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大医》
推荐理由:
《大医》是马伯庸在2022年下半年出版的一套历史小说。这本小说采用的是一种“三明治式”的创作方式:故事的大走向符合真实历史,故事中的小细节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在这两层真实中间,用一些虚构的人物和小桥段来推动故事发展,让情节扣人心弦。
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位刚刚来到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方三响、孙希和姚英子。除了年龄相仿、职业相同外,他们三个人的出身和性格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方三响生在东北农村,十三四岁时在战争中成为孤儿,所幸被红十字会的外国教士救下。无依无靠的他,选择成为红十字会的约定生,也就是接受红十字会的医学教育,毕业后到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只上过三年私塾的他,靠着一股倔劲读完医科,还学习了英文、德文和拉丁文,成为一名不错的医生。
孙希也是孤儿,不过他家在广东是书香门第,所以他自幼被一位家族世交抚养。那位世交后来做了清朝驻英国的公使,孙希也就在伦敦长大。后来,那位公使把他推荐到京师大学堂医学馆(今天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学习,毕业后又让他来到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工作。
姚英子的父亲是上海滩的著名商人,所以她是生长在上海的富家千金。她性格开朗,天生热爱冒险,一次偷偷开着爸爸的汽车出门撞上了电线杆,出了车祸,幸好被路过的医生救下,从此立志自己也要当一名医生。她毕业于上海第一家女子专科医校,校长是一位传奇的女士张竹君。张竹君是当时中国极少数的女西医,她为了争取女性在医学界的平等地位,只身来到上海,创办了一家专门培养女医生的医学院。姚英子在张竹君的培养下,坚信女性要争取独立的地位,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事业。身边一群男医生限于当时的观点,多少有些轻视她,所以姚英子心中暗暗较劲,要靠自己的努力打破他们的成见。
这部小说的背后,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和一群真的为中国奉献自己心血乃至生命的人。马伯庸说,他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也是为了这一段历史和这一群人。借用爱因斯坦评价甘地的一句话:“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他说,如果读者读完这部小说,有兴趣去搜索一下诸多大医的事迹,那他就算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