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丨龙莉:文明乡风造就“博士村”

绿色新闻 | 2019-08-26 18:25:12
星辰在线 | 编辑:刘兆锐

  新中国成立以来,位于浏阳市北区的淳口镇杨柳村,沙市镇秧田村,龙伏镇焦桥村、石柱峰村分别走出了大学本科生294名、650名、260名、300名,其中,杨柳村博士16名、秧田村博士26名、焦桥村和石柱峰村分别有博士13名和11名,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群。浏阳博士村群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浏阳北乡“耕读”文化所孕育出的丰硕成果。(人民网)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浏阳4个村庄出了66位博士,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博士村”千百年来积累下的耕读文化,是其倡导文明乡风建设的结果。良好的乡风不仅可以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还能强化农民的“精神内核”。浏阳秧田村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氛围浓厚,秧田人更是将祖辈传下的优良品质、美德精神融入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这些对学子成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在耳边唠叨“不好好读书,将来没出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贫困学子跳出“农门”的好办法。然而,部分山区物质条件匮乏,再加上村民对读书缺乏价值认同,导致“辍学打工”成为不少农民子弟难以摆脱的宿命,上学也成了他们的人生遗憾。相比之下,“博士村”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浏阳“博士村”之一秧田村以文化教育为本,扎实推进文明乡村建设,成为孕育才俊的“勤耕重读”沃土。在这里,村民们“不比楼房比孩子”,给了学子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村里的博士生并非天赋秉异,他们也都是靠着“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坚持下来的励志榜样。好的乡风加上孩子们后天努力成就了“博士村”这一奇迹。记得秧田村女博士屈婷曾说过一句话,“我真的很感激家乡这种‘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的风俗。如果换一个地方,或者父母没有这种观念,也许人生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文明乡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尊师重教、求学好问、知恩图报、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美德。文明乡风不仅可以带出“博士村”,还能带出“小康村”。教育为这些贫困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走出乡村,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不少优秀人才学成返乡,将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让家乡旧貌换新颜,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博士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之家”、“道德模范”等令群众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乡贤能人、基层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让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弘扬家庭美德,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带动乡风民风不断好转,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像浏阳秧田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浙江古渊头村、河南陶桥村等等。这些时代骄子散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就是勤耕重读。这种教育思想其实是中国的一种“耕读文化”传承,这样的一种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是它们在传递着缕缕书香,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灵魂。(文/龙莉)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时评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