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丨张健:道不同,不相为谋

绿色新闻 | 2019-05-19 20:09:46
星辰在线 | 编辑:宋舒悦

(星辰拍客 三人行/摄)

  昨夜与女儿读诗,拿的是叶嘉莹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此书选取最具特色的诗篇若干,并附上作者简单介绍。当我翻到李白与王维时,发现这两名诗人竟是同年出生,几乎同年离世。

  两名诗人都出生在盛唐时代。当时的唐朝,“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最好的时代。国家强盛,包容开放。诗人们彼此惺惺相惜,交往过甚,相聚一起饮酒作乐,诗词歌赋,流传出无数千古名篇,成就许多佳话。比如贺知章与李白的金龟换酒的故事,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赠别的佳话,孟浩然与王昌龄的“数年同笔砚”之情,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的“旗亭画壁”,都是千古美谈。

  李白与王维两人,就算是在伟大诗人层出不穷的盛唐,也是其中的翘楚。两人诗名远扬,诗篇传唱千古,一个人称“诗仙”,一个人送“诗佛”,如同璀璨双星照亮了大唐星空,耀眼夺目。可两人竟然如同平行线般,在盛唐毫无交集。

  唐朝诗人的友谊是用诗来体现的。在那个时代,把好友的名字写到自己的诗中,或者专门为友人写一首诗,是普遍现象,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比如杜甫就写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般专门为李白以及其他酒中八仙“画像”的诗句,孟浩然为王昌龄被流放岭南写下了《送王昌龄之岭南》,王维送元二去西安写下了《送元二使西安》,李白在湖北送别孟浩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写下《芙蓉楼送辛渐》等诗篇。

  李白是性情中人,他对朋友绝对满怀深情,把许多好友名字写在诗里。跨越千年,今日读来,仍然能体会其中深深的友情。

  李白是孟浩然的超级粉丝,直截了当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喜爱之情坦露无疑;孟浩然要离开湖北,他又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尽了深厚的友谊,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又如李白和好友岑勋、元丹丘一起喝酒,喝得高兴了,挥笔写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豪气干云天的劝酒佳句。李白被好友汪伦骗到家里喝酒,在送别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汪伦成了名传千古的人物。可以说,只要是李白的好友,基本上都会在诗中体现。

  可我们就算翻遍唐诗,也发现不了一首李白提到王维的诗。王维的诗中,也没有一首谈到李白。好像两个人从未生存在一个时空一样。但两人绝对的有交集。

  按照常理,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两人都与孟浩然是至交好友。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就不多说。孟浩然与王维可都是山水田园派的著名人物,人称“王孟”。孟浩然因仕途不畅,在回襄阳隐居前曾写了一首《留别王维》的诗相赠。王维也写下了一首《哭孟浩然》的诗回应。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当时的圈子真的很小,身为杰出人物,哪有不谈论当世人物的道理。在分别和李白和王维相处中,孟浩然必然谈及过彼此。李王两人自然是认识的。

  就算是孟浩然不当中间人,两人同在长安当“公务员”,也是认识的。公元738年,38岁的王维从地方调任中央,在长安任右拾遗兼监察御史,开始长达数十年的京官生活,直至安史之乱。当时的李白呢?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终于被唐玄宗召见进京,成为了一名翰林。李白与王维同殿为臣,不说抬头不见低头见,肯定是见过的。可为什么两个人不往来呢?

(星辰拍客 三人行/摄)

  道不同,不相为谋。李白与王维是注定不会走在一起的。究其原因,两人的信仰不同。

  李白是“谪仙人”,一生向道,仙气十足,追求的是长生顾道。他为人潇洒浪荡,性格狂傲,我行我素,犹如羚羊挂角一般,天马行空。狂傲到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孤高到可以笑唱“我辈岂是蓬蒿人”,清高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豪情到可以“会须一饮三百杯”。

  王维是“诗佛”,一生向佛,参禅悟道,追求的是宁静祥和。他为人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淡泊宁静,崇尚自由,寻找精神上的快乐, 追求自由圣洁的精神世界。他崇尚“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生活,向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的简单淳朴,追求“ 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隐士心态,渴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自由圣洁。

  李白与王维心中都有道。两人一动一静,宛如天马与石佛,烈火与寒冰,试问他们又怎能走在一起,成为知己呢?

  【作者简介】

  张健,湖南宁乡人,在长沙市公安局工作。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