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加速转化”新高度 湖南出实招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星辰在线7月23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孙烨)7月23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星辰全媒体记者 孙烨 摄)
发布会上,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介绍,“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主要有三个特色。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提出强化高校成果转化绩效考核,发布高校成果转化指数,建立转化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畅通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职称晋升通道等,进一步激发高校及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促使高校及科研人员“积极转”。提出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落实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政策,健全科研人员兼职取酬制度,建立尽职免责制度等,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自主性,优化成果转化操作流程,消除转化参与人员顾虑,鼓励高校及科研人员“大胆转”。提出支持高校设立持股平台,引育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等,进一步优化高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高校成果转化质效,确保高校及科研人员明白“怎么转”。提出建立对市州和园区的成果转化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技术成果进场交易平台,丰富金融支持模式,强化企业承接能力等,着力破解成果转化供需“困局”,推动地方、园区和企业“会承接”。
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无形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若干新举措。如开展高校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横向科研项目认定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研发团队更多开展需求牵引、市场导向的科研创新,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又如实施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管理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明确横向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达项目经费的60%、结余经费视为成果转化收入、由研发团队自主使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从“行政控制资产”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
三是突出操作落地。一揽子提出配套实施的“一体系三指引”,进一步明确高校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边界,提升“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的可操作性。如在尽职免责方面,提出了《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操作指引》,明确规定责任主体、尽职免责范围、负面清单、禁止行为等。
据了解,湖南省内高校集聚了全省近70%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近40%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承担了全省近60%的科技计划项目,产出了全省近80%的国家科技奖,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自2020年以来,湖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进展。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76%,达到近4000亿元,占GDP比重从不到1.8%增至近8%,在全国排名由第15上升到第6。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占比从42%增至51%,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稳步提升;政策层面持续完善,省层面颁布多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等,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热情。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陈政清主持完成的“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榜样;市场服务不断加强,省技术成果进场交易平台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等举措有力支持科技成果落地。科技园和孵化载体的转化功能提升,中南大学科技园孵化科技企业650家,培育了8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湖南科技创新生态培育了活力。
湖南高校在前沿领域如材料、制造、计算机等的科技积累,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支持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取得显著成绩,但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政策落地差距、技术合同占比不高等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已在今年6月出台《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政策,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努力。
朱皖表示,省科技厅将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联合教育、工信、财政、人社等部门,从“政策解读、业务指导、督促落实、总结宣传”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尽快落地见效。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