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守桥人说 NO.5 | 薛佳:龙头湮灭龙尾存,龙吞来水留踏痕

都市新闻 | 2022-08-15 17:32:26
星辰在线 | 编辑:李冰清

  守桥档案

  守桥人:薛佳

  所守桥:万灵古镇大荣桥

  桥梁简介:

  大荣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万灵古镇,桥梁全长116米,宽1.8米,厚0.5米,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桥由巨大的石板铺就而成,每块石板重约四五吨,厚重沉稳。桥面两侧均设有护桥墩,桥墩上原有龙头龙尾石雕,现仅存龙尾。粗糙的桥板之上,马车和人们的足迹踏痕清晰可见,似在诉说着路孔古镇的沧桑。

  守桥故事

  初相识

  如果说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那么棠城荣昌的母亲河便是濑溪河,濑溪河流经的第一座桥,名为大荣桥。据史料记载,大荣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于清代进行重建。大荣桥坐落于荣昌的古镇路孔,路孔后经旅游业改造,成为国家级4A景区万灵古镇,而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桥大荣桥,也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熙来攘往的万灵古镇入口)

  从万灵熙街进镇,走过长街,途经烟雨巷、太平门,终于在毗邻大荣寨的濑溪河水上,看见了沧桑古朴的大荣桥。大荣桥是一座石质平桥,桥面全由平整的大青石铺就,每一块石板厚度都在50公分,重量都高达10吨以上。古时,大荣桥是连接两岸最主要的通道,两岸行人通行,商贾来来往往,还有马或骡子运输货物……

  (大荣桥于濑溪河上的倒影)

  在儿时懵懂的记忆中翻找,我想起初中的一次远游,我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古镇路孔。在四十多公里的“长征”中,我们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两点抵达。

  (初中远足活动留影)

  汗流浃背的我在古镇只能片刻休憩,又立刻重整出发,于是这次与大荣桥的相遇如同浮光掠影,记忆来不及镌刻,便被岁月淘洗冲蚀,不见了踪影。

  后来无数次地重游故地,我记住的永远都是万灵古镇的太平门、烟雨巷、大风车和冰凉粉,这座古桥明明近在眼前,却没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记得上桥时台阶总是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

  (与大荣桥隔岸相对的大风车)

  故人归

  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却给了我一次与大荣桥“重逢”的机会,这像是机缘巧合,又像是命中注定。就像朦胧的面纱终于揭开,这座在记忆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古桥终于重新变得清晰。

  如今的濑溪河,依旧水连上下,川流不息,站在大荣桥边观看,桥接两岸,通行无阻,桥拱与水面的倒影相接,白云蓝天映入水中,栏杆古桥,清风徐徐,河水汤汤,将古桥古韵种进了历史的河岸。

  (大荣桥正面)

  不知是不是大部分古桥都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虽然熬过了千百年漫长的岁月,熬过了风雨天灾,却仍处于被遗忘的边缘,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丢弃在记忆的角落。怀揣着这样的疑问,我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

  (向游客询问大荣桥的相关细节)

  “我对大荣桥了解不多,可能古镇的老人还记得一些关于它的故事吧。”在采访中我了解到,虽然大部分游客是当地人,却依然对大荣桥的历史与修建时间了解不多。究其缘由,或许是因为文字资料的缺失,又或许是因为潜意识的忽略。

  看着桥上行人络绎不绝,熙来攘往,拿着水枪嬉戏的孩童,与穿着不同形制汉服的青年少女擦肩而过,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油纸伞与遮阳伞,水枪与折扇,是古与今,是前世今生,是大荣桥于数百年光阴中见证的沧海一粟。我开始思考,保护桥梁或许不只局限于预防保护桥梁本体不被破坏,也体现在挖掘桥梁的人文情怀、文化价值,让它不再被大众遗忘。

  与君同

  在七月的尾声,我跟随诗话桥项目组前往望城考察古桥,旅途中,我被项目团队的专业素养打动,更感动于守桥人不变的赤忱与初心,这份感动更加印证了我的选择,加入这样一个有情怀的团队,是正确的。未来,我们一定还将走过更多的古桥,守护古桥的前世与今生。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我期待与古桥更多次的相逢,在厚重的历史中,在滚烫的人间里,聆听守桥人的低语。

【来源:明月夜下守桥人微信公众号】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