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长沙城墙砖 “归乡” 长赣情深续写江湖文脉

都市新闻 | 2025-07-05 22:56:11
星辰在线 | 作者:张奇涛 田也编辑:黄茗淏值班主任:陈贝贝值班编委:王重浪

  星辰在线7月5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张奇涛 田也)沉睡数百年的明代长沙城墙砖,今日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7月5日上午,由长沙市社科联联合赣州市社科联主办的 "长赣情深・江湖相见" 赣州宋城文化走进长沙系列活动,在长沙市图书馆拉开帷幕。正是在长沙市社科联的积极推动与促成下,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得以落地,一块镌刻着“长沙府提调官经历高耀司吏杨原善长沙县提调官典史张斌典史胡贇”的明代城墙砖,由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正式捐赠给长沙图书馆,为赣湘两地文化交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块砖的“回家路”:藏着长沙人的历史使命感

  启动仪式现场,当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代表滕清安将这块青灰色城墙砖郑重交到长沙市图书馆负责人手中时,展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砖身虽历经岁月侵蚀,表面的“双钩空心字”却依旧清晰——笔锋流转间,线条如铁画银钩,将六百年前长沙府、县两级官吏的名字永久定格。

  “这块砖,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款采用双钩工艺的铭文砖,从北宋到2013年,我们收集的60多款同类砖中,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技法。” 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坚的话语里满是敬意。作为这块砖的原所有者,他坦言,最初被其吸引,既是因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因砖中藏着的“长沙精神”:“本可仅作标记,却偏以极致工艺留存品相,这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历史使命感,让人心生感动。”

  砖上的铭文,如同时光密码。“长沙府提调官”“长沙县提调官”等字样,清晰还原了明代长沙城垣营建的管理体系;而“双钩空心字”这一超常规的工艺,更印证了当年长沙工匠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长沙市社科联(长沙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赵景利表示,“它不仅是一块砖,更是长沙人精工守业、文脉相传的活化石。”

(明代长沙城墙砖拓片)

  一场展的“江湖约”:长赣共绘文化长卷

  此次城墙砖“归乡”,并非孤立的文化事件,而是“赣州宋城文化走进长沙”系列活动的重要篇章。启动仪式上,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还向长沙图书馆捐赠了拓片长卷,两地社科联领导共同拉开卷轴,正式开启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

  长沙市图书馆四楼展厅,“寻迹千年 宋城拓影”展览同步开展。110块展板、66块铭文城砖(含36块宋代砖)静静陈列,从北宋到民国,从“粗放记事”到“艺工融合”,勾勒出赣州城墙的千年变迁。其中,那块“归乡”的明代长沙砖被置于核心展区,与赣州宋城砖相映成趣,恰似赣江与湘江的水波相遇。

  “从送拓片到送原砖,是情谊的升温,更是文化的共鸣。”赣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万春的话道出了两地心声。活动期间,《赣川望郡——赣州城墙历史与铭文城砖研究》新书分享会、客家传拓体验等活动将陆续开展,让长沙市民近距离触摸宋城文化的肌理。

  一脉情的“续新篇”:江湖相望 文脉相融

  赣江与湘江同属长江水系,赣州与长沙自古便有“江湖之约”。此次宋城文化走进长沙,让沉睡的文物成为纽带,将这份缘分续写得更加深厚。

  “它从长沙的土壤中诞生,在赣州的岁月里沉睡,如今回到故乡,是两地文化根系相连的最好证明。”长沙市图书馆馆长感慨道。现场,不少市民驻足砖前,细细辨认铭文,仿佛在与六百年前的长沙工匠隔空对话。来自赣州的传拓技艺传承人赖婷正指导市民体验拓片,墨香里,赣湘两地的文化基因悄然交融。

  从一块砖的“归乡”,到一场展的“相逢”,再到未来更多的文化互动 ——“长赣情深”不止于口号,更在文物对话、技艺传承、学术交流中,成为流淌在江湖之间的生动注脚。正如展览中那块明代长沙砖所见证的:跨越时空,匠心不灭;江湖相望,文脉永恒。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