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丨时评丨精准扶贫好经验,应快速复制、科学推广

绿色新闻 | 2019-02-12 16:48:43
星辰在线 | 编辑:王议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2014年至201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其中,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28元。(湖南日报 2月12日)

  2017年10月,电影《十八洞村》上映,这部电影根据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立下脱贫之志,带领家人和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这个电影最精彩也最真实的地方,就在于杨英俊完成了心态转换,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不得不说,像杨英俊这样逐步转变心态的村民还有很多,而这样的心态转变非常有必要。当一个人转变心态,一群人转变心态,十八洞村便在脱贫致富攻坚战中迈出了最坚实一步。

(电影《十八洞村》讲述了湘西十八洞村村民在脱贫攻坚战中心态转换的故事。当村民纷纷从“要我脱贫”的心态转换为“我要脱贫”,十八洞村的发展便提速了。资料图)

  打响脱贫致富攻坚战之初,扶贫工作队都会遇到贫困户不愿被“摘帽”的尴尬,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可以理解。毕竟过去的十八洞村信息闭塞,贫困户担心一旦摘帽,可能会失去一些已经拥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理解归理解,心态转换的工作还是要做好。要让人民真正过上好生活,绝不可能让他们永远戴着贫困户的帽子。党和政府送来了好政策,扶贫工作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好项目,还有实实在在的发展蓝图。在这样的契机之下,十八洞村村民的心态发生改变。当平直道路修进十八洞村,村民们新建了农家乐场所,发展起了猕猴桃、湘绣产业,村民在产业项目中得到分红,以前只能远观的幸福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十八洞村里最真实的图景了。

  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十八洞村的发展变化都看在国人眼里,也化为幸福果实被十八洞村村民真正拥有。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战中,认真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助推十八洞村又好又快地发展。

  十八洞村是脱贫攻坚战的试验田,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则像振奋人心的号角一般,让更多地方见贤思齐。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学习。

  十八洞村走上科学发展道路,产业脱贫的思路提供助力。十八洞村选定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山泉水6大产业,基于这些产业的发展,十八洞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上了台阶,我们可以借鉴十八洞村产业脱贫的思路,但是切不可盲目地在具体的产业项目上跟风,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市场过于饱和,也会让销售出现问题。每个贫困地区都应该密切了解市场动向,明白市场所需,再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去发展真正适合自己的产业项目。

  十八洞村得以快速发展,还有赖于任人唯贤的工作制度。十八洞村的游子们陆续回到家乡,他们见识更广博,也能够结合自己的业务专长,在十八洞村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十八洞村适时为这些年轻有为的才俊提供舞台,让他们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这些勇敢担当的年轻人和扶贫工作队一起,既摸索出了适合十八洞村发展的新路子,也让村民吃下定心丸,集中精力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聚合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把人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最开始,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更多的资金被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暂时没能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当道路拉通,电商渠道变得畅通以后,村里的各大产业陆续发力,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八洞村没有急功近利地谋求“大发展”“快发展”,而是将发展成果快速转化为民生幸福。十八洞村推进水、电、路、房、通信、环境治理“六到户”工程和危房改造、改厨、改厕、改浴、改圈“五改”工程,村民发现,脱贫致富不单单是让自己的腰包更鼓,更是为大家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安居生活。

  湖南是“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之地,湘西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经验正面向全国推广,这是湖南的骄傲。湖南正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还应该继续领会和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被科学复制、快速推广,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为人民创造更多幸福。(黄超)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时评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