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文明村(社区)里过大年⑩|金霞新村的耕读传统滋润了几代人

绿色新闻 | 2019-02-09 13:47:59
星辰在线 | 编辑:邓婷

  (金霞新村社区位于开福区最北边,现有779户居民。)

  金霞新村社区位于开福区最北边,面积5.62平方公里,村委会下辖15个居民组,779户居民,现在总人口3050人,社区党员133人,党小组10个。2015年社区荣获了市级秀美乡村建设“十佳村”称号,2016年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7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文明宝典: 耕读传家 美丽乡村 青山绿水

  (驶往金霞新村的小道,洁净清幽。)

  沿着笔直宽阔的青竹湖路向北,拐进一条整洁优美的小道,驾车行驶不过两三分钟,便到达了视野开阔、青山绿水的金霞新村,这里确实是个交通便利、毗邻闹市、清幽宁静的好去处。金霞新村的居民们十分幸福,既可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也可纵情于乡间生活的野趣。

  (位于开福区金霞新村内的张百熙陈列馆。)

  就是这么一座安静的小村落,却曾出过一位大人物:清末名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创始人张百熙。作为张百熙的出生地,金霞新村也一直延续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读书、求学,一直是数辈金霞人的人生追求。

  (金霞新村内的长沙童谣墙上,一首首熟悉的童谣令人不自觉吟唱。)

  我们从村口沿着小路一直行走,经过古朴的农耕博物馆,途经数户绘着传统美德故事的村舍,在长沙童谣墙前细读每一熟悉的小曲,最后经过连成片的农田,来到张百熙陈列馆,仿佛空气中也流淌有书香墨韵。

  在如今的金霞新村内,老一辈人尊师重道,年轻一辈积极求新,传承了数百年的耕读文化在这里有了新意。站在农耕博物馆前,我们可以好好忆古思今一番,甚至可以畅享几百年后的未来:在那时的人民心中,对耕读又是怎样的理解?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舒展摄制)

  (大年初三,金霞新村的居民们在农耕博物馆前给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

  大年初三(2月7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金霞新村,刚踏进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农耕博物馆,让人忍不住要前往参观一番。蓑衣、水车、打谷机……一件件带有时间刻印的农具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还有许多我们已叫不出名字的器具。

  (整个农耕博物馆分为农具展示区、农业生产区及场景复原区三部分。)

  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街道金霞新村社区党委副书记何准带着我们在农耕博物馆逛了一圈,“这个博物馆不大,但却是金霞新村农耕历史的缩影。整个博物馆分为农具展示区、农业生产区及场景复原区三部分。”

  何准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农耕博物馆占地一百平米,建于2016年年底,于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是针对湖南常见的传统农具进行收集、展示。“我们金霞新村一直都秉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建设这么一个农耕博物馆,就是为了向年青一代宣传普及我们的农耕文化。或许很多器具他们如今已经见不到了,但是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应该知晓。”据星辰全媒体记者了解,2019年,金霞新村还将对农耕博物馆进行升级,不断完善其功能性。

  “金霞新村美丽乡村建设自2014年起开展至今,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受到了各级领导及村民的广泛认可、好评。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全村继续进行深度耕读文化建设,在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全域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文章。”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舒展摄制)

  (何紫薇(右二)、何国威(右一)姐弟俩与奶奶(左二)、爸爸(左一)一道在金霞新村欢度新春。)

  在金霞新村,耕读的种子也是早已播种在了年轻人的心中。何紫薇、何国威是姐弟俩,从小在金霞新村长大的他们,不但爱读书也会读书。姐姐于2012年本科毕业后,便一直在长沙一家公司从事品牌宣传工作,为很多品牌书写了策划方案。

  何紫薇说,自己一直以来也想为耕读文化、为金霞新村做做品牌宣传。“我们村无论是从人居环境还是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为我们金霞新村的耕读文化做品牌包装和宣传,让更多人来到我们村里,来了解我们的耕读历史。”

  弟弟何国威目前还是一名大三在读学生,学习的专业是生物制药。由于成绩优异,何国威每年都被学校授予一等奖学金,是村里知名的“会读书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村里读书氛围的熏陶,深知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改变命运。本科毕业后我将继续读研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识,希望能以所学服务村民。”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舒展摄制)

  (大年初三,金霞新村社区居民黄铁山家中的农家书屋也依旧开放。以上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刘佳 摄)

  金霞新村社区居民黄铁山家中有家农家书屋,自2012年下半年开放以来,这件小小的书屋藏书已有2000余册。由车库改造而成的这间小书屋,目前也是社区里唯一的一座农家书屋。随着书籍和阅读人数的逐步增加,黄铁山也细心地将所有书籍进行了分类,书柜上清晰地张贴着“文化类”、“科技类”、“农业类”等标签。

  大年初三,这家农家书屋也依旧开放着,时不时有村民走进院子、走进书屋,甚至还有一位货车司机驾车而来,将车停放在院门外,进来翻一翻感兴趣的书籍。

  黄铁山介绍说,这个农家书屋全年365天都是24小时开放,从来都没有节假日。“现在爱看书的村民们越来越多了,大家闲暇时就时不时会过来找本书翻翻。特别是孩子们,这座农家书屋已经成为他们课后最爱去的场所之一”

  这是一家没有借书证的农家书屋,只在小桌上放置了一个借阅登记本,村民们需要将书籍借回家只要自行在本子上登记一下即可。

  “以前我们如果需要看书,要走到沙坪镇上才有图书馆。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图书馆,书籍越来越丰富,村民们越来越爱读书,大大方便的同时,让我们村的书香气息又更浓郁了许多。”村民李加科说。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