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改革开放的故事》反响热烈,我们回访了一批“有心人”

绿色新闻 | 2018-12-28 23:59:19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贝贝

  星辰在线12月28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黄超)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我和改革开放的故事——长沙市新闻战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栏目自开设以来,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烈反响。12月28日,《我和改革开放的故事》专栏继续邀请在长沙工作的新闻人讲故事,通过小切口,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家庭改变和长沙变化。星辰全媒体记者走访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群体,听听他们对这个新闻专栏的想法。

  征文打动读者心 勾起强烈表达欲

  “最近推出的这篇《茶山上的彩云》,勾起我的回忆,系列征文中,这一篇最得我心!”33岁的夏明炜是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他认为,开设这样一个有创意的改革开放故事专栏,听记者通过电话、电视机、交通工具等小切口,来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可以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让改革开放这个宏大命题更接地气。

  在《茶山上的彩云》一文中,作者李春明写到:“龙彩云这科茶籽回到茶山,回到了属于她的土壤。懂得了父亲,也找到了根。”细腻话语将湘西人独特的家乡情怀、深刻的文化眷恋,展现给读者,勾起夏明炜的湘西回忆。

(夏明炜[左一]说,《我和改革开放的故事》写得好,勾起了他的支教回忆。)

(在湘西支教时和孩子们合影。)

  2006年,夏明炜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假“三下乡”活动,前往湘西花垣县董马库乡支教。

  “那时,进董马库的矮寨大桥还没有修,中巴车载着我们缓缓穿行蜿蜒的矮寨盘山公路,下了中巴再坐三轮车,车程漫长辗转。到了学校下了车,才发现衣服上满是灰尘,头上的黄色草帽也沾染了灰色。”那一年,夏明炜对贫穷有了更深的领悟。

  十多年后,夏明炜的校友还在持续关注着湘西花垣县董马库乡的孩子们。志愿者赵婷从董马库乡回来后,笑着和夏明炜分享了那里的大变化:“董马库小学建了新教学楼、新操场,灰尘遍布的主干道变成柏油马路,矮寨大桥取代盘山路,天堑变通途!”

  交通便利了,大山和城市的距离便近了。精准扶贫理念的践行,让湘西有了大变化,湘西人民在物质、精神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很感谢这次征文活动,也很欣慰,有心的记者讲述了湘西的故事。”夏明炜说,以前大山里的孩子们想着走出大山,在山外实现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湘西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还会有更多像龙彩云这样的湘西姑娘回到家乡,建设好家乡,“心安故乡,在家乡也能实现人生理想,或许才是改革开放最让人温暖的地方”。

(星辰在线总编室主任戴凯琴[右二]。)

  回访征文作者 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情

  征文活动中,星辰在线总编室主任戴凯琴分享了《父亲“下海”记》,讲述父亲从钳工,到亲力亲为的“冷作店老板”,再到聘请2个员工、招收4个徒弟成为团队负责人的故事,将一个家庭40年来的起起伏伏说得很有烟火气,读来格外动人。

  “我很骄傲,我是改革开放同龄人。”戴凯琴说,自己出生于197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而提起改革开放这个影响几代人的伟大决策,她很自然地想到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父母。

  戴凯琴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因为改革开放,她的家庭悄然发生改变,由旱涝保收的安逸到向市场要效益的转变中,父母的命运和家庭建设发生了一次完美的蜕变。

  “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是挑战、更是一次契机,一次让积极奋进勤劳勇敢的普通民众实现梦想的机会。爸爸妈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立在了潮头,我特别为他们骄傲。”戴凯琴说。

(长沙晚报记者朱敏。)

(朱敏蹲点采访的浏阳市枫林湖村。)

  长沙晚报记者朱敏参加这次征文,讲述了自己在贫困村蹲点报道的故事。

  “选择贫困村蹲点这个主题,是在报社领导指点下确定下来的一个首席记者项目。”2016年,长沙吹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号角,扶贫工作推进如火如荼,很多新闻记者将目光瞄准脱贫攻坚这个主题。

  不甘人后的新闻记者,作报道时会想着出新出彩,让报道既有感情又有特色。最开始,朱敏和她的两位同事打算跟贫困户同吃同住几天。但报社领导认为:“既然要跟踪报道,不如就跟一年。”因为持续记录建设扶贫的可喜变化,才能真正看到扶贫成效,讲出脱贫致富的好故事。

  把一年的经历写进千字短文,朱敏有一种“笔已停,却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她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已经有了深厚感情。“希望通过这篇征文或者系列报道认识了浏阳市淳口镇枫林湖村的市民,有机会去这里看看。”朱敏说,枫林湖村既有“中南第一瀑”六叠泉瀑布,又有秦汉以来的古寺、古庙、古钟、古塔,如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更是值得一游的美丽村庄。

  靠近征文中的“主人公” 分享喜悦

  近年来,长沙加快了背街小巷的改造和老旧小区的提质提档工作,湖南日报社记者张颐佳就在征文活动中,分享了自己采访背街小巷改造的故事。

  开福区望麓园街道荷花池社区,伍家岭街道浏阳河社区、陈家湖社区,新河街道紫凤社区……这些社区都在张颐佳的亲眼见证下,旧貌换新颜,星辰全媒体记者特意回访了这些社区,听听这些社区的居民和基层工作者的心声。

  “背街小巷改造,我们社区工作者最有感触,居民也是倍感幸福。”望麓园街道荷花池社区工作人员李哲说,提质改造前,社区居民杨女士的房子很破旧,因为住在一楼,一到雨季,家里就进水,所以她最怕的就是下雨天。

  “杨姐跟我说,下雨最头疼,排水管水流得慢,一下雨,就要搭窑砖在屋里踮着走,家具被泡得稀烂的。”而现在,杨女士的房子换了屋面,再也不怕下雨了。

(提质改造后的社区邮电宿舍很难看出是上世纪90年代的房屋了。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 摄)

(荷花池社区打造的 “稻谷仓”文化长廊。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 摄)

  荷花池社区罗孟也对提质改造后的小区非常满意,笑着分享到:“小区大变样,大家笑得更多了,笑容也更灿烂了。”

  罗孟四年前来到荷花池社区工作,刚来社区,她参加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社区综合提质提档。

  可以说,这四年里,她亲眼见证了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旧小区现在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居民们也格外爱惜这个好环境。”罗孟说,走在社区的背街小巷中,可以看到居民微笑着打招呼,很贴心说“工作辛苦了”,还有相熟的居民会特意带上一包茅亭子巷特有的肉丸请你吃一颗。温暖,每天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