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丨时评丨黄轶:解码长沙创新驱动的四个“源生动力”

绿色新闻 | 2019-02-27 23:21:50
星辰在线 | 编辑:张云荻

(资料图。星辰拍客 彭东刚 摄)

  什么?长沙城市GDP再进一名!

  2017年,长沙全国排名14位;2018年,长沙全国排名13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28日,拥有800万人口的湖南长沙,GDP已经达到11527亿元,同比增长8.5%。

  几十年来,雄心大志的湖南长沙,在发展上一直有着欧洲夹缝中普鲁士般的困境,强邻环绕。北面,武汉三镇百年通衢;南面,广州深圳改革先锋;西面,巴蜀重庆直辖格局;东部沿海,更是群星璀璨。天时地利人和,长沙皆不足以拿来“显摆”。

  这种情况之下,长沙找准了相对比较优势,历年的排名晋级,凭的就是创新驱动的四个“源生动力”。长沙多年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揽,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成功通过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验收。

  今天,长沙在湖南省创新型省份暨科技奖励大会上进行典型发言,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四大创新“神器”!

(资料图。星辰拍客 许稼 摄)

  “源生动力”之创新平台

  长沙的“战略平台”、“研发平台”、“转化平台”,日臻完善。

  长沙拥有湖南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2018年,湘江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0家,占全省新增总数的35%;长沙高新区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新区第12位;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9年,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国V谷、种业硅谷等“四谷”即将成为推动创新驱动的增长极,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众多平台的叠加优势逐步显现。

  长沙紧盯国际前沿、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研发平台建设。坚持企业为主、政府补贴,打造了83家国家级、574家省级、175家市级技术平台,围绕“22条产业链”组建了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新能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0多家专业研发平台。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80亿元,占到了全市GDP的2.6%。以转化孵化平台和转化服务平台为重点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先后建设143家众创空间、3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8个技术转移中心、2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8年,全市完成技术登记合同成交145.15亿元,占全省52%,在长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26%。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省会城市,长沙取得这样的成绩,创新平台至关重要。

(资料图。星辰拍客 彭可佳 摄)

  “源生动力”之创新人才

  近几年,在全国城市的经济赛跑中,众多城市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才争夺战”,它们凭借特色,各显其能,内容涵盖宽松落户、就业创业激励、租房住房优惠、现金补助等诸多方面,为当地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

  不磨蹭的长沙,率先放出“大招”。

  2017年6月29日,长沙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即“人才新政22条”,以政策突破带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释放人才红利,两年来在加快引进培育、支持创新创业、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71亿元,用政策“含金量”构筑集聚人才的“磁力场”。

  吸引了人才,总得留得住才行。一个让人心动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极其有针对性地揽住了高端人才的加盟。计划实施之后,长沙先后引进了领军人才145名、海外专家160名、科技创新人才67名、急需紧缺型人才255名,柔性引进院士50名。

  全省首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投资46亿元建设人才公寓10492套,专设10个政务窗口集中优化服务,让人才在长沙受到最大尊重、享受最好服务。

(资料图。星辰拍客 肖毅 摄)

  “源生动力”之创新能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它们的知识经验积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而这些最终必将汇成一种原始创新能力。

  多年来,长沙在重大科技和关键技术突破上不遗余力,极大地增强了创新驱动源头供给。2018年,长沙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6件,居中部省会之首,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硬材料等国际领先。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长沙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2018年,认定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247家,1845家企业获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5.85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净增700家以上,总数达2359家。

  随之而来的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激发。2018年,长沙围绕优势新型产业链设立39个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立项365项,支持经费1.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2018年实现产业总产值10200亿元,增长15.1%,增加值占GDP比重30.2%。

(资料图。星辰拍客 湘林 摄)

  “源生动力”之创新环境

  今年,长沙的“新春第一会”,把“营商环境”放在了显著位置。网络热词“C位”,迅速成为了长沙党政干部热议优化发展环境的话题。

  几年来,长沙先后出台科技创新“1+4”、小微两创“1+22”、知识产权12条等政策,形成覆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等6大类创新全链条政策体系,政策叠加效应强力释放。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跃腾,“知识产权”被长沙摆到了与发展并重的前沿。

  长沙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的建设中,全国率先出台“知识产权保护12条”,从政策层面鼓励创新创业,同时实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这种知识产权的大保护格局,让创新者吃下了“定心丸”。湖南湘江新区专利大数据平台上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率先全国运营。与此同时,双创氛围日益浓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小微两创公共服务工程”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服务保障、成果转化等方面重点发力,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将长沙打造成创新的蓝海、创业的沃土、创客的乐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高速急行了20余年,眼下正在步入一个大转折时期。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显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众多表象,即将汇合成蔚为壮观的六大趋势,即

  “人口和经济愈益向大城市群集聚”

  “城市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城市创新能力”

  “有均衡发展理念的城市排名更加靠前”

  “重视绿色发展的城市更具魅力”

  “以文化充实城市内涵渐成新趋势”

  在创新的潮流中,长沙找准了发展的路径,觅得了突破的契机。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是一个等级位次较高、能量较强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区域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众多、部门齐全的特点,并且形成了一个拥有相对优势的复杂分工体系。长沙的经济结构反映了湖南区域经济的内生状况,其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区域间、省际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长沙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时评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