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明:抗疫淬炼中国自信

精品文库 | 2023-04-11 17:33:12
星辰在线 | 编辑:王闻扬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事实上,从非典疫情到汶川地震,从全球金融危机到埃博拉疫情,一次又一次对灾难性重大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张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一次又一次淬炼了中国特色社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而这种生命力和优越性所呈现的中国优势正是“四个自信”的根基所在。“四个自信”就是中国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更加坚定中国自信,以中国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中国之治新实践。

  一、抗疫斗争是中国优势的实践验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中央一声令下,全社会迅速从春节假期切换到抗击疫情的战时状态,全国4.2万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湖北、驰援武汉;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在10天内高标准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迅速大规模改建10多家方舱医院;数以百万计的防护服、口罩、负压急救车等大量急需医疗物资在半个月内实现了十数倍增长;国家财政投入上千亿资金确保人民群众不因费用而耽误救治;全国上万名科研工作者快速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发出诊断试剂盒,多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研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严防严控、群防群治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充分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

  之所以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疫情暴发,主要是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抗疫斗争的果断决策和科学部署,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救治率;得益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为夺取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阶段性和最终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得益于包括医护人员、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舍小家为大家,勇赴“疫”线的情怀与担当。归结一点,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抗疫之路的必然结果。中国抗疫斗争的实践,也以雄辩的事实有力地向世界证明,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类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中国优势是中国自信的根基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一论断清晰地勾勒出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新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如非典疫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埃博拉病毒以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迎难而上,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优势,特别是关键之时中国优势更加显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崛起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以往任何大国崛起都不同的道路,不是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谋求霸权,而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同中国道路、学习中国经验、借鉴中国方案,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为此,中国能自信,中国当自信。

  ——党的领导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自信的根本力量正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而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是历经磨砺艰难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大限度统一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意志和利益,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高效有力地办成大事,才能防止国家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保证国家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好又快前进。

  在抗疫斗争中,全国各省区市相继依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紧急动员起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汇聚转化成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这种全民动员、全民参战的做法,最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扩散,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领导,是很难做到的。正如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指出的:“中国政府深知,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中国非凡而果断的决策得到了中国人民非凡而积极的响应,这是政府与人民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经典案例。”疫情防控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其他艰难险阻同样如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面对治国理政中的各种复杂考验和突出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使命,发挥了领航中国的特殊优势,成为中国自信的根本力量。

  ——制度优势是中国自信的基础。制度的好坏优劣,实践是最好的裁判员。西方国家面对疫情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使然;中国的抗疫斗争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使然。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意志坚定,决不动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全世界唯一拥有所有门类的健全工业经济体系和覆盖城乡近14亿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通过70多年的实践成就得到证明。

  通过这次抗疫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国采取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措施,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同时又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加大政策调节力度,迅速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背后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所积累的雄厚实力的释放。正如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行动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树立了典范,为国际社会应对传染病危机、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重要借鉴。在这种实践对比中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自信的基础。

  ——实践经验是中国自信的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新中国70周年,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在咫尺。事实上,正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也积累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自信正是深深植根于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经过历史的积淀提炼、比较鉴别而支撑起来。

  仅从对抗传染性疾病疫情来看,与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相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中国,已经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且在疫情发现、防控与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与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两大支柱,17年以来,中国有效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等一系列全球性突发疫情,有力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历史经验同样已经证明,尽管经历了特大洪水、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一系列突发重大灾难事件,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丰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大。这些经过检验的实践经验,为中国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中国自信是中国之治的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还贵,中国自信就是中国之治的力量之源。可以预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必将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而面向未来,要更加坚定中国自信,以中国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中国自信把准中国之治的前进方向。抗疫斗争胜利在望,但是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已走到关键之处,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出强烈的前瞻思维与理论自觉。抗疫斗争实践再一次验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完全能够把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绝不会因为疫情而打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步伐。然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大考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诞生起就饱受非难,甚至被人唱衰。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和清醒的思想自觉,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克服路径依赖的惯性、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既坚决抵制改弦更张的错误主张,又注意纠正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确保中国之治的前进方向始终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上。

  ——以中国自信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事求是来看,抗疫斗争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大考,既凸显了中国优势,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在从前苏联“防疫站”模式转向美国“疾控中心”模式的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简单照搬、“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各级传染病医疗机构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是不是之前我们盲目借鉴西方市场化思路推行医改造成的后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不管结论如何,有一条可以肯定,我们要实现的中国之治,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没有可以简单类比的样板。

  迈向未来的征程,还将遇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各类风险和挑战。要实现中国之治,必须树立中国自信,以中国的治理理念、方式、路径解决中国问题。从当前来说,就是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针对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长远来说,就是要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建构的13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实化。比如,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为以公立医院、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队” 在抗疫斗争中担当起主力军作用,共同姓“公”意味着实施短期转产、集中攻关等一系列生产调整过程中,可以减省大量交易成本,实现优势资源的迅速集中布局;又比如,因为有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动员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进入全天候工作状态,支撑起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这些具体制度,都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坚持并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起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体制机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巩固发展。

  ——以中国自信提升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法治是实现中国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这次抗疫斗争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依法防控:在国家层面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为实施各类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提供了法治依据。同时,依法打击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将捐赠受赠、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等都纳入法治轨道,避免朝令夕改、进退失措,有力规范了疫情防控秩序。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为提升疫情防控效能提供了法制保障。

  以不断增强的中国自信提升中国之治的效能,就是要充分张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满怀的中国自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使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中国之治的效能显著提升。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一致,提升中国之治的效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各分层对接的关系,协调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和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确保国家治理体系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形成提升中国之治的整体效能。其重点在于,要切实提高制度意识,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社会氛围;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具体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效能。这样,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和效能提升,反过来又为增强中国自信注入新的动能。

【来源:长沙晚报网】

标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