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都市新闻 | 2024-09-04 20:05:13
星辰在线 | 作者:龙莉编辑:丁辰欢值班主任:邓婷值班编委:郑文新

  勇担社科使命 汇聚改革合力——长沙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8月26日,长沙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举行。研讨会上,11位省市社科理论界专家代表作研讨发言。为更好地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动力,现将11位专家文章摘录如下,敬请垂注。

  从“三看”把握全会核心要义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左宏

  一、对比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比看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两次全会《决定》的异同体现在以下方面:从脉络传承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从改革高频词看,“改革”“人民”“制度”等频次较10年前变化不大,“机制”“治理”“科技”“安全”较10年前翻了一番以上。从牵引主线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主一次”两条线。“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条“不变”的主线;“新动能的需求与新制度的供给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变”的次线。

  二、归纳看:“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于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作简要梳理。一个主题,即中国式现代化;两个重要节点目标;“三个更好相适应”的实践方向;“四个迫切需要”的战略考量;“五个注重”的鲜明特点;“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七个聚焦”的战略重点。这七个方面非常精炼地概括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核,便于我们学深悟透。

  三、落实看:长短期铺排重点改革事项

  着重谈一下经济体制领域的重点改革铺排,用“六从六找”的思路来找小切口的关键改革,推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等系列改革。例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应争取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在土地、技术、资金、数据、劳动力等方面激发市场活力;再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是国家的重要布局,也是湖南所能为国家改革探路的重点方向;又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能否通过改革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场景创新构建大型中试基地,把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闭环等。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中国(湖南)自贸区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谢锐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举措,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自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沙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排头兵”作用,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3项。其中,入选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1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1项,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介2项,获国家部委推广7项。从优化投资管理、提升贸易便利化、完善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引育等方面为推进内陆地区制度型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一是创新要素支撑,全力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各类资金池业务,拓展电子支付服务渠道,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拓宽国外地理标志在华获得保护申请指南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

  二是扩大开放合作,全面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对非经贸平台,打造中非经贸交易中心、中非供应链服务中心等。提升通关管理效率,简化特定品类进口货物检疫措施、降低通关成本、健全海关监管执法措施,扩大预裁定申请主体范围。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建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加强与境外国家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数据交换系统试点项目等。

  讲好六个故事 全面提升湖南国际传播效能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导 王海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湖南而言,就是要提炼展示湖湘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六个故事,全面提升湖南国际传播效能。

  一是讲好湖南创新引领故事。发挥湖南“工程机械之都”、四大实验室等优势,提升我省科技品牌竞争力。利用各种传播资源,及时报道创新发展成就,打造“制造名片”和“种子名片”。

  二是讲好湖南开放崛起故事。有关部门牵头制订国际传播工作管理办法,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充分发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高端平台的作用,总结开放强省的典型案例,讲好开放崛起的湖南故事。

  三是讲好湖湘传统文化故事。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求实图强、经世致用”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的共情性,应将其挖掘提炼,实现“湖南元素”的“国际表达”。

  四是讲好湖湘红色文化故事。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应发挥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使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以“理论研究+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社区行动”一核五驱的项目模式,将“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品牌擦得更亮,向世界传扬雷锋精神。

  五是讲好湖南文创旅游故事。积极推动湖湘文化走向国际,打造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为主的“文化名片”。发挥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优势,塑造湘绣、湘瓷、湘茶、湘菜、湘书、烟花等文化品牌IP。持续开展“锦绣潇湘”境外推介活动,办好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打造“生态旅游”名片。

  六是讲好湖南“脱贫和乡村振兴故事”。充分发挥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榜样效应,讲好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中国实践故事。推介魅力湘西、大美湖南,创作更多优秀的外宣作品,讲好湖南“脱贫和乡村振兴故事”。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长沙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张四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长沙蓝”“星城绿”“湘江清”已成为常态,但面对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仍需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筑牢“绿色根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改革基石。一方面,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长沙市核算体系,以全面科学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情况。

  二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效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改革关键。责任体系方面,推动建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例如长沙设立各乡镇(街道)生态事务中心,打通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最后一公里”。监管体系方面,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市场体系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在湘江流域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

  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增进“绿色福祉”。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改革重点。一方面,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导激励长沙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如完善绿色税制,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征税,对绿色低碳企业优惠。另一方面,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利用长沙本地水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四个趋势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谢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用下,如何认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般而言,技术革命会直接对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影响,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爆发的直接驱动力。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正在对经济社会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产业发展生态。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出数智化、融合化、绿色化和网络化的四大趋势。一是产业数字要素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引领产业升级方向,数字技术对各行各业进行了广泛的渗透和深度的融合,数字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同时产业数字化转型形成竞争新优势,代表了产业高级化的方向。二是产业融合化发展。产业融合的前提是技术融合。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产业融合的起点,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最终改变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面貌,形成一种新的制度创新。三是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产业发展面临前置性生态环境约束,而数字经济又存在“绿色悖论”。因此,绿色低碳发展必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四是产业组织网络化平台化演化。管理和市场组织模式由工业经济时代纵向一体化和垄断竞争方式向网络化平台化共赢共生的生态系统方式演化,产品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组织模式向满足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弹性生产组织模式演化,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化变革,平台型企业将成为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彭新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这释放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强烈信号,同时给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科学方法论。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重要路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处于微笑曲线两端,代表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进一步地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越高。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50%以上,欧盟大概有40%,而目前我国仅有18%左右,潜力巨大。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推进长沙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垂直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依托核心技术、关键产品、要素配置等方面优势,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设计、远程诊断、智能物流等创新型服务。二是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在节能环保、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清理不合理的经营主体准入限制,放宽从事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权比例、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三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制造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于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生态环保、数字化赋能、贸易支持、品牌专利保护与推广营销、商务服务、售后运维服务等业态。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融合发展,比如金融业与资信评级行业的融合、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融合、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等。

  推进长沙市城乡融合改革的三点建议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 陆福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明确了改革方向。长沙市城乡融合发展源于多年前的城乡一体化实践,起步早,且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城乡融合改革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做好一个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当前长沙需要做好一个城乡融合的总规划。进一步改变“重城轻乡”的传统观念,调整布局全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下好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

  二、激活三大融合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推进“人、地、钱”资源要素城乡流通融合的新动力。一是发挥优势公共资源带动力。推进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地铁轨道交通资源等向县市延伸拓展。二是激发科技创新引领力。加快推进各类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的资源落地,推进产业基地与研发中心对接,突出高新科技引领。三是强化产业融合支撑力。推进产业链城乡对接,打造一批城乡三产融合的院士产业,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为城乡融合提供产业支撑。

  三、建立五项融合机制。一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改革,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二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创新机制。加快农民经营制度、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农村居民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三是“和美湘村”联城融城机制。把“和美湘村”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构建城乡共建共享“和美湘村”机制,激发城乡融合功能。四是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探索建立功能区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各功能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各功能区均衡融合发展。五是全员参与机制。着力数字、智慧长沙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打造全民参与城乡融合的共建共享大平台,凝聚各方主体力量。

  从三个方面认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研究员、数字贸易系主任 张谦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从“为什么干”“要干什么”“该怎么干”等方面,深刻学习领会。

  首先,“为什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可以清晰看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这些要求和目标反映了我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制度建设要求的持续提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脉全球变局、立足中国现实,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优势更好结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通过全方位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市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怎么做”才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李卫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全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成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建立和建设新社会、领导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必须形成统一的步伐、一致的行动,掌握对各种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社会活动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

  从实践逻辑来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40余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要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让“最具幸福感城市”更有民生温度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张凯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其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了民生建设的高度与力度。

  所谓高度,是指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位置。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如在“七个聚焦”里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所谓力度,是指突出问题导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要把握其精神实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让长沙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更有民生温度。

  把握民生保障的本质要求,开拓共同富裕新境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低、扩中和调高”,其中“提低”,即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关键。为此,需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长沙经济发展较均衡、城乡收入差距小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把“无差别城乡”作为长沙的一张新名片,着力打造,开拓长沙共同富裕新境界。

  把握民生保障的时代要求,建设幸福城市新高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沙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生建设要从“有”向“优”进一步提升,建设品质化民生,如加快打造儿童友好、青年发展、残疾人温馨、老年关爱型城市,特别是提升托幼、养老、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建设幸福城市新高度。

  以改革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长沙学院法学院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宋玲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应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以高水平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规范引领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完备的制度供给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长沙立足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市场经营主体需求,持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积极回应营商环境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下一步需加大重点领域立法供给。紧扣党中央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及时跟进营商环境建设进程,兼顾现实可行与前瞻发展的需求,着力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先行先试,更好促进、规范、保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质效。政府依法行政,坚持为市场经营主体和商事活动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我们应对接企业需求和开展政策创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和创新力的“加法”,合力将地方制度和政策转化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和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落实各类惠企惠民政策、帮助企业把控法律风险、有效解决民众诉求的重要途径。为此,应不断整合优化律师、公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依法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搭建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园区服务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商事调解、人民调解等便捷法律服务。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