔做工精细,讲究信誉,清末民初已成为商界大户,1920年彭三和毛笔参加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获银奖。据1948年同业公会调查,长沙共有文具用品零售店1历家,其中48户兼做印刷生意。

旧时长沙的百货业也盛极一时。百货业原称苏广业,因清末时期,百货商品大部分依赖江苏、广东等地输入而得名。咸丰、同治年间广货的来路,大多由韶关转运郴州,再由郴州用民船直达湘潭,长沙商人再由湘潭批发而来。光绪初年,京苏广货逐渐行销,红牌楼一带开始有专营广杂货的商店。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洋货输入,苏广杂货店开始兼营洋货,以八角亭、红牌楼、坡子街一带最为集中。同年,在青石井创立公所。公所曾因裕昌祥苏货号与日本大石洋行发生纠纷,出面交涉,据理抗议,迫使日本洋行赔偿损失,因而威信大增。公所后经几次更名,最后改为“百货业同业公务”。随着洋货的输入,苏广业迅速发展,到民国2年(公元 1913年),长沙苏广货店达300家,资本雄厚,大店约10-20万银两,小店也有5-6万银两。其中经营批发的有和记、始茂隆、永安福、同和美、美利等,经营零售的有吴大茂、华昌、太平洋、信昌、德昌等。1919年“五四”,运动后和1926年北伐军进入长沙后,长沙两度掀起抵制洋货、振兴国货浪潮,设在八角亭的长沙最大的洋货号“八O八”改营国货,更牌号为“大五洲百货店”。1929年由林氏七兄弟组建的“大德昌百货号”开业。1932年,国货陈列馆的开业对振兴国货影响甚大。1933年后,上海化学社、家庭工业社、华丰搪瓷厂、正泰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上海中国百货公司等厂商纷纷来长沙设立推销处和分公司,或委托长沙商店经销。如大五洲百货店经销上海三友实业社全部产品;太平洋百货店总揽天津东亚毛纺厂在湘经销权;大德昌百货号总经销广州五羊电池等。到1938年长沙百货业达鼎盛时期,大德昌、大五洲、裕阜长等大户,年营业额达百万银元以上。到解放初,长沙共有百货店333户,从业人员1446人。

长沙盛产棉麻桑蚕,宋明代以来,长沙就有纺织品的生产和交换。到清代中叶,长沙经营纺织品的商号多系前店后坊,规模甚小,设备简陋,且售价均由店铺与顾客当面议定。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老利生”毛青布在首创明码实价的“一言堂”,随后各店仿照,称之为绸布业的“戊戌改革”。长沙开埠后,绸布庄增至50多家。清末,南京人杨寿芝来长开“杨寿记”绸布庄,主营批发,获利颇丰,致使苏州、南京商户接踵而来。苏州帮大户有协泰祥、沈天成、罗元兴等,多设在大西门正街。南京帮有聚锦祥、吴玉记、祥生、麻寿记、沙昌记等,多设在臬后街、福源巷。长沙本帮有九章、万生、聚生泰等,多设在坡子街。绸布业同业公会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公举正副总管及值年6人,3年一换。绸布业主虽来自各帮,但在公会的组织下,尚能友好相处。民国初期,本帮绸布店由陈萼泉资助,集20余家小店财力,在八角亭新建楼房,取名“介福昌”(后更名介昌),声势显赫。到长沙解放进行同业登记时,长沙共有绸布店100户,从业人员767人。

长沙米市与无锡、芜湖、九江米市并誉为中国四大米市,在长沙商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沙米市的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长沙)已能制造载米万外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长沙米市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如白马寺、铁角嘴、靖港、易俗河等地的谷米向省城汇集。长沙米市经200多年演变,长久不衰,至1934年已发展到米厂78家、粮行48家、豆麦杂粮行62家,形成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的局面,成为旧长沙的重要经济支柱。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长沙米市进入鼎盛时期。其时,西湖桥一带称上关,经营湘江上游各县运来的谷米;大西门一带为中关,经营湖北江汉平原运来的棉花和豆麦等杂粮;潮宗街一带为下关,经营浏阳、宁乡和滨湖各县运来的谷米。本地粮商不但大量开设粮行,而且远涉两广、汉口、江浙、郑州等地开设分号,粤、沪、 津等地粮商也到长沙办米厂、粮栈,使长沙粮行、米厂大小达700家,长沙米市成为名符其实的自由贸易中心和价格、信息辐射中心。1937年湘米大量销于穗,一时压倒洋米市场,至今传为佳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抗战胜利后曾一度恢复。长沙油行业也很发达,抗战胜利后湖南全省桐油出口集中在长沙,美记、同泰、顺记,皆为大户,旧政府在长沙没有桐油公司和植物油厂。

在长沙商贸中,逾千年而不衰的湘菜、湘点,更为历史名城平添几分姿色。早在西汉时期,湘菜的烹调技术就已达到一定水平。马王堆汉墓就出土有竹简菜谱,其中名贵菜肴有103种,烹调方法分为九大类。今日湘菜的蒸、煨、烧、腊等烹调法,多由此演变而来。“火宫殿神庙”原有小吃铺面48间,形成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小吃店群,其规模与特色均可与当时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和天津三不管媲美。清咸丰年间,长沙饮食即形成自然行业,餐馆业在永庆街(今都正街)建詹王宫,具有行会性质。清末民初,著名酒家有艳爽楼、天然台、天乐居、王楼东等。曾国藩之孙,湘乡翰林曾广钧曾登上“玉楼来”用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的诗句。至1922年长沙酒席馆已达65家。清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泪罗人甘长林在药王街开设的甘长顺面馆,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杨心田在三兴街开设的杨梅兴面粉馆,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回民徐沛斋开设的徐长兴烤鸭店,后来都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与上述齐名的还有曲园酒家、许宏茂饭馆、德园包子店、柳德芳汤圆店、和记粉馆、黄春和粉馆、潇湘酒家等。

南货业也是旧时长沙一个较大的行业。早在唐宋时期,长沙就有果品土产商贩的活动。至清代,长沙的南货已分有酒酱斋馆、民初,店铺遍及全城,共有100余家。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九如斋、三吉斋、杏花村、治丰斋、朱稻香村、宏泰兴、协中军、三茂祥、同太和、广福昌等。其中开办最早的是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浙江绍兴人徐元吉创办的“徐元吉斋”,后因 3次失火,更名“三吉斋”。这些店家雇工普遍较多,前店后坊,批零兼营,各具特色,并根据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逐渐有号、铺、店、行之分。号专营批发,铺主营零售,店是行业零售门市的总称,主营零售,兼营批发,规模比铺大。早在清咸丰年间,长沙南货业就设“万育群生会”,民国以后建有长沙南货土果同业公会。到1950年初进行同业登记时,长沙共有南货店 250多家,从业人员 2800多人。长沙南货业生意做得最大的是“行”。行,即牙行,以抽收代办佣金为业。长沙南货行主要有土果行、杂货行和玉兰片行。土果行大多数集中在今下河街一带。一时间,绵延十里的下河街成为湖南省南杂土果货的重要集散之地。可喜的是,100多年后,许多长沙人又重操“祖业”,显示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和经济头脑,下河街又成为闻名全国的最大副食品批发市场。

日本文化学家名和太郎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说:“非常有趣的却是这样一个事实,担任文化交流角色的大都是商人和商品。”从长沙商贸的行业史略中,也可看到长沙商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它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聚街为市,同行业汇集一处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南阳街的书店、金线街的纸店、八角亭坡子街的绸市百货店。草潮门的粮行、火宫殿的小吃群、下河街的土果行等,形成了许多繁华的商业街。这既为招徕顾客,方便商品聚散,也有利于同行业的合作与竞争。著名的商业街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商业文化中形成的。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兴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市场变化。二是在长期的经营中各行业都产生了许多名老字号。这些名老字号都坚持以信誉第一,倡导“市不豫贾”,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经营风格。名老字号是长沙历史文化遗土产杂货铺货行号、糕点作坊、糖果食品、炒货等小行业。到清末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笔可观的具有增值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三是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同业公会,同业公会是民间自愿组合的行业管理组织,在制定行规行约,制止不正当竞争,协调同行业关系,保护同行业利益等方面,起到了政府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发展长沙商贸时,值得认真借鉴的。

标签: 
版权声明
①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书面授权星辰在线,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所属系列媒体的新闻信息。未经权利人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星辰在线”或“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星辰在线”或“星辰在线-长沙晚报”的作品均为转载稿,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敬请立即通知我们,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联系方式:星辰在线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0731-82205980 传真:0731-82205938
附: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系列媒体:《长沙晚报》、《星辰在线》、《知识博览报》、《晚报文萃》、《学生·家长·社会》、《浏阳日报》、《掌上长沙》、《星沙时报》、《高新麓谷》、《湘江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