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 | 王宏:靖港东望尽铜官

都市新闻 | 2025-01-20 19:26:06
星辰在线 | 作者:王宏编辑:周湛值班主任:陈贝贝值班编委:林之乐

(铜官窑古镇。)

      铜官和靖港,就像多情湘女的那双眼眸,朝朝暮暮,同览湘水南来,共看碧波北去,眉眼含笑,宛若星月。

  同为千年古镇,一个伫立湘江东岸,相传汉武帝时期在此地设立专司采铜之官职而得名,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凭借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千年陶都、十里陶城而闻名天下,铜官籍工人运动先驱郭亮将革命火种引到家乡,映红了这片天空;一个端坐湘江西畔,原名沩港,因唐朝名将李靖驻兵于此百姓得之而改名,曾国藩水师屡败屡战的故事肇始于此,民谚“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烛照了昔日“小汉口”之繁荣,举目处,水乡丰饶。三十多年来,我往来于东西两岸,一次次告别和回到故乡铜官,一回回在靖港停留和转身,这双眼眸,鲜活了一个个晨昏,照亮了两条路,一条伸向昨天,一条绵延远方。

  我喜欢站在靖港看日出铜官,当鱼肚白的天幕渐渐涂抹亮色的时候,红里藏金的阳光喷薄而出,铜官的一幢幢旧房子,一片片老建筑,就像刚梳洗完毕的健硕男子,挺立江畔,迎着清新的风,气血充盈,精神抖擞,从曾经的全国五大陶都之一,到今天的铜官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春,从未散场。临江的石壁,湘江浪涛千淘万漉,依旧勇立浪头。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房屋,或灰或白、半明半暗,不能说整齐不乱,却似乎错落有致,或绿或黄的琉璃瓦屋顶,绽放在一簇簇老房子中间,为沧桑沉灰的古镇刷上一层亮彩,像是时代的阳光唤醒了古镇青春,灿烂了天空的朝阳,让波光粼粼的湘江水跳跃着生动的音符。

  烟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烟囱,如一支支握稳竖直的巨笔,正在沉稳书写着时代的长卷,又像一根根坚不可摧的擎天柱,撑起铜官这片历史的天空,虽然早已不再冒烟,但这是记忆、是见证,更是传承、是脊梁,红砖砌筑,没有粉刷,素颜示人,砖影圈圈,犹如老树年轮。铜官国际陶艺村,雄踞江岸高岗之上,一片旧厂房爬满藤蔓植物,绿意盈盈,却藏不住岁月的斑驳。瞧去,眼前这座烟囱,背靠云母山,胸怀湘江水,顶天立地,其高其雄,定然配得起它上面这句话:“让铜官走向世界,请世界来到铜官”,宽广、自信、昂扬,须用直立、仰视的姿势久久端详。

  这不,古镇老街区北边不远处是铜官港,2000吨级、3000吨级杂货泊位,45吨巨型门座式、龙门式起重机,车船轰鸣,涛浪沉浮;大型码头、仓库、堆场、道路,气吞山河,气象万千。目之所及,港口物流中心,现代工业园区,共同托举起一个宏阔气派的新铜官。铜官,畅行湘江,直通洞庭,挺进长江,登上长江经济带的大舞台。我站在靖港的大堤上眺望铜官,南边是厚重的历史,北边是蓬勃的今天,古岸古墙、老街老厂,仿佛从历史的深处醒来,如一位饱经沧桑的白发长者,看着孙辈们一个个活蹦乱跳、茁壮成长,密布的皱纹里,笑容悄悄溢出来,幸福、喜悦,还有希冀。

  靖港东望尽铜官,初观、久视、细思,古意连着新韵,陶瓷老街区连着工业新园区,思绪的跳跃是巨大的,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不过是江畔那片田园的消失,儿时清晨陪母赶集之路,原本十分清晰,可今天,除了湘江和那片尚存的老房子,都找不到参照系了。再也没有,铜官造纸厂前矗立如山的芦苇船,也没有窄街石板路上“嗒嗒”的马蹄声——马车驮着坛坛罐罐出厂了。随着南边不远处许广高速公路桥、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坝顶桥相继通车,铜靖之间的汽车轮渡、客运轮渡,不知何时消失在时代的浩渺烟波里,徒剩两岸旧码头,惊涛细浪间,回味悠悠岁月。

  节假日,总有远方归来的游子朝旧码头慢慢行走,向着江面和对岸寻找着什么?对了,我看出来了,敢情是找寻一艘艘载满大小车辆的汽车轮渡,装满旅人和菜农的客运轮渡。不止一次,我也不由自主地这样寻觅。

  【作者简介】

  王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