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艺林新评丨地方人物成长史的复调叙述 ——评魏枫长篇小说《章子客》

艺林新评 | 2024-12-27 18:46:26
星辰在线 | 作者:晏杰雄 杨婉笛编辑:周婷值班主任:陈贝贝值班编委:王重浪

地方人物成长史的复调叙述

——评魏枫长篇小说《章子客》

文|晏杰雄 杨婉笛

              

  继2021年推出长篇小说《金匠一号》后,魏枫又聚焦故乡老粮仓唐市章子客这一群体,创作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章子客》,带有打造故乡艺匠三部曲的创作意图。这是一个基层作家倔强气质的表现,他调动多年摄取的现代主义艺术经验,意欲建造自己的文学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微茫与无足轻重。作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采取了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将张钦第一次外出打章子、作为村主任处理交通事故、清理村上账目、年少时的往事等故事情节打乱重组,中间穿插了成小山、张桃飞、易晓红、何石涘等人物线索,从而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通过这种复调的叙述方式,小说鲜明地凸显出了众多人物的人性光芒,并在复调叙述与地方气质的双重交织下,深刻地叙述出了一代人的成长与奋斗史。

  

基于复调叙述的横断面结构

                         

  如巴赫金所说:“众多独立而互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纷呈,由许多各有充分价值的声音(声部)组成真正的复调。”《章子客》的创作鲜明体现出了多声部性和对话性,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线索、多角度的复调叙述手法,使小说里的各色人物有着各自独立的叙述立场,以具有个性的思想和意识获得了不同篇章的主人公地位,促使读者关注不同人物叙述中的“此刻”,注重不同意识下的人事与矛盾,同时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和张力,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成长轨迹。这一手法的运用也使得小说情节呈现出一种时空交错、重叠的状态,增强了内容的层次感和客观性,铺排了续修族谱、外出打章子等人物经历,全方位地展现了故事主线——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始末,使我们沉浸式地体会到打鼓垄一代人的辛酸与奋斗。

  小说以主人公张钦的视角为中心,讲述了他从情窦初开,到青年时期外出打章子,再到担任村主任的几件人生大事,着重突显了他在交通事故中努力为伤亡者家属争取应有赔偿的崇高精神。在讲述方法上,作者采用张钦、成小山、张桃飞、张家山、易晓红等人的轮番叙述,各个篇章主要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有限视角,开枝散叶,层层铺开,一步步还原了交通事故的真相。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小说的横断面结构,依靠此结构使每个人物的故事成为独立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环境中相互作用,构成了互为补充的复调形式,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小说以成小山、易晓红等次要人物的视角为辅,丰富地表现了现实困境中一代人成长与奋斗的不同侧面,人物与主线之间看似毫无联系,情节看似扑朔迷离,实则却彼此关联、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互为补充的严密整体。这样形成的叙事效果,犹如音乐领域中的多声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音韵和谐,给人一种意蕴悠长、境界宏阔的艺术效果。

  同时,复调的叙述也帮助读者逐步捋清了人物关系和主题内蕴,构建起了清晰而复杂的故事网络。例如,成小山一线讲续修族谱一事,而他找到的族人成建飞是成飞的后人,也是交通事故的肇事司机;张桃飞是成建飞的妻子,湘中打鼓垄人张家山是张桃飞的伯伯,他把多年的积蓄捐赠给了事故家属;易晓红又是重伤者吴桐桐的妻子,在借钱求医与照顾丈夫间四处奔波……这些线索相互交织,构成了故事框架,使得小说人物更加丰满立体、情节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增强了文本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复调叙述下人物的浮雕式显现

                   

  多线索、多角度的复调叙述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小说中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示了人物关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现实矛盾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刻画出了湘中打鼓垄一代人的成长与奋斗历程,给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借助复调叙述方式,我们可以进入张钦、张家山、易晓红等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到他们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成长经历,体悟打鼓垄一代人共同的精神品格,进一步引发自身对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先是以张钦为代表的章子客。章子客是老粮仓镇在改革开放时代中的特殊群体,以在全国各地摆摊刻章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大多在农闲时出门,农忙时便赶回家劳作,然后再结伴外出打章子。章子与章子客的精神品格相互融合,是“权力、责任、担当、信用”的象征,而张钦就是这个象征的践行者。小说中多次以“捋一捋额上的刘海,拨正指间的铜章”来描写张钦,这不仅加深了读者印象,而且强调出铜章的重要性,暗示了张钦和铜章间的紧密联系。在出门刻章的过程中,张钦始终坚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具有高度的团结精神。当驼子意外受伤而急需手术时,他努力奔走、积极筹措手术费,又在得知驼子自杀去世后主动承担自己身为领头人的责任,瞒着娘将挣到的大部分钱给了驼子家人以表歉意和补偿。回到家乡担任村主任后,张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看待、处理问题,直率坦诚,彰显章子客的侠义之气。在“12·9”重大交通事故中他敢担当敢作为,通过找寻肇事车辆、协助记者采访报道、向上级部门求援等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为受害者家属争取合理的赔偿金,其间勇于不屈不挠地与派出所所长秦涌、歹徒等恶势力进行斗争,在他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下,最终在赔偿款方面与家属达成了协议,恶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章子客和村干部的双重身份赋予了张钦聪明机智、勇敢侠义、宽厚仁爱等鲜明的形象特征,其一言一行正是“权力、责任、担当、信用”的表现和延续,都坚定践行着他承载于印章之中的理想和信念。

  其次是以张家山、易晓红等人为代表的打鼓垄群像。通过复调的叙述方式,小说中张家山、成小山等人物形象也得到了充分的塑造,他们的声音得以被聆听和重视,进一步从不同侧面共同揭示了湘中打鼓垄人的辛酸与奋斗历程。张家山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积极主动地参与救援和安抚工作,努力说服侄女张桃飞和自己一起去慰问伤者家属,并偷偷地将赶猪挣到的大部分积蓄捐给了死伤者家属,展现了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易晓红的丈夫吴桐桐在事故中受伤严重,随时可能因为眼球充血而失明,甚至失去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重担,一边带着丈夫四处求医,照顾其生活起居,一边努力寻找办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在与磨难的抗争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成小山长途跋涉,不畏艰难,执着于寻找成氏先人、湘军名将成飞的后裔及其墓地,以修复族谱为己任,尽管进展甚微却仍然保持热情与希望,坚持不懈地寻找线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张家山、易晓红等打鼓垄人,自然纯朴、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展现了各自的美德与人性的闪光,与以张钦为代表的章子客共同传递着使命担当、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作者表达了现实困境中的人性思考。在复调叙述的运用下,不同视角的变换和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使用将各人物分为了作为叙述者的“我”和被叙述故事中的“我”,增加了一层自我的审视,增强了角色的层次感和错落感,有利于清晰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变化和主体性塑造。由此,我们不仅可以从人物间的外部对话中理清错综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成长脉络,进一步观照自身,产生对于人性与现实的深入思考。小说中,面对丈夫无底洞般的医药费,易晓红已经掏空家底,向亲朋好友借遍了钱,而赔偿款又迟迟拿不到手,在走投无路之际,她想到了多次瞒着姑姑借钱给自己的姑父。她明白姑父火辣辣的眼神透露出的心思,害怕被姑姑发现,被说闲话,又急需钱支付医药费,于是内心纠缠着愧疚、耻辱、矛盾等诸多情绪,她想:“人哪,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又有多少人扛得住其间的苦难抵得住其间的诱惑禁得住其间的煎熬?”外出赚钱的章子客团体,在利益的诱惑下,彼此也会耍点心眼儿、心存芥蒂,例如互相隐瞒目的地,垄断生意红火的市场。团体内部在面对驼子受重伤的变故时,众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张钦、粑粑竭力照顾驼子,藤蔓、老鼠则不愿平摊手术费,提出单干。作者以较多笔墨细腻深入地描写了面对团队分崩离析和驼子将要左眼失明,张钦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绪,使读者更加关注被拉长的“此刻”,在充分表达人物思想意识、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开拓和深化了主题内蕴。而老鼠等章子客并非全然冷漠、自私自利,驼子出事后,竞争对手吕波慷慨地捐了手术费,藤蔓主动探望,老鼠送去墨镜。

  于是,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于现实困境的深思。面对张钦等章子客和易晓红的矛盾冲突,我们无法对他们的行动进行是非对错的评判,而小说也并未提供明确的回答,但他们都选择勇敢地直面困境,承担自身责任,并对自己的内心意识进行了拷问与剖析。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领悟到小说复调叙述的魅力,感受到一代打鼓垄人在复杂人性与现实困境下内在的挣扎与奋斗。正如成小山仍走在寻找成飞之墓、续修族谱的路上,张钦、易晓红等人物在现实中也不会停止成长的脚步,而将继续在人的主体性完成之路上迈进。

  

复调叙述与地方气质的交织

                          

  小说以湘中打鼓垄为背景,借助复调叙述描绘了宁乡老粮仓镇、打鼓垄村、哈尔滨等不同地域和场景,将故事的空间拓展得十分广阔。在打章子文化的链接下,场景的对比变换进一步展现了小说的地域特色,突出了人物命运与湘中地区的相互影响与紧密联系,反映了以章子客群体为代表的湘中地区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张钦等章子客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都深受湘中地方文化的影响,具有淳朴善良、重情重义、勇于担当、敢闯敢拼等共同品质,鲜明地体现出了打鼓垄的地方精神气质。一方面,相对江浙富庶之地,由于身处偏远南方山地,地方上人们无丰厚自然资源,也无祖上财富传承,一出生便处于无所依凭的赤贫状态,首先面对的是活下来的问题,使他们惜粮,养成了坚韧、命硬的地方人物特质;另一方面,相比中原儒家文明涵养深厚,地方文化中还保存着朴素、生命力偾张的原始文化元素,使他们保留本真的纯朴性格,同时从混沌中焕发出强旺的野性生命力。因此,在小说中,人物无一例外带有向外冲突的强大心性。既然一无所有,就要到外面世界去闯荡,开出一条生路来。活下去的问题,上升为地方人物不断对外开拓的精神气质。张钦便是地方性格的一个标本,身为章子客小团队的领头人,他遇事沉着冷静、果敢善断,带领驼子、老鼠、粑粑等人辗转大小城市寻找商机,妥善处理与工商所负责人、阳明派出所警察的人情关系,机智摆脱了牡丹江市场被吕波团队垄断的困境。面对珲春街身材高大的“东北虎”,他勇敢地站在同伴身前,竭力守护团队的财产和尊严,尽显“打脱牙齿和血吞”的小南蛮气概。在张钦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本真的生命力,看到以他为代表的章子客群体的生存状态和艰苦奋斗。

  此外,在语言上作者巧妙运用了大量方言词汇,例如“困觉”(睡觉)、“朗嘎”(怎么)、“堂客”(老婆)、“细伢子”(小孩子)等。正如阎真谈及方言时所说:“其艺术功能、审美功能,还是在于‘超越公共空间’,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的文化地域性。”在《章子客》中,方言的适当融入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了小说的独特性和色彩感,增强了文本的地方气质和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进一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极富地方特色的一代人的成长与奋斗史,使我们感受到不同叙述者间的地域文化共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了湘中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性格。

  小说《章子客》体现出了鲜明的复调性,通过复调叙述的独特形式,展现了多种声音、多种视角,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叙事层次。复调的运用不仅组织起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凸显了“人”的自由与独立,表现出对“人”的关注与尊重,在塑造了张钦、易晓红等立体有深度的人物的同时,传递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与现实的深入思考。而方言色彩与复调结构的暗合,进一步赋予了人物地方气质,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地域性,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真实。借助复调叙述的魅力,一段关于湘中打鼓垄一代人的成长奋斗史,一幅着墨于章子客群体的广阔社会生活画卷,便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

 (本文选自《创作》杂志2024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晏杰雄:湖南新化人,文学博士,美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南大学新时代文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作协副主席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

    杨婉笛: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扫码关注更多《创作》作品)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