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短笛丨邓皓:春风不语迟,雷锋一直在

绿色新闻 | 2020-03-05 08:59:40
星辰在线 | 编辑:张妙波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青年》杂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句极其简短的话,点睛了一个人短暂而闪光的一生。雷锋,作为一面精神、道德的旗帜,已经在中国大地飘扬57年。

  雷锋如果活着,今年80岁了。

  一代一代的人,在《雷锋日记》里,看到平凡中的不平凡,看到乐于奉献的美好,看到热心助人之于人与人关系建立的不可或缺。

  每年3月,是学雷锋月,雷锋精神有如春风吹拂,南疆北国,温煦绵延。

  25年前,我曾在《深圳特区报》写过一篇评论,标题很直白,叫《留下雷锋的户口》,文章里引用了一句俗话:“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影射的是一个现象:学雷锋不应当是街道社区一个形式上的热浪,而应该成为每个人行为上的日常。

  是的,雷锋不是一个单属的个人名字,而应该归属于一个时代不老的精神。

  去年年底,我和几个记者去望城农村,作乡村厕所革命的专题调查。深入雷锋故里,走村串户那几天,我们真正察觉:雷锋,在望城落下了户口,在乡间地头,在很多人心里,有雷锋的精神闪光,因为“雷锋”的闪现,望城的乡村厕改经验在全市推广,成为标杆。

  今天这个时代,发展迅猛,标签很多:全球化、商业化、科技化、信息化、融媒化,时代进步的同时,人的精神内核依然重要,重现温情的文化生态依然重要,精神文明的高岸风姿依然重要!

  一个精神符号的“雷锋”,再次在我们生活里鲜活、生动起来,好人雷锋在我们身边涌动起来,这是民心需要的暖意,更是时代倡导的温度。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是1960年10月21日,《雷锋日记》里的话。

  迄今过去60年。

  这话质朴生动,依然是每个人可以效仿的行为基准,并不过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20年3月5日,我们的“雷锋”,更多出现在全民抗疫的前后方,这是时代传承的精神,在中囯大地上葳蕤生长。

  雷锋不老,永远年轻。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时评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