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字遗书饱含家国情
星辰在线10月18日讯 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华报道
基地概况
郭亮纪念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郭亮村,为纪念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同志而建。1995年,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郭亮陵园“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经过多次提质改造,如今的郭亮纪念园占地面积约50亩,内有郭亮墓、郭亮故居、郭亮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郭亮带兵抓郭亮”群雕、郭亮纪念碑廊等红色文化景观。郭亮纪念园自开放以来,共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藏品故事
“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 此嘱。 临死日 郭亮”。泛黄的纸张上,匆匆写就的三十余字,凝聚了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对国对家的深情和厚意,让人感受到91年前这位年仅27岁的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至死不渝的忠诚。托人传出遗书后第二天,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郭亮英勇就义。
秋寒时节,迎着细雨来到郭亮纪念园的陈列室内,可以看到这封泛黄的遗书(仿真件),百年前的革命故事更让众多参观者唏嘘不已。
郭亮于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望城县铜官镇射山冲上文家坝(今铜官街道郭亮村),原名郭靖笳。他的父亲郭弼林是一名乡村私塾老师,母亲邹氏是一位贤淑的农村妇女。1907年,聪明好学的郭亮开始了求学路。1912年,他将自己改名为郭亮,希望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
从小好学多思的郭亮逐渐对世间许多不平事提出了疑问,11岁时就写下了一首题为《问问社会》的新体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发人深思。1912年进入西湖寺高等小学后,他广泛阅读了许多历史书籍,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1916年,年仅15岁的郭亮在长沙街头看见了被杀害的革命党人的头颅,愤然写下“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的诗句。
这些都被郭亮老师的女儿李灿英看在眼里。由于两家父亲是好友,郭亮经常跑到李家请教问题、借阅书籍,两个年轻人一来二去,暗生情愫,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两人订下了美好婚约。但为了革命事业,两人一再推迟婚礼,直到1923年才正式结婚。
1920年郭亮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后,参加了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郭亮经毛泽东介绍,成为湖南最早入党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的左膀右臂。
1922年郭亮毕业后,受到毛泽东的委派,脱下长袍深入广大工人中,成立了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创办了工人报纸。同年9月9日,由郭亮组织和领导的粤汉铁路3000名工人大罢工震撼全国,揭开了湘区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序幕,郭亮在工人中建立了极高的威信。他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曾与柳直荀发动和组织10万农军围攻长沙,参加了南昌起义等。1928年3月27日因叛徒告密,郭亮在岳阳被捕。在留下著名的口供“开眼尽是共产党人,闭眼没有一个!”后,3月29日凌晨2时郭亮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悬颅示众。
郭亮牺牲时,儿子郭多难(后改名志成)年仅3岁,妻子李灿英按照遗嘱,把儿子带在身边教育培养,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奔波。1950年,李灿英去世,与郭亮合葬于故土。青山巍巍,碧水深深,如今漫步望城,郭亮小学、郭亮路、郭亮村等以郭亮命名的地方比比皆是,烈士的精神今天依然激励着我们前行。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