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湘江!

红色新闻 | 2020-09-16 08:20:30
星辰在线 | 编辑:刘兆锐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飞 邬伟 岳冠文 吴颖姝 聂映荣 陈焕明

  金秋长沙,湘江北去;一江碧水,不舍昼夜。

近年来,湘江水质不断提升,一江碧水北上,与城市呼应,尽显山水洲城之美。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杰科 摄

  湘水悠悠是故乡。她从永州蓝山的奇峰峻岭中涓涓汇聚而来,哺育了鱼米之乡的富庶,描摹着锦绣潇湘的姿容,激荡着湖湘文脉的湍流。千百年来,她昂首高歌流向八百里洞庭,注入长江奔赴大洋——从来百川归海,千古湘江一寸心。

  湘水汤汤是远方。她从尧舜秦汉的沧海桑田中蜿蜒流淌而来,浸润着娥皇、女英多情的泪,涤荡着屈贾、李杜博大的魂。95年前,青年毛泽东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发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自此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湘水殷殷是期许。她从近代百年的峥嵘岁月中奔腾翻涌而来,挟裹着惟楚有才的血性铁骨使命初心,承载着湖湘儿女百年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留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

  这是一条生态之江、人文之江、崛起之江,她广袤绵延的844公里岸线上,一片开放引领、创新崛起的湖湘热土正拔节生长;一座青春奋进的城市——长沙,正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中国高铁在这里“米”字形交会,临空经济区通达全球连接世界,5小时高铁圈、4小时航空圈覆盖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

  第一台“长沙造”鲲鹏服务器下线,全国第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路,华为、腾讯、CSDN纷纷落户,“冬有乌镇,春有岳麓”美名远扬,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发力奔跑;

  2020年上半年,面临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GDP增速位居万亿城市第一位的精彩答卷。

  湘江!湘江!

  这是继往开来的2020年。湘江亘古的水,正涌动着新时代澎湃的潮。大浪奔涌的前方,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擘画未来的“十四五”,是现代化中国的新长征。

  守护一江碧水

  2015年农历大年初二。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杜家毫骑上自行车,沿湘江一路骑行。

  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在长沙也买了一辆”。

  这次,他的骑行之旅,目的是“想验证一下环保部门的报告”。

  沿途,他看到江边有很多人垂钓,便问:“能钓到鱼吗?”

  有钓叟笑答:“钓不到鱼,我干嘛在这里啊?”

  杜家毫又笑着问:“你一天能钓到多少呢?”

  垂钓者答:“少的时候十几斤,多的时候五十多斤。”

  杜家毫听后非常欣慰,鱼多,说明湘江水质已有较大改善,与环保部门汇报的情况基本相符。

  奔腾不息的湘江,孕育着一代代三湘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

  然而,蜿蜒千里的母亲河也曾不堪重负:因为过度开发,污水无序排放,全省60%以上的污染集中在湘江流域。

  时间回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叮嘱湖南“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湖南开启了湘江保护治理新征程。履新湖南半年的杜家毫明确提出,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并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21年),订下“九年之约”,誓还湘江一江清水。

  湘江两岸,号角声声。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在沿线8市全面打响!

  2013年至2018年,湖南累计投入588.2亿元用于湘江保护治理。2018年,湘江流域内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1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到湖南工作后,用“治水修路办学兴业”概括湖南要办的民生事业。而在这些民生大事中,“治水”亦排在第一位。

  足不旋踵,闻风而动。自湘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后,省会长沙迅速制定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就在这一年,长沙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之一,这意味着护江治水更大的责任。

  2014年,长沙护江治水举措快速升级,推出“碧水”行动,以湘江流域治理为核心工作,出台《长沙市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涵盖排污口整治、重金属治理、企事业单位废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9大类67个项目。

  一系列重拳出击的举措,表明了长沙壮士断腕的决心——

  关!对92家重点涉水污染企业、66个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24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实施关停并转。

  引!引导、鼓励、推进城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施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完成工业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工作。

  拒!2年否决掉近100亿元投资额的污染项目。

  退!快速完成主城区生猪养殖退出和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治理。

  治!2015年,长沙全面启动湘江库区违停趸船整治,先后取缔趸船93艘、迁移16艘、提质改造41艘,累计完成216艘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治设施改造。

  2013年至2015年,长沙先后投入近60亿元,完成主城区42公里截污干管建设,对城区101个排污口截污,实现城区段旱季无污水下河;拆除非法砂场140家,清退采砂船80条,整治采砂船649条。

  2015年,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结束之时,湘江长沙段水质达到或优于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水质优良。

  湘江变了,变的不只是水质,变的还有发展的思路和理念。长沙扛起职责使命,用行动作答: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与开创金山银山相结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尊敬的市长伯伯,建议增派人员对水质进行检测及保护,加强保护母亲河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参与公益活动。”2015年6月,众多环保志愿者和中小学生通过写信、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向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胡衡华提出意见和建议。

  胡衡华在回复中感谢志愿者、学生们对湘江母亲河的关心和爱护,并要求环保、水务等部门进一步强化湘江保护和治理的举措,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湘江,共创共享碧水蓝天。

  守护一江碧水,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障。长沙在打出“关、引、拒、退、治”等一套重拳之后,更在着手构建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十三五”规划自2016年开启后,长沙从源头上加强涉水工业企业监管,安装在线监控系统;逐步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鼓励中水回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力调整产业结构,对全市范围内“十小”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长沙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构建远不止停留于湘江长沙段。

  从2014年启动湘江综合枢纽库区长沙城区段“一江六河”截污工程建设,到后来全力推进“一江六河”综合治理;从湘江干流之前实施的禁渔期制度,到2016年开始对湘江长沙段及其支流部分水域实施常年禁渔,再到如今对全市“一江六河”等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渔,长沙的决心不容置疑,长沙的力度震撼人心。

  今年9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调研禁捕退捕工作,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落实禁捕退捕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抓细抓实各项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切实增强禁捕退捕和生态保护的自觉,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促进高质量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更要有严格的责任体系来支撑。以往,一条河流分上游下游、水里岸上、水质水量,治理部门多,权责不清,该管的管不好,能管的管不了。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2017年5月,长沙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定目标、建制度,一张张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长沙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住包括河湖塘沟渠等在内的所有水域。

  每次打卡巡河后,望城区白沙洲街道的村干部吕宇峰都会把拍下的河道照片上传至“长沙市望城区河长制”微信群,定期“晒河”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河水有问题,直接找河长”,已成为共识和习惯。

  2019年,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河湖106712人次。

  “现在湘江水清岸绿,看着都舒服!”傍晚时分,市民熊游主悠闲地散步在湘江风光带上。作为曾经的渔民,3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湘江的变化。

  1987年,10多岁的熊游主跟着祖祖辈辈都是渔民的叔爷爷在湘江捕鱼为生,爷孙俩的捕鱼工具虽不先进,但江里鱼多,每天收获总不错,“有时一天能打100多斤!”

  然而,随着湘江沿岸各类工厂的兴建、污水的排放以及电打鱼的猖獗,熊游主明显感觉到,江里水浊了、鱼少了,“一天能打二三十斤就不错了,而且鱼的味道也变差了!”

  生活难以为继,熊游主不得不从2009年开始转型做水上餐饮,挂起了“船上吃鱼”的招牌,引来了不少食客。然而,餐厨垃圾污染了江水,2013年,他响应号召退出了水上餐饮,在浏阳河附近的东方农贸市场内开了一家鱼虾店,继续和鱼打着交道。

  如今,熊游主就住在浏阳河旁,女儿毕业当起了培训教师,儿子正在读大学。得闲的时候,熊游主会到湘江、浏阳河旁散散步,看着熟悉的江河里碧水流淌,他感慨万分:“保护好这一江水,既是为我们自己好,更是为子孙后代负责。”

  他的感慨背后,既是一名“退役”渔民的直观感受,更是长沙践行守护一江碧水、履行千秋之约的朴素见证。

  湘江!湘江!

  从2013年到2020年,8年磨一剑。长沙水生态治理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全市26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平均水质优良率为100%,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河、龙王港、沙河、团头湖及湘江其他支流水质达标率亦为100%。

  共享和谐城市

  岳麓山下、湘江边,后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这里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毗邻,是众所瞩目之地。

  曾经,后湖是一处黑臭水体,周边违法建筑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如今,这里已蝶变为一片风光旖旎、创意无限的科创文创产业园。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朱训德自大学毕业后就生活在后湖附近,一晃40多年。

  在朱训德看来,后湖所发生的变化,要归功于湖南省、长沙市坚定打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创举。他回忆说,省委书记杜家毫多次来到后湖,明确提出“通过整治和改造,让师生和市民眼前一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也到访他的工作室,听取艺术家们的意见,叮嘱这里要少搞房地产,多搞文化艺术。

  2015年9月,后湖综合整治项目启动。截污治污、拆违提质、河湖连通、水生态修复……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使得后湖及周边一年不到就大变样。目前后湖水质保持在地表水三类,鱼虾畅游,白鹭、野鸭也重返家园。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湖为中心的文化艺术高地正逐步成形。周边两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湖南省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及70多位全国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

  “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近年来,长沙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一幅人与城、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一艘摇橹船轻轻划过洋湖水面,惊起一群白鹭。

  眼下又到秋季,对于摄影爱好者冯林来说,秋天到洋湖拍白鹭成了他每年的“保留节目”。

  “洋湖湿地是摄影爱好者必去的一个景点,四季变化,花鸟虫鱼,各具韵味。”冯林说。

  白鹭对生长环境很“挑剔”,既要水质好、空气好,也要食物丰富,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

  白鹭回归洋湖,是长沙“山水洲城”亲水宜居环境的最好体现。

  曾几何时,洋湖因为地势低洼,又临近湘江,成为湘江的泄洪垸,“十年九涝”成为真实写照。加上生活污水直排湘江,环境恶劣,当地居民叫苦不迭。

  一场生态修复工程在万众期待下启动了:洋湖垸内1.1万人先后搬迁,退田还湿、退塘还湖一一实施;湿地内建起一座再生水厂,周边的生活污水被收集处理后,再排入湿地。经过净化后,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

  如今,7200亩的洋湖湿地公园内,鸟类超过130种,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昔日水患之地变身城市“绿肾”,公园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洋湖周边,一个总部经济区正加速崛起,德国卓伯根中国总部、和光集团全国总部、瑞典宜家集团湖南总部、映客互娱第二总部等30余家总部企业先后落户于此。中部地区总部产业聚集标杆示范高地呼之欲出。“洋湖是一块发展的热土,我们将把‘映客互娱第二总部’基地打造成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标杆。”映客互娱董事局主席奉佑生表示。

  洋湖,是湘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是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长沙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统计,长沙境内共有335条流域面积10公里以上的支流,它们汇入湘江,奔向长江,是水韵星城的灵魂所在。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这样的城市生活谁不向往?

  水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名片。治水,不仅要提升水质,还要加强河道岸线的治理,不断提升水的“颜值”。长沙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于将水留下来、使水净起来,还在于让水美起来。

  “给水腾地、给水让道、给水出路”,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产业转型、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品质长沙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长沙的成功实践。

  给水腾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区中心位置,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长沙先后新建或扩建了梅溪湖、松雅湖、月湖、洋湖等12个湖泊,将拟用作商住开发的西湖渔场打造成西湖市民公园,全市累计扩展水域面积近2000公顷。

  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等一大批滨水产业带和价值高地迅速崛起,形成“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带水”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给水让道——在河道整治和堤防提质改造过程中,采取堤防退让、缓坡防冲、河道拓展等方法,保留河流的自然蜿蜒性,给水留出了大面积行洪道。

  浏阳河朝正垸改造时,将混凝土堤防拆除建成生态缓坡堤防,退堤还滩20多公顷,建设成了市民河滩公园。

  浏阳河敢胜垸堤防后移20~80米,河道平均拓宽50米,解决了河道的卡口瓶颈,为高铁新城会展片区市民留下了更多的近水、亲水的城市生态空间。

  给水出路——大力实施河湖连通、管网疏通、渠系打通等工程,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

  2020年4月30日,龙王港枯水期河道应急补水工程项目全线通水,一根5.34公里长的管道,将湘江水抽排至龙王港河道、梅溪湖和咸嘉湖,进行水源补充。今后,龙王港等地即使在枯水期也不会再喊“渴”。

  近年来,长沙先后完成了雷锋湖-龙王港-梅溪湖水系连通、圭塘河生态引水、大众垸水系连通等一批水系连通工程,保障了河、湖、库的通达性,增强了水体流动性,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

  一面湖,犹如城市的一双秀目;一条河,就是城市的一窝笑靥。

  让水美起来!长沙将水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打造精品亲水平台,使水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百姓生活,实现人水和谐。

  结合全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长沙加快推进河道堤防景观提质改造,实施了浏阳河、捞刀河、圭塘河等河流的城市绿道建设,建成滨水沿河步道120公里,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风景线”;

  以湘江为轴线,长沙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水景观廊道、水文化主题公园、洲岛景区等,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市民亲水休闲场所200余处;

  在湘江东岸,5.1公里长的湘江东岸堤岸防洪综合改造工程去年完工后,不仅在江岸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还变身一道湖湘文化长廊;

  在湘江西岸,集防洪、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江滩公园建成开放,40余公里的湘江风光带长沙城区段,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数据显示,湘江风光带长沙城区段,每天有超过10万人次出入,成为长沙最大的“市民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长沙城市建设的不二法则。

  2018年,长沙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较2013年增长33.7%,基本实现“居民开门见绿、15分钟到达社区绿地公园”。截至今年3月,长沙现有林地面积6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

  开窗养眼,散步韵味!这是芙蓉区火星街道凌霄路附近居民的最大感受。这条新中式风格的道路“颜值飙升”:排排绿木与缤纷花箱相映成景,凌霄花架上绿萝青翠、群花吐艳,绿景芬芳一路随行;灰檐青瓦的道路墙面,让街巷倍添古韵,朵朵凌霄花雕“绽放”在墙上、地面,与街名呼应。

  长沙还加快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全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区规模以上施工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

  今年上半年,长沙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164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6天,优良率为90.1%,较上年同期增加8.3个百分点。

  城区生机勃发,农村也在展现新颜。

  “生活污水被接管,气味颜色全不见。”在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农村“五治”让乡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谭雄伟家中建起了三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清水排放。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干净平整的水泥台,蹲便器、冲水箱配套齐全,下水管连到屋后建在地下的“三格式化粪池”,厕所更卫生了,如厕更方便了。“这下我70岁的老娘上厕所再也不用颤颤巍巍、穿堂过院了。”谭雄伟很满意。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乘风破浪的长沙,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

  “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更加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长沙提出了“四精五有”的理念。

  根据部署,长沙将进一步聚焦规划提升、风貌管控、特色塑造、形象提质等重点,用心塑造山水洲城特色区,提升“一江六河”沿线滨水空间品质;重点开展“增绿提质”“街美景靓”“街净巷洁”“治乱拆违”等专项行动,把城市建筑景观风貌品质提升与城市有机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湘江!湘江!

  湘江自千年岁月里逶迤而来,缓缓穿长沙城而过,一座宜居宜业的千园之城、生态之城正舒展开美丽的容颜。

  聚力绿色发展

  湘江之滨,鲲鹏展翅。

  “湘江鲲鹏”项目的到来,是长沙牵手华为等国内名企,迎接数字经济时代挑战的典型个案。

  2019年7月,华为宣布在未来5年内投资30亿元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这一消息,让紧盯数字经济发展大潮的长沙人看到了机遇。

  2019年8月初,长沙市领导带队赴深圳与华为高层会谈,就鲲鹏落地湖南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今年1月,湖南省政府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将协助湖南在长沙落地鲲鹏计算产业,生产湖南自主品牌服务器及PC机,建设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湘江鲲鹏”开始展翅: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完成厂房建设……从决定引入鲲鹏到项目落地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

  4月28日,首台“湖南造”湘江鲲鹏服务器下线,湖南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成,标志着湖南鲲鹏产业在硬件产线与软件层面取得重要进展。

  如今,在湘江鲲鹏产业园的生产车间,服务器和PC机两条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行,可日产湘江鲲鹏服务器300台、PC机1000台。

  “我们预计今年产能可达6万台,产值达12亿元,并计划3年内实现除华为芯片和主板外,上下游产业链研发和软硬件本地化配套,打造千亿鲲鹏产业集群。”湘江鲲鹏品牌部部长王志宇说。

  在长沙“软件业再出发”的目标中,鲲鹏生态系统不仅承担着壮大长沙软件业的重任,还将为以“三智一芯”(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为核心的长沙制造业等全面赋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重构,给我国产业链带来冲击,也对产业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沙如何快速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直面变局,谋划新局。长沙以滚石上山的决心和韧劲,心无旁骛,主动出击,优产业,调结构,换赛道,走新路。

  软件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是长沙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软件业再出发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长沙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2月17日,长沙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软件产业,推动长沙软件业再出发。

  3月21日,长沙召开全市软件业发展专题研究会,明确软件产业“路线图”“时间表”。

  敢想敢干,先行先试,长沙逐渐闯出软件产业再出发的一条新路。

  市级统筹,中心城区先行先试。长沙内五区纷纷成立软件产业园,出台扶持政策,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阳光、雨露和土壤,提升产业集聚度。

  规划出炉,描绘产业未来新蓝图。长沙出台软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一园五区两山”发展格局,掀起各区域竞相发展态势。

  场景为王,推动软件应用迅速落地。今年,长沙紧扣“场所”和“场景”两个关键,先后发布191个软件应用场景,激发软件产业形成广阔市场。

  生态构建,打造软件产业发展“舒适圈”。共建岳麓山大科城软件产业生态圈、成立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会、引进CSDN总部,产业圈、高校圈、人才圈加速融合。

  长沙正式迈入“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制造”时代。

  截至目前,长沙共有软件企业近万家,CSDN、上海爱数、京东云、万信科技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威胜信息、创智和宇、麒麟信安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迅速成长。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7月2日,长沙创新性地提出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抓牢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7月11日,国产首台新型敞开式TBM“北江号”和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再制造同时在铁建重工下线,“大国重器”再现长沙力量。

  7月20日,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建设,将在长沙建设形成长晶—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的碳化硅全产业链,打造长沙半导体产业的新名片。

  7月22日,长沙惠科项目主厂房提前20天封顶,将投建全国首条8.6代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打破大尺寸OLED面板被海外垄断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解决长沙显示功能器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缺芯少屏”之痛。

  产业兴,则实体兴,这是“稳”的基础,“保”的前提。

  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结合长沙实际,确定了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将其作为长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今年,长沙基于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新增了5G产业链和物流产业链。

  闻“G”起舞,只争朝夕。长沙正抢抓“新基建”的政策窗口,加速布局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优势产业,形成先发优势。

  今年上半年,长沙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余个,核心城区、景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63个项目入选湖南“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为智能网联驾驶、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思路对头天地宽。

  长沙一方面招大引强,做大增量,推动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扩大亩产效益佳的企业梯队:

  ——通过“引资、引技、引智”联动发展,大力实施“领头雁”招引工程,将招商方向瞄准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引领作用、能够显著带动产业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团队。

  ——围绕“精准、舍得、执著”六字方针,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强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产业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4月30日,比亚迪IGBT项目动工,建成后可年产25万片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6月29日,在“沪洽周”上,总投资20亿元的创梦乐谷(长沙)动漫游戏产业园项目实现“云签约”,将在马栏山文创园打造“动漫+游戏+影视”主题乐园……

  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4个,总投资额729.1亿元,完成湖南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83%;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32个,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益海嘉里,中国500强企业爱奇艺科技、扬子江药业首次落户长沙。

  另一方面,长沙注重盘活存量,推动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培育新增长点,扶持和鼓励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一18号厂房今年近100台智能机器人上线运行,整体效率提升30%,“灯塔工厂”初具雏形,正由局部智能迈入全面智能。

  ——中联重科智慧城挖掘机园区建设正酣,投产后将每12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

  设备上楼,集约发展,长沙向空中要生产力。

  机器换人、产线升级,长沙向智能制造要效益。

  8月3日,盐津铺子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96.44%。

  从昔日小作坊发展为上市公司,盐津铺子顺应产业变革,布局15条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烘焙生产线,核心工艺区基本实现无人作业。

  今年,长沙智能制造“扩面”工作持续推进,第七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已启动申报。到年底,长沙各层次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将达1000家。

  推动长沙城市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从“精明增长”到“以亩产论英雄”,从“做大增量”到“盘活存量”,长沙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之路。

  9月4日,芒果超媒热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完美收官,“又飒又美,可盐可甜”的姐姐们成为整个夏天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芒果超媒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湖南首个“独角兽”企业。

  9月8日,“数字新经济 云开看未来”2020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来自全国的移动互联网大咖们齐聚一堂“湘江论剑”。7年磨一剑。这一行业盛会让“冬有乌镇,春有岳麓”名扬海内外。

  累计引进市场主体1172家,今年新注册企业368家,年产值约400亿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将建设成领先全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媒体融合新地标,变身视频产业汇聚的“云谷”。

  新增科创企业1327家,总数达3433家,中南大学科技园就近转化企业195家……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正朝着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的目标前进,立志成为创新科技集聚的“智谷”。

  “两山”,从曾经的旅游打卡地,跃升为全省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蜕变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湘江!湘江!

  长沙,已驶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路奋进,一路执著,一路逐梦。

  擘画美好生活

  7月11日,湖南首个世界级大型综合旅游产业项目——湘江欢乐城璀璨绽放,迎接四方游客。

  “地平线下的奇迹!”“世界唯一悬浮于百米深坑之上的主题乐园!”这是湘江欢乐城的标签。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讲起。长沙近郊的坪塘曾有30余家建材化工企业聚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天空都是灰蒙蒙的,连树上都积着一层水泥粉尘。附近的居民基本不能开窗户。”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廖文斌回忆。

  2008年,长沙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决心,先后关停了区域内污染严重的数十家水泥化工企业,喧嚣的坪塘终于归于平静。然而,历经数十年开采,这里留下一个100余米深、敞口面积18万多平方米的深坑,就像大地被撕裂,留下了一道狰狞的伤疤。“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在保护、修复工业遗址的基础上对矿坑加以利用。”湘江欢乐城建设者说。

  2014年,世界唯一“悬浮”于深坑之上的冰雪主题乐园建设方案在这里落地。

  七年的孜孜追求——“绿色”理念始终贯穿于湘江欢乐城的整个建设过程。项目巧妙地利用矿坑地形,减少近1000万立方米土方施工量;下沉式矿坑形成的天然保温效果,使综合节能率超过30%。

  如今,湘江欢乐城成为长沙践行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样本。

  这就是长沙,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

  2017年,长沙成功跻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迈上了新台阶新起点;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位,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

  2020年,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长沙以超强的定力、魄力、努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11.18万户,同比增长14.28%;新增7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76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中部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3.9%,比全国高出5.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1.21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位居全国GDP超万亿城市第一。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长沙正演绎着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

  在长沙的南大门,与株洲、湘潭毗邻的区域,有一片战略要地——天心区暮云片区。在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全国两型发展引领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背景下,这里成为长株潭融城的桥头堡、长沙南部新城建设的主阵地。

  这里,也是一片归零再起步的土地。

  2013年,《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提出实施绿心战略,发展绿色产业。暮云片区九成面积均属于绿心的范围,应退出的工业企业占长沙市绿心退出企业的2/3,一场大规模的退出行动势在必行。

  2018年6月,天心经开区干部姚云拿着长沙久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退出协议,不禁百感交集。2013年,因为家乡情结,创办于深圳的久信科技把公司搬到了暮云。“搬回来的时候,它们的家当用30吨的重型卡车拖了满满17车。”姚云回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5年后企业再次面临退出搬迁。当时,和久信一样需要退出绿心的天心区工业企业,总数达299家,难度可想而知。

  狭路相逢勇者胜。短短三年,绿心工业企业紧锣密鼓地退出,释放出2880亩土地。退出的企业,大多另选了厂址,更新了设备,新建了高标准厂房,实现了产量和产值双提升。进退之间,收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退出之后,绿心如何发展?长沙交出的答案是:腾笼换鸟,乘胜追击。

  抢抓大数据风口,长沙在绿心工业退出片区打造了一座天心“数”谷。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湖南省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座未来之城正在湘江32公里黄金岸线上强势崛起,引领着长沙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百倍回馈于人。

  “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长沙信心满满——

  政策效应叠加,发展要素汇聚。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密集布局。黄花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先后落户。

  平台优势叠加,长沙将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内集聚资源要素,汇聚澎湃活力。

  智能制造引领,产业链风起云涌。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崛起、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强势引领。今年2月,长沙吹响软件业再出发的号角,目前全市移动互联网企业达到2.6万家,移动互联网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实至名归。

  城市宜业宜游,百姓幸福安居。目前,16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子长沙,数量和市值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互联网等行业巨头相继入驻,总部经济效应显著;瞄准打造区域消费中心,长沙跻身中国十大夜间经济影响力城市第三位,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网红城市。

  你听,“十四五”雄浑的号角已响彻湘江两岸。

  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长沙正蓄势待发——

  ——紧紧抓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推动“软件业再出发”,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强化数字赋能,推动集群式发展,实现由产业链向营造产业生态链转变,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主动仗。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长沙将围绕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交通物流中心的目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发挥中部枢纽的战略作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培育投资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

  ——发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四精五有”品质长沙。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精准规划,推动精美建设,推进精致管理,促进精明增长,将长沙打造成为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标杆。

  ……

  早在101年前,在长沙马王街28号的修业学校,诞生了一本刊物——《湘江评论》,毛泽东在创刊词上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个声音,曾响彻九州,激荡风雷。

  湘江!湘江!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传承更有气象万千。今天,倾听伟人的叩问,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条英雄的河,再次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迎难而进、久久为功;

  万众一心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以信念为舵、奋斗为帆;创新赋能,马力全开,驶向新百年的星辰大海。

【来源:长沙晚报】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