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丨云盖山人:火宫殿里的美食秘密

绿色新闻 | 2019-10-20 23:24:20
星辰在线 | 编辑:陈诗雨

      位于长沙市城中心坡子街的火宫殿,是一个集汉族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场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沉积和深情的文化背景。

     火宫殿原名乾元宫,祭祀火神,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距今已有二百七十二年历史。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才有了火宫殿之名。湖南自古敬火神,但近百年来,全省近100座火神庙消失,唯火宫殿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这完全是因为火庙文化与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结合得好,受到人们一代一代的关注和爱护的原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长沙文夕大火使该殿宇焚毁,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仅恢复火神庙堂,废墟搭建棚屋,其时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经营饮食者最多,其风味小吃,为老长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称道,这里汉族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交融,成了深爱大众喜爱的公众场所。  

(火宫殿。)

(火宫殿。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饮食业日趋繁荣,在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火宫殿饮食店,随后拆除了旧棚屋,恢复兴建起了像模像样的火宫殿,开始像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一样,有了最具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名气,有了来到长沙不到火宫殿等于白来的美誉。    

     1958年4月12日,毛主席视察火宫殿时,特地选吃了年轻时常与同学一道在这个地方吃的臭豆腐。他一边品尝臭豆腐一边说:“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句话使得火宫殿“臭名”远播。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彭德怀,叶剑英、王首道、王震、胡耀邦也都先继光临过火宫殿。1973年5月,数学家华罗庚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选法"试验;197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著名音乐大师谭盾,曾为《毛主席视察火宫殿》配乐诗朗诵作曲。这里还接待过美、日、法、瑞士、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政界要员、外交官员;美国《食品》杂志社、日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法国旅游杂志社和香港出版的《中国导游图》,都曾先后在突出位置刊登文章介绍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使火宫殿的美食扬名四海。我曾戏写诗赞之:“以‘臭’闻名火宫殿,美食小吃誉三湘。如今越来越红火,‘臭豆腐’已四海香。”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在的火宫殿公司对火宫殿进行了全面改扩修建,恢复了各神庙阁和古戏台等传统特色。从表面看上去,更像一座宫殿,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2000年增设石牌坊时,在全省征集对联,长沙著名诗词家、与吾同岁的胡静怡所写对联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中刻印在火宫殿的牌坊上。此对联写的是:“谁携太白来耶?金谷宴芳园,春夜羽觞宜醉月。休问季鹰归未,火宫罗美食,秋风鲈脍不思乡。”胡静怡解释,上阙用的是李白的典故,下阙的季鹰是指西晋文学家张翰,其于秋风起时,想到家乡鲈鱼正肥,遂辞官归乡。通读下来,整副对联赞火宫殿有酒有美食,令如李白之人沉醉,如张翰之人不思乡,使火宫殿的经典饮食文化更让人回味悠长。    

     而且,火宫殿经全面改扩修建,在其面貌一新的同时,特别在传统地方特色风味小吃上大下了功夫,使这里成了湖南特有的美食宫殿。现在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不仅更享誉三湘,且更扬名四海。这里著名的“八小吃”:臭豆腐、红烧蹄花、龙脂猪血、煮馓子、八宝果饭、姊妹团子、荷兰粉、三角豆腐,各有特色,确实都令人吃了还会想吃,会回味无穷。    

      酒香不怕巷子深,湖南老少都喜爱火宫殿的美食。“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油炸豆腐喷喷香,姐妹团子美成双;猪血蹄花味道美,肉丝馓子好鲜香;八宝果饭荷兰粉,乐的食客笑呵呵。”这湖南地方小曲,唱出来既实在又别有一番风味。    

      山人对这里的“八小吃”也都喜爱,因此经常特地去火宫殿品尝享口福。还喜欢在吃了小吃后,在张灯结彩的餐馆前坪,欣赏一些挂着红幡旗摊位呈现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或者坐在热闹的戏台前,观赏为食客义演的地方古典戏曲。这里真是一个极富古城风情的好美食场所啊!

  【作者简介

  云盖山人,老一辈新闻人,当过记者、编辑,然后一直在市级党委和政协部门从事宣传工作。今年七十七岁。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