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丨蒋集政:心在人民 ——参观耀邦故里有感

绿色新闻 | 2021-01-12 21:54:36
星辰在线 | 作者:蒋集政编辑:陈诗雨值班主任:陈思思值班编委:林展翅

  2020年12月21日,彭楠副市长即将结束在长沙的挂职工作,决定前去参观瞻仰胡耀邦故里,我自然陪同。难得的风和日丽,冬日暖阳。我们从长沙市政府出发,经三一大道、杭长高速、浏洪高速,转荷文公路,到达耀邦故里——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全程约110公里。

  记得第一次去耀邦故里参观瞻仰,还是上世纪末的1998年夏天。当时我在市政府办公厅综合调研处工作,那天到浏阳市文家市镇进行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调研,得知文家市镇距离耀邦故里已经不远,调研工作结束后,便决定前去参观瞻仰。那时中和镇还叫中和乡,道路实在不好走,水泥路面都很少,大部分是砂石路。当时心想,耀邦同志是我党曾经的最高领导人,通往他故里的道路,应该修得更好一些,才能匹配人们对耀邦同志的敬仰与怀念。

  那时耀邦故里只有故居可供参观。故居位于罗霄山脉苍坊西岭山脚下,屋前有一条小河名曰敏溪河,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真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据介绍,耀邦故居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顶,为典型的浏阳民居建筑风格。故居占地约450平方米,东西对称,由胡耀邦家与胡氏宗亲合住,自中轴线以西为胡耀邦家,以东为胡氏宗亲住房。共有房屋19间,其中胡耀邦家9间半。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63年1月,耀邦同志回浏阳从事农村调查,才回到故居住了一晚。胡耀邦在世的时候,这座祖居已破旧不堪、濒于倒塌,但他一直反对维修祖居。直到1995年,耀邦故居才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

(星辰拍客 想不到/摄)

  上午10岁30分许,我们抵达耀邦故里。胡耀邦故里管理局胡厚坤局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经了解,胡厚坤局长乃耀邦侄孙。

  我们首先来到耀邦广场。耀邦广场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两层递进式广场。在耀邦广场北侧西岭山前,胡耀邦塑像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塑像高6米,寓意胡耀邦同志60年革命生涯,宽7.3米,寓意胡耀邦同志享年73岁,厚1.5米,寓意胡耀邦同志1915年出生和15岁参加革命工作,尽显雄伟气魄。我们向耀邦同志敬献花篮,并围着铜像绕行一周,以表达对耀邦同志的深切缅怀。

  耀邦故里景区还包括胡耀邦故居、胡耀邦同志纪念馆、文博园(胡耀邦文物馆)、廉政箴言书法碑林、胡氏家庙等,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集缅怀纪念、度假旅游、生态休闲、史料研究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我们此次重点参观了胡耀邦同志纪念馆、胡耀邦故居、文博园等景点。

  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原胡耀邦故居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处系统展示胡耀邦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展馆,于2005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15年进行了陈列改版升级。纪念馆占地1.3万平方米。展厅内设有专题性长期展览《心在人民—胡耀邦生平事迹陈列》。

  胡耀邦文物馆以胡耀邦同志北京故居(西城区北长街会计司胡同25号)为原型,按“1:1”比例复原,占地约24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两进院落,有回廊相连,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馆内陈列展示了近千件胡耀邦同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献、文物资料,集文献资料的收藏、保管、修复、研究等功能于一体,于2015年胡耀邦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2016年5月1日对外开放。

  参观瞻仰耀邦故里归来已经有些日子了,但参观中的一幕幕情景一直浮现在眼前,尤其是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入馆大厅左边山岩上浮雕的4个大字——“心在人民”,仿佛大海浪涛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心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星辰拍客 想不到/摄)

  ——心在人民,是耀邦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

  耀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胡耀邦生平事迹陈列》,分为前言、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主政川北、激荡青春、锐意求真、公仆情怀、风范长存等7个部分。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一节节影像,无不显示出耀邦同志心在人民的赤子情怀和高尚情操。

  新中国成立后,耀邦同志率部进军大西南,在主政川北期间,对于人民群众批评乃至揭发、控告某些干部的不良行为,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三要”的正确态度:“要抱热烈欢迎的态度;要有坚决保护的态度;要有负责查明、处理的态度。”耀邦同志号召川北各级党政领导“有计划、有预见地领导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要“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大量发展蚕丝棉麻;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多种桐树,多种果木;大量繁殖畜牧,多喂猪,多养牛羊,多喂鸡鸭”。因为耀邦同志心在人民,造福人民,当耀邦同志调离川北时,川北各界人士要送给他锦屏。他说:“坚决不能做这个东西。若真要送,就送我五个字好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毛主席说的,叫我们每个革命工作者,时刻用这五个字检查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事做得如何了。你们送我这‘五字箴言’,不用缎子,不用金字,只须口头嘱咐我、告诫我就行了。‘良友之言,金石之贵’嘛,超过缎子做的屏、金子做的字啊!”这番满怀深情的话,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1981年6月—1987年1月,耀邦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身居高位,心在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他家就在中南海边上,但他只在每周六晚上回家同家人吃一顿饭,其余时间,除了出访、出差,吃住都在办公地点勤政殿。那段时期,勤政殿夜夜灯火通明,耀邦同志经常加班加点批阅文件到深夜。他说:“为人民办事情,耽误一分钟都是罪过。”耀邦同志坚持认为,对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在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全国2000多个县市,他考察过1703个;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除了青藏高原上的玉树和果洛,其余他都考察过。耀邦同志还特别强调,到下面去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认真听取群众的反映和呼声,第三步要研究群众的经验,同群众一道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1989年4月8日,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疗,经抢救无效,于4月15日在北京逝世。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壮丽人生,谱写了心在人民的不朽颂歌。

(星辰拍客 飞轮/摄)

  ——心在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在耀邦广场胡耀邦塑像前的石阶两旁,分别矗立着4个黄底红色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要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必须心在人民,利归天下。

  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镇里仁学校会师。20日清晨,起义官兵在里仁学堂的操场上整队集合时,胡耀邦与他的表兄杨勇就趴在学校围墙的豁口上看热闹。他看见一个面容清秀、长发掩耳,身穿白色土布褂子的高个子在队伍前声调高亢地说:“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因为老百姓在我们这一边,有了群众就有了天下……”这一刻在12岁的胡耀邦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听人们的议论才知道,那位“高个子”就是“毛委员”——毛泽东。当不满15岁的胡耀邦后来成为“红小鬼”追随毛泽东所从事的事业时,他就知道,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必须依靠人民,心在人民,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

  “我们纪念胡耀邦,就是要学习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引用胡耀邦曾题写的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从“红小鬼”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在60载的革命生涯中,耀邦同志始终如一,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严格要求,公私分明。

  耀邦同志有一个哥哥胡耀福,在家务农。1983年,岳阳县一位领导到浏阳县中和乡考察时,了解到他们家庭生活窘迫,于是好心将胡耀福的二儿子胡德资介绍到岳阳县物资局工作。这事被耀邦同志知道后,当即打电话到湖南省委,责令将胡德资辞退,还写信告诫胡德资说:“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到处求人办事,要在家安心务农,争做新时期的好农民。”为此,胡耀福特意上北京找耀邦同志理论了一番,大骂耀邦忘恩负义。“要是放在过去,我就是皇亲国戚。现在,家里日子不宽裕,有人关心一下怎么了?难道德资一个中学生就不能当干部?”耀邦同志说:“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并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胡耀福听后更加生气,怒气冲冲的说:“以后你在北京当你的官,我回浏阳当我的农民,我再也不会来找你了!” 因为这事两兄弟两年没有来往。直到1985年,得知耀邦病重的消息时,胡耀福才再去北京看望弟弟。一直到胡耀邦逝世,胡耀福老人一家都在家乡务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1992年9月胡耀福辞世。乡间农民送上一幅带着泥土气息的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作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耀邦同志这样告诫家人:“共产党员要求人家做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诺言。

(星辰拍客 想不到/摄)

  ——心在人民,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追求

  在耀邦故居,陈列着这样一副普通的家训对联: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2003年有一位游客来参观时,口头对上下联各改动了一个字,上联改为:身矮能容月;下联改为:位高不染尘。这修改后的对联,是游客对耀邦同志的评价,更是人们对耀邦同志高贵品格的赞颂。

  在参观胡耀邦文物馆时,胡厚坤局长介绍,就在耀邦同志逝世后的第5天,1989年4月20日,有位记者来到耀邦同志家,一走进他的卧室,就被屋内的情景惊呆了。卧室面积约15平方米,临窗的写字台上,放有三部电话机、一个普通的台历、一副老花镜和十几支铅笔,他生前所用的茶杯竟是装咖啡的玻璃瓶。掀开床单看,只见褥子上还打了补丁。揭开枕巾看枕头,枕头是用一件破旧的白色针织背心缝制的,里面填装的是一些旧布。耀邦住院前换下的最后一套衣服也摆放在卧室里:一套洗得已经褪色的灰色中山装、一件连衣领都已经发黄的衬衫、一双白色的袜子、一件有破洞的毛背心、还有一条也是由两只棉织裤缝在一起的。耀邦的生活秘书指着衣架上挂着的那一套蓝色隐条纹西装说:“这是首长生前最好的一套衣服,他只有会见外宾和开会、还有外出时才会穿。首长的遗体将穿这套西服,我们在准备遗体上所穿用的衣物时,才发现这套衣服已经穿脏了,前天才从人民大会堂洗干净取回来。”一个泱泱大国的总书记,一个为亿万人的富裕奋斗了整整60年的总书记,他的卧室就是这么朴素、这么简单,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老百姓。耀邦同志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廉洁奉公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这样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心在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更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追求。正如耀邦同志所说:“共产党人参加工作,不是为了享福,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追求人生的乐趣和价值。”

  在耀邦故里参观瞻仰的时间是短暂的,介绍解说的记忆是粗略的,即便如此,对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对灵魂的洗礼是永久的。耀邦同志说:“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对或者不对的最主要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对于一个党员特别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心在人民”,短短的4个字,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做起来太不容易了。一个政党,只要心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利益惠及人民,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心在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赞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将耀邦同志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福泽广大人民的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蒋集政,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