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再攀高峰
王跃文委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陈刚委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新国 摄
余怀民代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振亚 贺威
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再攀高峰。
代表委员访谈
赓续传统根脉 深耕时代特色
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主席 王跃文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赓续传统根脉、深耕时代特色。”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主席王跃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到岳麓书院再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期间,就传承红色基因、发展文化产业等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对如何坚持文化守正创新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守正就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方向,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王跃文说,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守正首先要做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鼓励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挖掘湖南的红色文化宝库,讲好湖湘故事。2019年10月,省作协提前布局庆祝建党百年文学创作,启动“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学创作工程”,确定了14个选题。王跃文说,省作协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红色题材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
“守正也要求我们必须赓续传统根脉。”王跃文说,湖南历来重视乡土文学创作,以丁玲、周立波、沈从文等为代表的湖南作家把根深扎于湖湘大地,创作了一大批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奠定了湖南文学大省的地位。
“创新,就是要勾画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描绘新时代的新人形象,讲好新时代的生动故事,同时要积极创新艺术手段和方法。”王跃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湖湘大地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省农村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新时代的书写者,文学界人士要用新眼光、新角度来表现新乡村建设中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新人物。
为加强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省作协于去年启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约请了邓宏顺、沈念、王琼华、陈茂智、张雪云、杨丰美6位作家进行主题创作。王跃文说,这是省作协继“梦圆2020”脱贫攻坚系列丛书、报告文学系列丛书“脱贫攻坚在湖南”后再次集结文学创作力量深耕新时代乡村题材的又一大行动。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念好“守正创新”四字诀首先就要想清楚,守什么正,怎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陈刚就在现场汇报。在陈刚看来,守正之正,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陈刚说,意识形态属性决定文化产业必须守正,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决定文化产业发展要不断创新。如何创新?陈刚认为,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找准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在文化供给侧提供更多更好优质产品,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为此,马栏山既要文创又要科创,既要建楼更要建链,要努力打造成为“先进内容创新制造高地”“文创科技研发应用高地”“文化产业改革发展高地”,通过新基建、新技术、新结构,激发新动能。
启航“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陈刚说,长沙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守正创新,在马栏山“中国V谷”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更有文化获得感
省人大代表,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余怀民
“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社区蓬勃发展,加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力度,用市场、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传承的活力。”省人大代表,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余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常德市文化底蕴厚重,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近年来,常德通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方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了“百团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群众文化、公共文化如何做到守正创新?余怀民认为,首先要挖掘整理好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从中吸收养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次要在表达方式上创新,用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传播。“建立一支骨干队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余怀民建议,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将群众文化传承融入教育之中。同时,积极发挥文化遗产研究所等文化研究、传承机构的重要作用,提升地方文化的整体素养。
在余怀民看来,必须与市场、科技结合起来,群众文化传承才更具活力。以石门茶文化为例,有夹山禅茶、石门银峰等品牌,既卖了产品,又传承了文化。余怀民说,要在市场、科技等加持下,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湖南行动
打造文化强省建设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我省艺术精品创作再攀高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文化发展成绩斐然。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秉承文化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推出《大地颂歌》等一批精品力作。在文旅部实施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我省有11部作品入选,并列全国第二。此外,全面完成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壮大现代文化产业,坚持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构建数字视频全产业链。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巩固提升“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优势行业影响力,培育发展新的“文化湘军”力量。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省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省全域创建文明城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推动网络影视剧、动漫游戏、旅游演艺、文旅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伟人故里、湘赣边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