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时代之光丨许晨:赴汤蹈火——致敬应急救援尖兵“火焰蓝”

时代之光 | 2024-12-20 09:53:59
星辰在线 | 作者:许晨编辑:周婷值班主任:黄斯达值班编委:唐小涛

赴汤蹈火

——致敬应急救援尖兵“火焰蓝”

文|许晨

              

一次历史性的“转身”

                         

  2018年11月9日上午,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华灯璀璨,鲜花盛开,气氛庄重而热烈。红色背景板上,一行金黄大字分外醒目——“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

  身着新式制服的消防救援指战员整齐列队,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候授旗仪式到来。“11·9”,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注定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也注定是20万消防指战员永远铭记、永志不忘的历史性时刻。

  时针指向10时30分,授旗仪式开始。庄严激昂的歌声,如同大海的春潮汹涌澎湃。仪仗队员护卫着一面崭新的中国消防救援队队旗,英姿飒爽、目光坚毅,迈着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

  敬礼。交接。严阵以待。

  高扬的旗帜,昭示恢宏的事业迈上新起点,也映照忠诚的队伍整装再出发。“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训词响彻大厅。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熊熊烈焰里,消防指战员向火而行、奋勇向前,用逆行背影开辟一条条救援通道;滚滚落石前,消防指战员星夜驰援、深入震区,用科学施救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

  由此,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他们从“橄榄绿”走到了“火焰蓝”,成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肩负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使命。

  改革转制,从这一天起,森林消防将士脱下一身“橄榄绿”,换装为消防救援的“火焰蓝”服装——因为火焰在最高温度的时候,呈现的是蓝色而不是红色,所以把火焰蓝当作消防员的象征色与主色调。它体现的是这支队伍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责任,象征着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热情和决心。

  甲辰龙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节,我从遥远的黄海之滨来到了西南边陲名城——昆明,此时大江南北已是天气渐热的初夏,街头巷尾裙裾飘飘,而这里依然是绿意盎然、和风徐徐,不愧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此次所为何来?

  说来有缘,去年我应有关部门邀请前往重庆北碚区参观采风,登上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风景区缙云山游览。这里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就在2022年8月,一场特大火灾从天而降,漫山遍野火浪翻滚,熊熊烈焰照红了天地,迅速向缙云山主峰延烧。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奋力扑救,无数志愿者冲锋在前,眼看着富有珍贵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的“缙云胜境”,即将被可恶的火舌吞噬……

  危急时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千里驰援,如同天兵天将一样,在社会各界支持配合下,挥汗如雨日夜奋战,奋不顾身逆向而行,一举消灭了嚣张一时的火魔,缙云山重又展现了它的美丽与安宁。

  性情直爽火辣的重庆人赞不绝口:“啷个好样的,云南消防哥!我们咋也弄不灭山火这个龟儿子,你们太给力了,上去三下五除二,搞定了!真是太感谢咯,谢谢咯!”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要说谢,那是要谢大家给了很好的配合,山路那么难走,你们骑着摩托送水送饭,还送消防员上火场,摔倒了爬起来接着上。这是咱们共同的胜利啊!”

  是的,在那个难忘的8月里,重庆山火大扑救,专业消防队伍和当地志愿者的联合作战,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当消防队员们撤离时,全城欢送,感人至深。人们争相握手拍照,将一篮篮煮鸡蛋、一包包火锅底料,不由分说地放进消防车,出城几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两三个小时。

  正是听到了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对“云南森林消防”这支队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支特别能战斗、特别受欢迎的队伍。

  机会说来就来了……

  这天上午,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的湛蓝,路旁的花草树木尤其显得碧绿清新,其中有一种蓝紫色的花朵,犹如普罗旺斯薰衣草一样漂亮,这就是昆明有名的蓝花楹树花。穿过洋溢着醉人花香的街道,我们来到位于省城五华区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受到指战员们的热情欢迎。

  “谢谢!我是慕名而来的。”在接待室里,我如实而言,“实在讲,一说起消防,人们大多看到的是城市救火,对于森林消防并不太了解,如果不是被你们援助重庆的事迹所吸引,我对此可能还是陌生的。”

  “其实对我们来说,重庆打火还不是最大最难的,只是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年富力强的负责人真诚而亲切地表示,“请你们先看看专题片和展览馆,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这支队伍了!”

  “好的,一定好好看看。我也是部队出身,曾在原济南军区空军某部服役十几年,关于森林消防,看过有位部队作家写的兴安岭大山火的报告文学,说身穿红色消防服、手抱风力灭火机的消防员是‘红孩儿’,印象很深。”

  “嗬!越说越有缘了,我们总队就是从大兴安岭来的,前身是抗美援朝威震敌胆的15军,回国改成空降兵后,一部分转业成东北森警,参加过那场震惊中外的扑火战斗。如今扎根西南高原30年,转制也有5年多了,又发生了许多新的故事。我不多说什么了,你自己看吧,会有很大收获的。”

  原来,英雄的血脉汩汩流淌,英雄的气概从未远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那诞生了“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上甘岭阵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威震敌胆。凯旋后,因在战场上打出了国际知名度,1961年3月14日,中央军委综合各种考虑后,决定将第15军改建为空降兵军,也就是空中快速战略反应的“伞兵”。

  此前一年的1960年3月,当时的林业部东北航空护林局以解放军2721部队伞兵教导室抽调的122名官兵为基础,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现嫩江市)飞机场成立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航空总站机降中队,成员多是从全军抽调的战斗英雄和模范班排。现在合并编入空降兵第15军,进而成为驻守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森林警察机降支队,是我国第一支专业的航空护林队伍。

  在黑土地上的30多年,他们发扬我军空降兵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翱翔蓝天,奋战林海,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1987年5月,在奋力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这些“红孩儿”紧急机降冲上最前线,一身橘红色战袍惊天动地,威名远扬。

  那些世人交口称赞的勇斗火魔、所向披靡的“红孩儿”,就是对他们奋战火场英姿的真实写照和崇高赞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们肩负重任,告别故土,转战彩云之南。

  云南,简称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表明云南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有“七彩云南”之称。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苍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享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森林面积超过3亿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04%,全境从南到北跨越8个纬度带,发育着丰富的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及草甸,森林蓄积量15.48亿立方米。长期以来,云南省广袤的森林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由于地处边疆,社情复杂,农林交错,山高谷深,这给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带来了巨大困难。尤其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造成了西南地区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更极大地增加了火灾的威胁。

  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这里急需一支专业的防火护林队伍。经过多番考察,云南省人民政府政府请求把当时林业部直属机降支队调来云南驻防,以缓解云南省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他们在扑火经历、技术装备等方面,均战功赫赫,完全可以胜任。

  1993年10月5日起,林业部直属森林警察机降支队正式移交云南省,并于当年12月份进行全面搬迁。

  调防云南的命令一下达,支队官兵心里就翻腾开了——从东北到西南,相隔十万八千里,完全是个陌生的概念。黑龙江森警指战员大多是东北人,举家南迁,除了感情上难以割舍之外,生活上适不适应呢?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延续着人民军队作风和传统的森林警察队伍,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他们毫无二话,整顿行装按时乘车南迁。

  毕竟远离故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列车即将启动时,车站上被前来送行的亲属、群众和驻防所在地的政府人员围得水泄不通,告别的话语一声声,深情的拥抱一次次,大家难分难舍。

  多年后,时任武警云南森林总队副总队长的盛志行回忆说:“故土难离,特别是面对父老乡亲,那种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亲情所至啊,难以割舍;责任所系,又不能不走,我们当然选择了服从,选择了需要……”

  “呜——”一声汽笛长啸,列车缓缓开动了,越开越快,越开越远,家乡在一次次回望中渐渐远去了。官兵们忍住泪水,告别亲人,随同开往云南的列车,来到了那片陌生而热情的红土地,开始了守护南疆森林的新征程。

  万里迁徙,从头开始。

  抵达昆明之后,他们的番号改为云南省森林警察支队,由于时间仓促,营房尚未完工,他们只能租住在一些民房里。然而,他们不愧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走来的英雄队伍,迅速克服了生活不适、情况不熟等困难,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适应性训练和防火值班当中。

  东北气候寒冷,节气分明,一入秋冬就是冰天雪地。而“彩云之南”呢,则是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的多季节并存。既有热带雨林地区,又有四季如春的春城,还有常年不化的高海拔雪山。

  首个挑战就是适应高原地区的生存环境,安全高效地完成灭火作战任务。指战员们憋足了一股劲头,一定要打个“开门红”!

  不久,昆明地区安宁市发生的一场火灾,给这支初来乍到的部队带来了考验。随着一声号令,身穿橘红色消防服的战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向火头扑去。

  战斗中,时任中队长的林松带领20多名指战员正在集中精力打火,背后突然升起一股浓烟,火舌似毒蛇出洞,狰狞地冷笑着,悄悄地向前烧去。而一心扑在火线上的战士们,并没有觉察到周围发生的异常。

  此时,山里的风力陡然达到了六七级,林火在大风的助阵下变得更加猛烈,形成了“上山火”,呼啸着向山顶扑来。有个战士发现了,连忙报告:“队长,不好了,火从后边上来了!”

  林松回头一看,登时变了脸色。尽管他已是火场老将了,可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还是多少有点打怵。可毕竟自己是指挥员,此刻决不能慌张,他定了定神大喊道:“快走,跟我转移!”

  然而时间已迟,火头堵住了下山的路线。林松带领战士们挥刀抡斧,从火弱处砍出一片隔离带,而后拼命向安全地带转移。风狂火叫,浓烟滚滚,铺天盖地。地面被烤得滚烫滚烫的,大家穿着作训鞋感觉到像踩在烧红的铁板上,一个个直跳脚。因为没法把脚放到地上,只能来回蹦着。

  好不容易来到了一块空地上,打出避险区域,才算喘了一口气。他们足足被大火围困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脱离险情。很快,新的任务又下来了:转移到火场西线继续作战。

  就这样,经过十多天的分割围歼、殊死较量,这场危及省城昆明的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武警云南森林支队,在这次扑火作战中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这场火灾,给初到云南的森警官兵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深刻体会到在这里灭火作战的不易——艰险的扑火路线、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让战士们随时可能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更快适应高原林区的灭火作战任务,官兵们加大训练量,多方收集关于云南林区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交通道路以及林区内的自然情况。同时聘请地方林业部门常年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的专家,来部队进行理论辅导,传授高山灭火经验。

  时任武警云南森林部队政委的牛喜富说:“体能训练很重要,我们每天要进行5公里越野跑,爬一次山。因为我们是从东北来的,东北人来到高原,特别迪庆是藏区啊,开始会流鼻血的。经过大强度训练,3个多月之后就适应了。”

  是的,他们除了强化体力之外,还在驻地模仿山火制造一个个火场,训练钻火圈、跳火坑,摸爬滚打,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有了这种精神、这个劲头,什么样的“火魔”都不在话下!

  1996年,考虑到繁重的森林防灭火任务和西南林区承担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需要,云南省森林警察支队扩编成为武警云南省森林总队,从当初的200人,扩充到2000多人。

  实力壮大了,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他们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赢了一场场扑火战斗,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大西南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

  2018年,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武警森林部队、公安消防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支全新的人民队伍再次踏上征程。

  云南森林消防事业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9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碧空如洗,山林葱茏,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机关院内,一片庄重热烈的气氛,镶嵌在总队机关楼顶上的国徽图案熠熠闪光,“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标语格外醒目。数百名身着新式“火焰蓝”服装的消防指战员,整齐列队,肃立在楼前广场上。

  大门上方亮着一行红色大字: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挂牌仪式。

  上午9时许,挂牌仪式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帷幕。3名旗手护卫着崭新的中国消防救援队队旗,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全场人员注目凝视。随着主持人一声“敬礼!”,在场的全体指战员面向队旗,举起右手到帽檐处,神情端庄,庄严致礼。当木牌上的红绸缓缓滑落,现场响起了春雷般的掌声。

  时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总队长的齐兴彬致辞:“今天我们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总队发展建设将迈向新的历史征程。今后,总队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队伍的职责使命,传承好军队优良传统,坚持好双重领导体制,始终按照训词指示要求,加快队伍转型升级,坚决执行纪律部队建设标准,用完成任务的好成绩、文明之师的好形象,助力经济建设。”

  说着,这位从东北转战而来的老战士激动不已,眼睛里闪着亮光,似乎又看到了当年战斗在大兴安岭上的前辈们的身影,看到了征战西南高原的战斗姿态……

  总队下辖5个支队8个大队36个中队,驻守在昆明、保山、丽江、普洱、大理、西双版纳、迪庆7个州(市)24个县(区)。此外,总队还代管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广西、贵州机动队伍。

  着眼“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他们强力推进转型升级,在边境保山组建森林灭火跨(国)境救援队,在昆明组建特种救援大队,在各直管单位组建应急救援分队。同时,注重培养各类救援骨干,在森林消防队伍首届“火焰蓝”比武中,总队荣膺团体冠军。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各支队指战员迅速适应新的角色,无缝衔接地投入到灭火、抗震、防洪、搜救等应急救援战斗中去。在祖国的大西南地区逆灾而行、迎难而上,正像那首歌曲唱的一样:“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转制后,他们主要承担森林和草原灭火任务,辅以抗洪抢险和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职责。5年来,总队累计动用16.4万余人次,圆满完成210起灭火作战、112起综合救援任务,有效守护了滇桂黔三省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仅举几例,可见一斑——

  以身作盾筑防线。2020年5月9日,安宁市青龙街道发生森林火灾,总队出动449名指战员连续奋战6天5夜,成功将大火扑灭。共歼灭火头21个,扑打清理火线42公里,清理烟点2400余个,直升机吊水灭火1353吨,保住了北甸村等4个村庄、新立钛业等3个大型化工厂以及老成昆铁路货运线等重要目标。

  金沙江畔战火魔。2021年4月23日,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发生森林火灾,威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队出动740名指战员,历经9天8夜艰苦鏖战成功扑救,保卫了兰香村、河源村等6个村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

  震灾无情人有情。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27人受伤。大理支队及时出动114名指战员,第一时间到达震中展开救援。面对余震频发、滚石散落和危房倒塌的风险,对6个村民小组开展地毯式人员搜救,转移受灾群众464人,搭建帐篷136顶,抢运群众重要物资和生活用品1200余件。

  “空中之眼”保象群。2021年5月27日,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突然离家出走,牵动世人心。总队先后出动59名指战员,24小时守护象群116天,转场4州(市)10县(区),监测象群活动1266公里,空地跟踪2390小时,标绘要图377份,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盯象、管人、助迁、理赔”提供了精准依据,向全世界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极限搜救哀牢山。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调查员,深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不幸失联。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总队先后投入287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累计徒步搜索390余公里,闯过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原始森林,翻越了人迹罕至的元江和阿墨江分水岭,一心为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双向奔赴”耀山城。2022年8月,山城重庆连续发生10余起森林火灾,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危在旦夕。总队736名指战员千里大驰援,与重庆人民团结一心、逆火而行。尤其在缙云山保卫战中果断实施“以火攻火”,一锤定音,高唱凯歌。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成为网络热点,誉满国内外……            

  “以火攻火”:守护缙云山

            

  奔赴是一场义无反顾,

  哪怕从披星到日出;

  奔赴是一次挺身而出,

  何惧荆棘布满征途。

  你我生而平凡却不向危难屈服;

  无数微光凝聚无穷鼓舞。

  心手相牵,逆行从不孤独;

  顶天立地,我们不畏险阻。

  放不下的敬礼,挡不住送行的脚步

  满城花开,爱不能用来辜负,

  人间大爱,传递着中国温度,

  家国情怀是一场双向奔赴……

  这是一首名为《双向奔赴》的音乐视频短片,歌词深情雄壮,旋律优美激昂,画面真实再现了重庆山火救援的感人场景。而歌曲的词作者正是张晓庆政委。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大气,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

  这里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中建有1600余年历史的缙云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简言之,缙云山的自然生态、名胜古迹无比珍贵。

  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缙云山的美景更加引人入胜: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宝塔峰等峰峦叠嶂,一山一景,犹如神女仙人一样屹立在云霄之中;腾龙垭、三花石、金刚碑、缙云寺、北温泉等景区面目一新,千姿百态,恰似一位位好客的主人敞开胸襟,欢迎天南海北的游人。一条整洁一新、树荫掩映的绿道环山而行,宛如飘舞在山间岭上的绸带……

  如此脱胎换骨的治理整顿,令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焕然一新,重庆市、北碚区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按说,这里的人们应该深深地舒一口气了吧。然而且慢,似乎老天爷要在缙云山上出一个大大的难题,看看北碚人、重庆人乃至中国人的斗志、力量和精气神究竟是怎样的!

  2022年8月,一个晴天霹雳般的灾难从天而降——缙云山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山火,火势凶猛,如同千万头巨兽扑向山巅,企图将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口吞噬。生活在大西南、长江边的人们,正经受着一场炼狱般的考验。

  这一年是农历虎年,步入盛夏时节,神州西南一带出现了罕见的酷热高温。重庆本来就有中国“四大火炉”之称,往年一到夏天,人们就热得受不了。2022年则更是热得出奇,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空中,热浪四射洒向大地。

  重庆大部分地方,气温一天天如同温度计掉进了热水杯,“嗖嗖”地超过了40摄氏度。42摄氏度、43摄氏度、44摄氏度,北碚区甚至还出现了4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灼热的阳光下,树叶无精打采地耷拉着。知了不像往年夏天那样“知了、知了”地刷存在感了,偃旗息鼓、悄无声息。路上行人极少,零星的车辆三三两两在马路上行进。许多河沟以及嘉陵江、长江等河流,水位都低于常年同期水平。

  说来也巧,这年8月,我这个应邀从北方来的作家正在重庆云阳县采风写作,每天在文联朋友的陪伴下,沿着那条有名的环湖绿道,以及县城的大街小巷外出深入采访、体验生活。就像时时在蒸桑拿一样,一动就大汗淋漓,一走就汗流浃背,T恤几乎没有干的时候,湿漉漉贴在身上,回到宾馆首先要冲凉换衣服。

  当地朋友打趣地说:“许老师,你赶上了百年一遇的酷暑天,难得啊!”

  “是啊!”我苦笑着回复,“都说重庆人热情,可没想到这么‘热情’啊!”

  当时,农村有些地方吃水已经有了困难,一个村的人清晨就早早地带上凡能装水的桶、塑料罐,挤到接水的地方排着长队装水,运回去人畜共用。有些地方是政府派车运水,供应村民的生活饮用。城市里更是热得让人恼火,不少人拥挤到地铁站、大商场里去纳凉。层层梯道上、宽敞大厅里都聚满了人。

  看着干涸的水塘和龟裂成小方块的田土,人们由衷地期盼:老天啊,早日下一场透雨吧,还大地一片清凉。然而,万万没有想到,雨没等来,却降下一片流火。风助火势,迅疾在缙云山上蔓延成片……

  8月21日晚上10点多钟,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防火员正在例行巡查,突然发现在凹儿坪有了火光,可能是多日的高温到了临界点。重庆缙云山大火从这条支脉燃烧起来,火头伴随着高温以及岭谷地带的偏南风向,一路向北,燃向缙云山主峰。

  当地驻村干部和群众立即向上级报告,日夜值班的北碚区委区政府调动林业、应急、消防等力量第一时间组织扑救。许多志愿者更是自发冲上灭火第一线,然而根本阻挡不住冲天的火舌。8月22日下午,大火烧了一天一夜,一直烧到了朝阳中学后山。

  山城多山,北碚亦然,城区是夹在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人们从未见过距离城市如此之近的山火,站在开业5年的北碚万达广场,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山上冒着浓烟。一股浓白中带着灰黄的烟雾直冲云霄,在蓝天中呈现出一朵巨大的乌云。天空不时有直升机呼啸而过,从嘉陵江中用吊桶取水后,洒向烟火腾腾的山峰。火头稍减,很快又疯狂燃起来。

  缙云山对于北碚乃至整个重庆来说,那是母亲般的存在。它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是大西南的肺叶。而今,映入眼帘的却是漫山遍野的火光与黑烟。

  火情告急,形势严峻,缙云山一草一木牵动着人们的心。北碚人、重庆人的朋友圈、微信群被火灾信息霸屏。无数人在自发行动,在募捐,在组织志愿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齐心协力灭山火的感人瞬间。

  当地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自然一马当先。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驻渝数百人,也紧急奔向火场。关键时刻,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跨区增援。

  虽说云南距离重庆有近千里之遥,但都在大西南区域,素有“云贵川”之称,山林地势异曲同工。早在重庆大火初起之时,总队长齐兴彬、政治委员张晓庆一班人员就未雨绸缪,研究定下了“超前部署、超快响应、超常举措”的应对方式,预先部署收集火情信息、督导队伍备战,整装待发。

  接到上级命令之后,他们迅速组织队伍完成战备等级转换,启动跨区增援灭火行动预案,组成前方指挥部,由副政委柳向雨带先遣组率先出发,利用无人机和地面侦察队摸清火情态势。总队长齐兴彬、作训处处长王磊带领昆明支队、直属大队300人,作为第一梯队快速向重庆地区机动,同时安排其余单位立即转入一级战备,相互策应。政委张晓庆负责总队作战室,前后协调指挥。

  总队长齐兴彬是一名从事森林消防职业几十年的战将,有勇有谋,每逢重大任务,总是身先士卒带队向前。

  强将手下无弱兵。首批机动队伍共300余名指战员、55台车辆,携带各类灭火装备1800余件(套),采取摩托化开进方式,连夜奔赴重庆火场。

  按计划,他们沿银昆高速—杭瑞高速—厦蓉高速向火场机动,途中将穿越滇、黔、川、渝4省区,累计行程850余公里。齐兴彬命令全队一刻不停、轮换驾车开进,自带干粮充饥,务必提前到达。

  8月24日凌晨4时,正在行进的昆明支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中队中队长赵延庆,突然接到了正在休假的通信班班长旷育禹的电话:“中队长,我知道队伍增援重庆了,我请求出战!”

  此时,旷育禹正在四川德阳家中探亲,偶然从微信中得知战友去重庆打火,消防员的责任感促使他想到马上归队参战。开始,赵延庆没有同意:“你很长时间没休假了,不容易,这次不用去,我们人手够了!”

  “不,我一定要去。我们班都上了,作为班长我不能落下。”

  赵延庆知道他性格倔强,便不再劝了:“那好。路上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我们重庆见!”说完,他又停顿了一下,说:“没休完的假,单位以后再安排!”

  当天下午,旷育禹从德阳赶赴重庆,成功与队伍会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和战友一起勘察火场,实时为队伍提供精准的作战信息。

  就在旷育禹紧急归队之时,昆明支队作战助理张飞也正在与妻子通电话:“我们接到任务,今天就要去增援重庆了。”

  “啊?可我们……已经到昆明机场了。”

  原来,张助理的妻子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悄悄飞往昆明探望丈夫,计划到了再说明情况,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到的是妻子刚落地,张飞却要随队跨区增援作战了。

  张飞的妻子恰恰是重庆人,本想趁着探亲之际来到春城昆明避避暑热,不料却与丈夫擦肩而过了。

  上述积极参战的消防员,都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广大指战员的典型代表,而他们当中的“领头雁”之一 ——昆明支队李孝忠支队长,更是一名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火场硬汉”,在重庆灭火中立下了卓越功勋,荣立个人一等功,2023年8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评为“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

  说来巧也不巧,在我到达昆明的当天晚上,这位支队长第二天一早就要去北京学习,正在家里准备行装。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当代作家,遇到了值得书写的好选题和素材,就像深山药农找到了人参、地质队员发现了矿藏一样,我当即希望与他见面。

  闻听此言,正在与我谈话的张晓庆政委立即拿起手机与李孝忠取得了联系。不一会儿,一位身手敏捷、沉稳干练的中年人走来,在张政委的介绍下,他向我礼貌地敬礼,谦虚地问候。这让跑遍各地可以说阅人无数的我倍生好感:“李支队,听说你明天要去北京,今晚能不能先谈一下?”

  “我是没问题,不过你是刚来的客人,别影响你休息啊!政委你说呢?”李孝忠回答。

  “是啊,许老师旅途劳顿很辛苦……”张政委看看表,点了点头,“可你明天就出发了,谈谈吧,不过时间别太长。”

  于是,当晚在我所居住的宾馆房间,我们促膝畅谈,不知不觉竟谈到了深夜。生于1974年3月的李孝忠,是黑龙江省宾县新甸人,与许多东北人一样,祖籍是山东,老爷爷那辈“闯关东”来到了黑土地。他身上流淌着齐鲁与东北交织的血脉——忠诚果敢。早在上初一的时候,家乡发生的那场“大兴安岭大火”就震撼着少年的心灵,勇猛无畏鏖战火海的“红孩儿”,成为他心目中的英雄。

  1992年12月,刚满18岁的李孝忠应征入伍了,3年后考上了昆明武警指挥学校,顺理成章,毕业后成为云南武警森林部队一员,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中队长、副参谋长、教导员、支队长等职,从基层、从火场上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火里来水里去,为人民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一名森林消防战士,首先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这是李孝忠多年来十分重视并以身作则的。虽说他如今已经整整50岁了,可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跑5公里,下午再跑上5到10公里,几十年如一日。他的想法很简单:指挥员如果体能跟不上队伍,那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线指挥,而如果一名消防救援队员体能不行,执行任务时反而成了被救援对象,那就更是笑话了。

  这种作风,肯定影响着他的部下。总队开展年度“火焰蓝”比武以来,昆明支队54名参赛健儿集中到支队统一强化备战,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起早贪黑开展训练,而无论是在跑道上还是训练场,总是能看到支队长李孝忠的身影。

  “嘿,支队长快50岁的人了,都能给自己加训并坚持下来,我们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更得行!”

  不知不觉中,李孝忠已经成为队里指战员们精神上的支柱。在昆明支队,指战员们每次出任务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总会用东北口音开玩笑说道:“支队长嘎嘎的,谁拉胯谁丢人啊!”

  2022年8月24日凌晨4点,李孝忠奉命带队增援重庆。刹那间,50多辆载有300名指战员和各种灭火装备的车队,迅疾冲出营区,如长龙一般疾驰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穿滇入渝。

  昆明气温24摄氏度,而重庆气温正好倒过来——42摄氏度。

  十万火急,兵贵神速,沿途高速口一路绿灯,车队歇人不歇马,开进时间比预想时间大大缩短,仅用13个小时便来到了重庆集结地。李孝忠叮嘱指战员抓紧时间调整休息,自己带领前指人员向指挥部赶去。

  路上,他摇下车窗,一股带有草木灰的热浪炙烤着脸庞。这种只有白天在火线边才会出现的烧灼感,却已是重庆山城夜晚的普遍现象!李孝忠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明白将面临一场恶战:重庆极端高温天气比预估的还要严重,加之枯萎竹林成山并连到了一起,这样的山火潜在很多危险,扑救起来十分困难。

  联指(联合指挥部最高长官)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总队长齐兴彬和副政委柳向雨已经进入情况了。重庆方面通报了当前火情,将火情严重的北碚、璧山、长寿等火场,交给了前来增援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毫无二话,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前指立即部署,“尖刀”昆明支队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齐兴彬把李孝忠叫到一边,挥着大手说:

  “我们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北碚火势直逼保护区,昆明支队必须把火堵住,确保缙云山主峰绝对安全!”

  “是!请总队长和前指放心,火再大也不如我们决心大,一定完成任务!”李孝忠斩钉截铁地回答。

  “好,打火同时也要保证安全,正像你每次带队一样,我们的队员一个也不能少!”

  如此,扑救火势最为猛烈区域、对围歼整个火场起决定作用的重任,毫无意外落在李孝忠和他的队员肩上。他从联指会议室一出来,立即准备带领队伍,全力投入到北碚、璧山火场救援。一名工作人员追上来忐忑地问道:“李支队长,缙云山能保得住吗?”

  “放心,我们来了,人在缙云在!”

  面对大火,昆明支队指战员们“荷枪实弹”——手持、肩背灭火装备,集体唱了一首战歌:“烈火炼丹心,热血铸忠诚;新时代的森林消防队伍,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士气高昂,而后大吼一声,冲进了火场,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李孝忠指挥大家采取“两翼对进、钳形夹击”的战术,分两路封控火场:一路由他带队从璧山方向接近西线,另一路由支队政委杨仙永带队从北碚方向接近东线。他们采取风力、水泵、隔离等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对火头穷追猛打……

  从未见识过这样的打火方式的重庆志愿者们眼界大开,信心倍增,一个个跟随着消防员转战火场。他们说前两天是“大火追着人跑”,现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来了,那是“人追着火跑”。重庆人性情普遍爽朗,说出话来就是:“格老子,这帮汉子硬是凶得爆哟!”

  在昆明支队到达重庆之前,北碚大火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正向着最后一道隔离带袭来。一旦第三道防线被大火突破,不仅缙云山核心区有危险,直线两公里长的隔离带数万名志愿者和消防员的生命,也将受到极大威胁。

  8月25日傍晚,风向突变,火场突发爆燃火,火线逼近第三条隔离带。此时的李孝忠一边指挥作战,一边观察地形,同时听取东线情况汇报。他从多年灭火经验中感到,如果按常规手段和队伍现行推进速度,这道防线将很难守住。怎么办?李孝忠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着。

  同样陷入沉思的,还有刚从火线了解情况回到联指的总队长齐兴彬。他通过无人机和侦察人员发回的报告,在灭火指挥平台上反复观察火情,不停地翻看气象部门提供的火场风力、风向数据。在与李孝忠通电话了解一线情况后,又与作训处处长王磊等人密切研判,齐兴彬坚定了作战意图。

  在随即召开的联指会议上,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大胆提出:“就当前情况看,只有实施‘以火攻火’的战法,人工反向点火,方有可能控制住火势。”

  一语惊四座。“以火攻火”,这是扑灭森林火灾的一种专业方法: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头与对面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

  它的优点是灭火效率较高,不需要特殊装备,是控制大面积、高能量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组织,选好地形地点、风向风力,并且做好火头引导,防止出现反烧的情况。如果盲目火攻,一旦不慎,会造成更大的火灾或人员伤亡。

  “人工点火?这风险太大了!万一不成功,火不但没灭反而越来越大,不行不行,这太危险了!”

  面对有些人的疑虑和反对,齐兴彬从火场、气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掷地有声地说:“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如果不这样做,火势更难控制!”

  “这是灭火,还是放火?如果失控怎么办?谁来负责?”

  “我来!我们总队负全责!”

  望着烈焰熊熊、漫天通红的缙云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挺身而出、拼死相搏。如此坚强意志和专业精神,让联指做出后决定:8月25日晚上20时,以第三道防线为依托,借助风力风向实施点烧。具体执行任务交给了火场边的李孝忠和他带领的特勤大队。其实,早在决策讨论中,富有经验的他就在做着“反向点烧,以火攻火”的准备。

  现在,李孝忠一边指挥队伍,以常规机具和泵车结合的方式全力压制火头,一边带领几名前指人员翻高山、钻竹林、过深涧,深入到火场最前线反复勘察火情。同时,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结合火情、兵力、地形和可燃物载量等数据飞快地精准计算。

  一个小时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孝忠等前指人员在作战地图上清晰标绘出关键信息,做好了战斗部署:采取斜向点烧方法,每隔50米布置1个点火手,共需30个点火手;15个控制火势的战斗小组,按照助燃、控制等进行划分;规定各位置点火的具体时间。

  不久,风向转为由北向南了,时机有利,一声“点火”,如同神舟飞船发射一样,在数万重庆市民注视下,缙云山保卫战正式打响了!沿着火线一字排开的各个位置的点火手,采用喷油助燃方法同时实施——“噗”的一声,借助风力,火朝反向烧去。

  在长达两公里的火线上,两条相向燃烧的“火龙”和扑火者的头灯交相辉映——一边是呼呼作响的红色火墙,一边是严防死守的消防队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白灯人墙。在夜幕里,在星空下,汇聚成一个巨大的“人”字。

  山上山下,无数屏住了呼吸的志愿者和当地市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惊心动魄的时刻。而挡在最前方的李孝忠和他的队友们,正密切注视着两条越来越近的“火龙”,随时引导火头的方向,严防零星“敌人”偷袭后方!自从遂行任务以来,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可一个个精神抖擞——完全是依靠意志力和责任心在支撑着。

  随着“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起,两条火线相撞在一起,互相撕扯着、纠缠着、绞杀着,一条是可恶的火魔,另一条是正义的火神,哪怕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将敌阵击垮。两个小时之后,特大山火终于发出一声叹息,熄灭了!缙云山保住了!

  刹那间,全场沸腾,人们振臂高呼: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大火灭了!重庆雄起!”

  …………

  声音响彻缙云山。

  此时,李孝忠悬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他用对讲机再次确认了30个点火位置的火势情况,得到无明火的确切回复后,才安排各队替换休息,清理火场,持续巩固战果。有人劝他:“支队长,你不比小伙子了,赶紧睡一会儿吧!”

  他却连连摇头:“我可睡不着,现在还没到彻底胜利,不可大意!”

  优秀的指挥员总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常的判断力。事实证明,李孝忠的严谨是对的。8月26日凌晨,主峰周边的明火刚刚扑灭,火场西北线的余火因强阵风复燃起来,并且产生了飞火,突破直线距离近百米宽的阻火隔离带,又向缙云山核心区蔓延开来。

  临危不惧,李孝忠迅速下达命令:特勤大队大队长周宏宇带领突击队,徒步奔袭800余米,利用水泵实施递进分割、快速突击灭火。他们不负众望,24人仅用两个多小时就让这“偷袭者”灰飞烟灭,解除了缙云山的潜在危险。

  天亮了,全部明火、暗火均已彻底扑灭,李孝忠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检查了全线的清理效果,在反复确认无误后撤离了火场。他这才与许多队员一样瘫坐在地上睡了过去,橘红色的消防服,已经变成了黑一块、灰一块的迷彩服了……

  另一条战线上,同样进行着殊死较量。

  就在昆明支队作为第一梯队开进北碚火场时,总队指挥所部署普洱、大理支队共436人,以机动演练形式,采取小群多路、分批开进、多点向心的方式,迅速向川滇结合部集结。

  8月24日晚间,“第二梯队上”的命令下达了,他们迅疾由演练转为实战,加速向重庆开进。在万分紧急、路况不熟、高温炎热的情况下,以科学的预判、精准的谋划和严密的组织,千里急行军,使队伍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了重庆预定集结地,到达时间是25日10时。

  至此,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增援重庆森林火灾扑救总人数已达736人,携带灭火装备3543件套,动用运输车辆117台。先期到达的304人主要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的指战员,其中包括特勤大队110人、昆明大队96人、直属大队60人和总队、支队前指38人。他们的任务是按照联指决策,决战北碚、璧山火场,保卫缙云山核心区,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增援第二梯队的432人,主要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205人、大理支队200人和总队前指27人组成。按照联指的命令,他们主要负责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的火场扑救。队伍到位后,立即派出侦察小组,对火场态势进行详尽调查研判,全面投入灭火战斗。

  针对重庆地形特殊、火情严峻的情况,总队前指定下了“科学指挥、活用战法、精准攻坚”的作战方针,安全稳妥、高效快速扑灭林火。在北碚火场告捷后,齐兴彬总队长带领前指迅疾赶到长寿火场,指挥普洱、大理支队以架设水泵灭火为主,以常规装备跟进扑打清理为辅,仅用10个小时便将火场合围封控,打了一场漂亮的快速歼灭战。

  时至8月26日8时30分,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奋战,火场东西两线的明火全部被扑灭,大家转入了清余火、清烟点等打扫战场的工作。对于死灰复燃的暗火,当即“补枪”清除干净,取得了扑灭重庆山火的全面胜利!

  英雄队伍钢铁战士的出色表现,成功保护了缙云山核心区、红色历史遗迹、千年寺庙古刹、居民街道村庄和国家机密设施等重点目标,向全社会展现了森林消防队伍强大的林火扑救专业能力,向全世界展现了团结协作、敢打必胜的中国力量!

  如今的网络时代,自媒体无处不在,网友们毫不吝惜赞美的话语: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真是猛,建队早,专业强,曾转战大兴安岭山火,监测北移亚洲象,进行哀牢山大救援。”

  “之前是火追着人跑,他们来了是人追着火跑。”

  “昨晚的‘反烧’惊心动魄,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等山火结束,大家一起吃一顿火锅吧。重庆出火锅底料,四川出锅,云南出菌子,贵州出茅台,甘肃出拉面,陕西出油泼辣子。”

  “这几天一打开手机什么都不想看,就想看火到底灭了没有,向所有扑火的英雄致敬!”

  …………

  网上赞誉比比皆是,更为“硬核”的是现实中人们的感激热情:当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完成任务准备返程时,重庆市民自发前来为他们送行,那场面真是万人空巷,令人震撼。尤其是8月28日上午,在北碚火场攻坚立下大功的304名指战员,最后一批撤离。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欢送场面达到了高潮。

  从临时驻地到驶上高速路口,短短几公里的路程,消防车队走了两三个小时。市民们挥舞着国旗,拉着横幅,敲锣打鼓高奏凯歌,抢着将饮料、水果、鲜花和火锅底料等塞进车里,消防员不开车窗就拦着不许走。一方不收,一方硬塞。指战员们敬礼、比心,回应着群众似火的热情。那情那景那场面,让人热泪盈眶。

  有群众生怕消防员路上饿了,准备了一篮刚煮熟的鸡蛋,篮子里的鸡蛋堆得冒尖,蛋壳上写着红字:“致敬烈火英雄”“致敬森林卫士”。有市民举着自己写的牌子:“致敬最美逆行者”“感谢有你守护北碚”。有小朋友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敬着不太标准的军礼,迟迟不肯放下。还有激动的女生拉住救火英雄,献上一个热吻,瞬间把消防员都整蒙了,火辣辣的重庆,火辣辣的川渝妹子……

  震撼人心、振奋人心。这是自“九八抗洪”“汶川大地震”以来,军民凝聚力、鱼水情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又一次展示。这就是中国力量、中国故事,更彰显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

  此次重庆特大山火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共派出1000余名指战员千里驰援,深入涪陵、北碚、巴南、江津、南川、大足、璧山、铜梁等地,连续多昼夜遂行灭火任务,指战员们不畏艰险、逆火而行,赴汤蹈火,感天动地。

  为强化榜样引领,褒扬先进典型,礼赞救火英雄,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特别决定,授予上述4个集体“感动重庆”特别奖。

  其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特勤大队,被国家特批荣立集体一等功,支队长李孝忠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

  2023年3月16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联合昆明市政府、西山区政府,为在重庆灭火作战中立下一等功的李孝忠支队长送去喜报。

  李孝忠的妻子庞艳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她十分理解森林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她说:“每次他出任务,我也会担心,但更多的是相信他,一定会完成好任务。作为妻子,我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和老人,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李孝忠是家里的独子,自从落户昆明之后,他就把父母接来同住,前几年母亲因病去世了,现在老父亲年逾八旬,平常都是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他的一颗心,基本全放在支队里和任务上。说起来,他无愧于父辈取的名字,只是那个“孝”字,浸透着“效”的内涵,堪称“效忠党、祖国和人民”。

  “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昆明支队,属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英勇无畏的全体指战员。”李孝忠真诚地表示,“在灭火行动中,我也深深感受到重庆人民的热情,完成任务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奋斗,提升综合救援本领,携手奋进,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龙年:千里驰援斗“火魔”

                

  “一线指战员请注意,根据火场天气实况预报,下午会有大风,风力高达6至7级,请各单位时刻观察好火场态势……”

  身着一身橙红色消防服、正在大声呼喊的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指挥员罗选疆。自从受领灭火作战任务以来,山高坡陡、滚石倒木等复杂的火场环境,让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这天,罗选疆带领二中队架设水泵追击火头,穷追猛打,一路向前。下午3时左右,一阵热浪扑面而来,他迅速抬头观察山林火情,发现原本有利的顺风突然开始逆吹,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燃烧声,越来越大,急忙把扛着水枪往前冲的二班副班长扯了一把:“快撤!爆燃火!”

  听到提醒后,各班长立马组织人员后队变前队,迅疾往安全区域转移。由于火场坡度在75度左右,队员们顺着山坡滑下去,需要靠着战友搀扶和抓住身边的树枝才能稳住。即便如此,大家的后脑勺依然能清晰感觉到一阵阵热浪扑来。

  “别回头看,快跑快跑!”大风扬起黄土和灰烬,充斥着整个森林。没有人知道跑了多久,也没有人记得跑了多远,直到绕开了火头,他们才知道自己安全了。罗选疆停下脚步,来不及喝口水就喘着粗气喊了一声:“报数!”

  “1、2、3……24 !”

  “再报数!”

  “1、2、3、4……24 !”

  连续两遍报数都是24人,而且看到大家都没有受伤,罗选疆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艰难地抬起手脱下头盔,擦了一把汗:人全了,都在!他让队员们稍稍喘了一口气,又起身整理好装备,高声喊道:“火头转向了,走,跟我上!”

  这是2024年3月20日,在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山林火场上发生的一幕。 

  5天前——3月15日,农历龙年二月初六——人们还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气氛中,不料一场无妄之灾却从天而降了。傍晚17时左右,雅江县呷拉镇白孜村突发森林火灾,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多方力量灭火。不料,16日突起8级以上大风,火势迅速蔓延,形成由南向北3个火场。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阿坝、攀枝花、凉山等支队以及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的直升机,迅速赶来增援,火情仍然难以控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火情就是命令。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派出由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成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火灾扑救工作,首要的是调集专业有力的灭火队伍,重拳出击。

  来了,他们来了! 3月17日清晨,被誉为“王牌之师”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开上来了。总队机关前指带领昆明、丽江、普洱等支队共750名指战员,携带指挥、通信、救援车辆147台,风力灭火机、水泵、高压细水雾等主战装备2.6万余件(套),分两批次紧急跨省驰援雅江火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从云南到四川雅江山水相隔,最远的总队直属版纳大队相距足足有1700公里,指战员们于受领任务当天整装出发,车轮飞转,一路狂奔。司机累了困了,就咬一口辣椒,擦一把凉毛巾,歇人不歇马,连续摩托化强行军17个小时,赶在18日3时前全部到达雅江集结地域。

  火场地形均为山地,西侧400米为雅砻江,平均海拔2600米,坡度70°—80°,植被以青冈林和松树为主,受火情影响的共计11个村1个社区3396人,已全部安全转移。但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正向周边城镇袭来。

  1号火场位于雅江县城西南,有一条连续火线正向西北方向发展;2号火场位于最北侧,向东已烧至临近康定市村镇;3号火场位于雅江县城西北侧,也在不断向外延烧。

  时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总队长齐兴彬临近退休,可他还是亲自带队。坐镇基指(基地指挥部)的政委张晓庆劝道:“齐总,你就别上一线了,在基指一样指挥。”

  “不,打了一辈子火,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风驰电掣,3月17日晚10时,总队长齐兴彬、副总队长罗爽等人带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前线指挥部,率先到达指定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沙德镇俄巴绒村火场,连夜组织力量前往一线勘察。

  这里山高坡陡,平均海拔超过了3100米,火场植被主要以高山松为主,林下灌木密集,腐殖层较厚,倒木滚石多,火势更猛,扑救难度较大。云南总队领命必须先消灭它,防止与相邻的雅江火场连成一片。

  事不宜迟,总队前指立即召集各方救援力量,定下作战决心:前指及无人机分队35名指战员加强火场一线指挥和火场整体勘察,昆明支队230名指战员部署到火场南线扑打,丽江支队185名指战员到火场北线扑打,属地森林消防、消防救援、武警、专业扑火队等900余名人员配合行动。第二批次赶到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300人,作为预备队暂时在康定待命,择时机动增援。

  “同志们,消灭‘火魔’在此一举,有没有信心!”

  “有!”

  “好,各就各位,行动!”

  齐兴彬一声令下,灭火救援行动正式打响。

  对面虽说不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可一旦冲入火场,一道道、一层层、一片片炽烈的火海热浪,掺杂着狂风的嘶鸣和枯枝败叶燃烧的爆裂,如同猛兽一般扑了过来。那阵势,一点不亚于枪林弹雨的交战前线。

  是的,火场就是战场,胆小的人难免失魂落魄、惊恐万分。可对于身着“火焰蓝”“消防橙”的逆行者来说,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迎着烟火前进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与火搏斗奋不顾身。他们按照前指统一部署,个个争先恐后,从西线打到东线、从外围打到深处,数十个小时不眠不休,昼夜持续奋战。

  其间,各支队所属大队、中队一直承受着高温烈火和大风肆虐的双重考验,在超过70摄氏度的山地陡坡密林中,前冲后杀。周围的滚木落石,不时地砸向队员们,他们中没有一个退缩,眼睛都不眨一下。

  丽江支队迪庆大队二中队连续作战3天,终于将凶狠的“火魔”打得低下了头,眼看胜利在望了。可是一阵邪风吹过,又一棵燃烧的倒木向下方的悬崖滚落,迅速形成新的火点,并转变为烧到身后的爆燃火。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中队长想让大家暂时撤离。但是如果这个地域失守,那么这几天所有人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这是他们决不愿看到的。

  此时,身为四班班长的藏族队员拉茸旺堆站了出来:“队长,刚才上来的时候,我发现悬崖侧边有一个小平台,站在那个位置可以试一下喷水枪。”

  “啊,那里太小了,怕是站不住脚吧?”

  “不能再等了,你让我去试一下吧,我有信心。”

  看着拉茸旺堆那坚毅的眼神,中队长用力点了下头,不再说什么,转身带着王威等人去拉水带。可是哪里有什么平台?在悬崖的侧边只有一截凸出的石块,根本站不了人。中队长看了看又犹豫了,刚想去劝拉茸旺堆,却见他已经扛着水枪冲了上去。

  跌倒、爬起,向下滑、再上来,一次又一次,他的身体匍匐在悬崖边上,一点一点地朝着“平台”靠近。一只手拉着水枪头,另一只手揪着悬崖上的小树,一只脚踩在那块凸出的石头上,另一只脚根本没有借力点。下方的火舌肆无忌惮地舞动,上方的砂石不停地滚落,砸到他的身上。

  “注意滚石,把水带用身体压住。”队友们看得心惊肉跳,一边提醒他,一边在后面帮他拉住下滑的水带。终于,在经历了近半小时的金鸡独立后,拉茸旺堆把这片山火迎头击退。

  守住了,是勇敢的拉茸旺堆替中队守住了阵地。从他脸颊上豆大的汗珠、衣服褶皱里的砂石,以及那还在颤抖的双腿,足见在那方寸之地独斗“火魔”,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

  “小心滚石,旺堆!”当天夜里,王威梦里还重复着白天的战斗。连续几天的较量,他心里的那根弦始终紧紧绷着。参加过灭火作战的人们都知道,倒木与滚石,在火场上是最难防备的隐患,也是对消防员最致命的危险。

  没想到,这惊险的一幕竟然发生在了他身上。

  2024年3月20日,迪庆大队大队长蔡金礼带领大队王威、段炼等骨干组成攻坚组追击火头。临近山顶,好不容易打灭了几处明火,眼看离胜利不远了,突然又有暗火蠢蠢欲动,死灰复燃起来。王威及时站起来说:“队长,你负责指挥,我上!”

  这位浓眉大眼的壮小伙是位年轻的“老消防”,平常话语不多,可磨炼出一身过硬本领,曾经在石卡雪山搜救过失联专家,在甘孜地震、金沙江堰塞湖、丽江玉龙山火救援中都流下过辛劳的汗水。现在,他又挺身而出了。

  “注意安全,你带几个人组成攻坚组,把那个火头打掉!”

  “是!一班跟我上!”他回身一招手,副班长段炼、海杉等队员应声而起,带着装备上去了。

  这一片山高林密,多是悬崖火,常人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可他们驻防的迪庆本身也是高海拔地带,森林消防大队素有“高原铁军”之称,体能优势十分明显。王威他们背着风机压着火头打,一直来到了一座铁塔下面,当地人砍伐了一些树木堆放在那里,有的已经燃烧起来。

  正当他们紧张有序地进行扑打时,一阵狂风突然卷起,“轰”的一声巨响,一棵直径60多厘米的倒木像是垂死挣扎的恶魔似的,由上方的火烧迹地,离弦的箭一般向王威袭来。幸亏队友段炼猛推了他一把,才化险为夷……

  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古城中队司务长曾海祥,主管后勤保障工作,同样艰苦备尝。队员们没黑没白地在山上扑火,他组织司机、勤杂人员在山脚下做饭,而后背着几十公斤的饭往山上送。山高坡陡,风大火猛,甚至找不到路,有时送的早饭变成了午饭。

  稍有空闲,尤为使曾海祥牵肠挂肚的,还有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妻子。早在驰援雅江之前,妻子已到了预产期,正在昆明医院里待产。他也准备好了休假,打算前去照顾。

  扑火号令一下达,他立刻将个人家事丢在了脑后,坚决要求随队出征。指导员说:“你家属快生了,就别去了!”

  “不,全队出征,怎能落下我一个?”他说着一把拉开了车门上了车。在开进路上,他同妻子短暂通了个电话:“我有任务,只能让老人照顾你了。”

  对此,妻子已经习以为常,只关切地说了句:“你可要注意安全啊!”

  自从进了火场,就再也没有信号了,曾海祥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保障中,尽量让队友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干净水。只有夜深人静之时,他才有空想一想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他们娘俩怎样了?是否顺利?

  几天后,总队前指的通信指挥车开了进来,手机有信号了。他连忙抽空给妻子打电话询问情况。这才得知:妻子早在3月20日,也就是扑火最紧张的那一天,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一块石头落了地。

  似乎应了吉兆,此后整个扑火形势不断向好……

  各方救援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截至3月28日10时,这场危及雅江、康定等城镇的三个火场均已“全歼”,全线实现无火、无烟、无气的“三无”目标。

  在一片送行的欢声笑语里,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胜利归建。

  这场“雅江打火”只是他们多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建队30年,改革转制也有6年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无论是跨区增援,还是守护苍山洱海、雪山古城,他们都无愧于“王牌之师”“应急尖兵”的美誉。

  一起座谈时,我饶有兴趣地问曾海祥:“你给孩子起了个什么名字啊?”

  “小名乐乐,大名曾舒乐!”

  “哦,怎么讲?”

  “我想,我们这么拼,就是为了让人们舒心快乐!”

  龙年5月里,我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西南高原,一路走访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特勤大队、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大理支队、丽江支队等典型单位,以点带面,管中窥豹,可以说每天都有感动的激流在心中奔腾着、涌动着……

  那句人们常说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诠释和鲜明的注解。

  长城上下,大江南北,有这样一支队伍,哪里有危险、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他们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在水深火热的灾情里,在险境逃生的人流中,他们永远是奋不顾身的“逆行者”!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对了,他们就是应急先锋“火焰蓝”——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笔者时间精力有限,仅以此次轻装简从、走马观花来看,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所代表的“应急人”,完全与当年作家魏巍为志愿军创作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到的一样:“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和平年代里,消防救援队伍就是最可爱的人!

  从一望无际的东北沃土到山川纵横的云岭高原,从青山绿水的苍山洱海到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从“决战东巴谷”到保护丽江古城,从漾濞、玛多“一夜双震”到重庆森林大火……

  危急关头、危难时刻、危在旦夕,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与所有应急救援指战员一样,不愧为王牌之师、救援铁军,挺身而出、逆向前行,用忠诚和热血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优秀答卷。

  《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森林面积约为23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24.02%。北有大小兴安岭,南有云贵川高原,西有八百里秦岭,东有武夷山脉,等等,如此广泛的原生林和人工林分布,给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多年来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方针,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林火防控和消防救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降低了林火的发生率和灾害损失。2000—2021年,我国林火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500万吨,仅占全球每年野火排放量的0.2%,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不用说,其中蕴含着20多万共和国“守夜人”的心血汗水,闪耀着应急先锋“火焰蓝”的热血青春……

  即将离开云南了,我特意要求观赏游览一下丽江古城。

  虽然之前有关她的美丽和神奇早就如雷贯耳了,但我仍心驰神往,期待着与她来一场梦幻般的相遇。可有了上述一周来的经历,果真走进她的传说和现实里,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5月中旬的这个晚上,在当地朋友的陪伴下,我们沿着五彩石铺就的古道,漫步在四方街上和玉水河畔。丽江古城的夜景漂亮而迷人,热闹的人群和古香古色的环境,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几百年前。古城灯火璀璨,游人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首入眼帘的是“东巴壁画”和“大水车”,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大水车”古雅沧桑,深深镌刻着纳西人不寻常的农耕历史,向游人诉说着纳西乃至中华文明的不朽与辉煌。

  沿着“大水车”往前就进入了酒吧街,一路走去,每间酒吧都传来震耳欲聋的歌声和鼓点声,无论是游人还是当地人,在这里或喝着啤酒听着音乐,或放声歌唱、载歌载舞,人们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骤然间,我想起了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风景异曲同工,只不过眼前所见更繁华、更欢乐罢了。我徘徊于灯火璀璨中的古风亭榭,流连于月光倾泻下的小桥流水,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远离红尘、步入仙境的感觉。

  然而,此时此刻,面对浪漫狂欢、如醉如痴的市民游客,以及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天上人间,我想大声说一句:“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正是有了一群身穿‘火焰蓝’‘消防橙’的将士,日日夜夜睁大警惕的眼睛,默默地守候着,才有了这一切啊!”

  当然,消防救援指战员们不需要人人知道,更不需要时时感恩,但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绿水青山不会忘记。

  前面,音乐高奏,人头攒动,笔者一行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天南海北的游人,在自发地学跳纳西人的“打跳舞”:本来互不认识的人们,在这里似乎成了相熟的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和着音乐,拍手抬足,其乐融融。

  哈!我们也深受感染,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跳了起来。

  一轮新月挂在天上,在雪山湖水的映照下,那么明亮、那么皎洁……

 (本文选自《创作》杂志2024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许晨:山东德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血染的金达莱——撤兵朝鲜纪实》《琴声如诉》《山海闽东》《生命至上》等长篇报告文 学和散文集。多年致力于海洋文学研究与创作,著有“ 海洋三部曲 ”:《第四极——中国“ 蛟龙 ”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中国船长郭川的航海故事》《耕海探洋》。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全国 海洋文学大赛特等奖、新中国“ 七十年七十部优秀有声读物奖 ”等奖项。


(扫码关注更多《创作》作品)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