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 | 刘志宇:浏阳人的年味儿

绿色新闻 | 2021-02-22 16:20:38
星辰在线 | 编辑:丁虹

  浏阳人的年味儿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这是我们老家浏阳农村的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程序。

  书春联 “开怀尽是舒心事,极目皆为养眼图。”这是我父亲去年写的对联。 小镇的巷子尽处,一条窄窄的山道蜿蜒盘旋着,唱一支悠扬的山歌,通向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那是我儿时的乐园。十几栋砖瓦结构的小平房,有如一片片自由自在的云彩嵌入青翠的山林。 村里人回忆说,村里过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还是从我父亲考取县一中那一年才慢慢兴起的。贴春联那一天,小山村里的男女老少,几十口子人,将我老屋那小小的地坪围得水泄不通,都是来看我父亲写春联、贴春联的。

  “绝对不是大年初一,肯定是腊月三十。”村里老一辈人中,读过几年私塾的福爹十分肯定地一锤钉钉。从那时起,小山村里,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而且贴的都是我父亲为各家各户“量身定制”的春联。 刚刚跨进腊月的门槛,当校长的父亲,就更加忙了!父亲用他那小山村里独一无二的、自撰自写的对联,轻轻地拉开了小山村春节的序幕。

  父亲的对联,贴满了飘荡着年味的小山村。 几年前,父亲和小村庄左邻右舍相邀着,欢天喜地团聚在安置小区。住进小区的第一年,过小年那一天,父亲就和小区里的居民张罗着举办了小区居民团圆饭。团圆饭的前一天深夜,父亲自撰自书写了一幅对联,天刚蒙蒙亮,居民们就迫不及待地将对联贴到了大型红喜棚上,青紫的朝霞与深红的对联交相辉映着。 父亲作的对联,年年岁岁形相似,岁岁年年联不同。 照全家福 “快快快!穿上新衣裳,到大门口照相!”一声招呼,正在厨房里张罗着团圆饭的家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收拾收拾心情,梳理梳理发型,三步两步站在了家门口,父亲架好了相机早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图片均由星辰拍客 东方刚醒/摄)

  前几年,《浏阳日报》从几十年来我父亲团圆饭前照的全家福照片中,精心选取了四五张极具时代特色的全家福照片,用一个整版刊了出来。 我家最早的照片是1973年的“全家福&rdquo的希冀虽然只是一张黑白照,在那个年代可是难得的稀罕物。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他几十年教师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受贿”。

  父亲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详细叙述了那一次“受贿”的过程: 1973年我当毕业班班主任,专门约请永安街上的照相师傅来为学生照毕业相。我为照相师傅准备了名册,组织学生有条不紊地依次照相,我认为这是我班主任的职责,师傅却十分感谢我,执意要为我照张相,我的孩子都在围观,听说可以照相,便立刻围了上来,弹弹身上的灰尘,高兴地照了这张全家福。

  照片上我那四个孩子的穿戴当然是当时最好的,所以看上面还过得去,但下面就露底了:那四双脚就除了老四穿了一双露着脚趾的布鞋,其余三个全是赤脚。因为一放学,他们都有明确的劳动任务,而且要求具体:砍柴、喂猪、做饭、洗衣等等,不能穿鞋,也没有鞋穿。总之,这张全家福是我们一家六口当年的最好形象。 十几年以后,父亲有了他的第一台相机,此后,我家便有了团圆饭前照一张全家福照的春节必需环节,就像过春节看春晚一样。

  吃团圆饭 “谷爹”(这是村里人对我父亲的尊称”的几个孩子很听话,团圆饭都是几个孩子操办的。逢年过节,我们一家十多口人聚集到父母亲身边,有说有笑,热热闹闹,人人进厨房,竞相露厨艺,个个寻事做,争着干家务。父亲照例不进厨房,我母亲也想小露一手,但常常被婉言谢绝:“您就等着品尝吧!” 清蒸猪肘子这道菜,是我们小山村里团圆家宴上必不可少的一个菜,杀年猪时就预留好了的,吃这道菜寓意着吉祥如意。青菜和芋头也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打头菜,清菜寓意为清吉平安,芋头则寓示百事遇头(如意)。特别是最近几年,讲究绿色环保,这道菜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没有这道菜的年在我们浏阳农村就不成为过年了。 互拜新年 大年初一,第一个来我家拜年的肯定是二十几年来的老邻居——海哥夫妻, 海哥是我的邻居,准确地说是我父亲二十几年来的邻居,我们两家共一个墙面。

  “谷爹,给您拜年啦。”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还在梦乡里,海哥就来拜年了。年年如此,喜气盈盈。海哥的拜年声里充满着祝福,更多的是洋溢着满满的家庭幸福感。 海哥夫妇还没有坐稳,门铃又响了起来,来拜年的络绎不绝。 团拜是大年初一,我们小山村人刻入年轮的喜纹,也是山村里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过年的习俗,这个习俗将年味渲染得更加丰富多彩。

  岁月静好,在现在网络文明的冲击下,年味渐淡,正在老去的我们,似乎一切都可以从容面对,记性也越来越差,而家乡旧时的年味,始终让我念念不忘,刻骨铭心。也希望这种传统,绵延传承,成为子孙后代的希翼与向往!

  【作者简介】

  刘志宇,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中心校。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协会员、雨湖区作协副主席。多篇散文在《星辰在线》《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湖南散文》等媒体上发表。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