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

清明时节,追思悠悠。无数人走入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在肃穆的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深情瞻仰、鞠躬默哀、缅怀先烈。清明祭英烈,既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清明祭英烈活动,我们向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传承革命先烈精神,不断激发前行的力量。
(长沙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暨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块块石碑,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曾经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渴望美好,却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用鲜血守卫土地,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再到在狱中带着沉重铁镣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革命先烈们诠释了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提供着不竭的力量源泉。
(少先队员向革命先烈献花。)
饮水思源,永志不忘。在和平年代,我们有幸不需要面对枪林弹雨,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清明时节,各地倡导以多种形式表达崇高敬意:走进烈士陵园敬献鲜花、登录云平台书写寄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重温英烈事迹等等。我们要学习先烈的优秀品质,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真正让英烈精神从纪念场馆走向生活。
缅怀英烈不仅是为了记住过去,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还是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亦或是社会治理的复杂局面,都需要我们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甘于奉献。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岗位上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社会创造价值,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铭记,是最好的告慰。每一位英烈都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当我们为革命先烈献上鲜花时,也是在涤荡心灵、滋养灵魂;当我们讲述英雄故事时,也是在传播革命精神的种子。记住先烈,就是记住我们的根与魂,让我们将缅怀之情化为前进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龙莉)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