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守桥人说 NO.3 | 潘韵:摇摇晃晃,唤醒儿时的梦

都市新闻 | 2022-08-15 17:16:44
星辰在线 | 编辑:李冰清

  守桥人:潘韵

  所守桥:金鸡桥(浙江宁波)

  桥梁介绍:金鸡桥位于鄞州区塘溪镇邹溪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鄞县通志》载:“金鸡桥,县东南邹溪村之东,崎头岭西麓,一名‘万金桥’。清光绪九年重修。跨大嵩江上游。桥之上为邹溪不通舟楫,桥之下为大嵩江,间以滚水坝。东通大碧浦村、鹳山村,西通邹溪村。今则宁横汽车道经其间。”金鸡桥长28.1米,宽2.3米,为六孔王墩石砌平桥,桥墩两端刻有龙、虎头状装饰。桥下导引来自赤堇,梅岭等崇山峻岭的梅溪和亭溪的来水,通过南岸山根开凿的三孔碶闸和水渠流进下岙周湖塘、大嵩、朱家、虾爬袋等地,以资灌溉农田。桥东通大碧浦村、鹳山村,西通邹溪村、塘头街,旧时是咸祥到塘溪的交通要道。

  缘起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所有鄞县人的童年,都有着这首悠扬的童谣,吴侬软语,像是在外婆怀里抓住的一片美梦。

  我生在鄞县,长在山清水秀的塘溪。清波绿回,穿越山石而出的小溪汇聚成村民们世代相守的河流。而桥梁,正是所有村民童年的符号。石板小桥路,可能是孩子们上学时贪玩停留过的,可能是阿姆阿爹去田头时挑着担经过的,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桥,是无法抹去的成长的印迹。

  (小潘和桥)

  我与桥故事便缘起于此。

  在江南水乡,河流山溪是最常见的存在。有水之处便有桥梁。从过去到现在,桥梁从来都是一方水土富足发展的隐喻——有桥梁,就有了出路。宁波老话中有“桥头老三”的称号,人们总是在桥头汇集,从桥头走向远方。小时候,常听父母提起他们儿时从桥头、渡口出发,去城里,去上海的故事。在一个一个故事中,我拼凑出城市发展的历程,然而繁华尽处,无人问津的是已经零落而荒芜的古桥。当石墩桥栏被荒草湮没,当青砖石板被浇筑上水泥,轰然倒塌地又何止几块石砾?尚且年幼的我并不能完全明白古桥的流失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一颗守桥的种子已然在心中悄悄播种,静待萌芽。

  印迹

  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吟唱团,也因此认识了王文博学长,并在他的介绍下加入了守桥人的队伍。对我而言,于此,守桥真正地从虚无,逐渐具象化,在师长、友人的帮助下,逐渐成为一个清晰的目标。

  我所守之桥,便是金鸡桥。

 (古金鸡桥)

  这并不是一座闻名远近的桥梁,和项目中我们保护的古桥相比,她只是一座普普通通地承担着通行、水利职责的桥梁。当我和她正式会面的时候,她已经变了模样,重建新桥后的她,成为了万千普通的水泥桥梁中的一员。

  (新金鸡桥与古金鸡桥)

  而我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她是我前往在山区里的外婆家的必经之路。于我而言,或许她就是我的“外婆桥”;她也是无数长在大山里的塘溪人的“外婆桥”。

  随着对她的深入了解,我才发现,原来这是外婆常常给我讲的故事里出现的桥。小时候曾听外婆用一口浓重的乡音絮絮地说着桥的故事,不乏神魔鬼怪与人间真情。最有名的便是县令杨懿造桥的故事:为了解决当时鄞县频繁发生的水患,他多次带领民众兴修水利,而金鸡桥与金鸡堰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却因奔波积劳成疾,终年仅36岁。他逝世后家徒四壁,人们敬其为廉吏,立祠纪之。

  根据资料记载,建桥之时,桥头刻有镇水龙首,笔法粗犷,为桥梁增添几分艺术气息,也寓意辟邪镇妖的美好心愿。虽然现在已经痕迹依稀,但是金鸡桥所讲述的关于希望、关于互助友爱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镇水龙头)

  古时金鸡桥的出现造福一方水土,防患治灾,给人民带来安稳生活的希望;对于我的父母来说,金鸡桥的存在连接他们的梦想,给青山深处的居民带来走出去的希望。当我回到金鸡桥头,以一个守桥人的身份,一个返乡的“异乡人”,细细端详着这座老迈却依然坚守的桥梁,更感受到了金鸡桥年迈的躯壳下不曾磨灭的跃动的脉搏。如今这座带着“希望”“祝福”与“爱”的桥依然伫立在河水之上,和新的金鸡桥一起,像过去每一次的守护一样,静看小城的发展。

  待续

  宁波是一座点亮希望的城市,宁波人也常常用桥梁为远方的人们带去希望。守桥人,所守并不只是古桥的身躯,更是其中的精神与文化。正如诗话桥项目的宣传片所说“桥梁是文化的符号”,我们将继续去寻找和金鸡桥一样平凡但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桥梁,去守护文化的乡愁。

【来源:明月夜下守桥人微信公众号】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