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守桥人说 NO.8 | 徐辰希:于记忆和本心中守望
守桥档案
守桥人:徐辰希
所守桥:镇海桥
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六墩七孔,墩顶端分水石尖翘起,桥身质地坚实,气势雄浑,是整个安徽省现存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代石拱桥之一。历史上,镇海桥与徽商精神紧密相连,它的兴建和之后的四次重建,均发生于徽商最鼎盛的明清两代。这座桥不仅开启了徽商时代的繁华胜景,也承载着太多沧桑的岁月记忆,在历经几百年风雨荡涤后的今天,仍然方便着两岸百姓的生活。
其实我并非安徽本地人,但唯独对镇海桥有着很深的印象,说到第一次与这座桥相识,还要回到中考前的那个寒假,跟着父亲去安徽黄山旅行。单独跟父亲出游的次数极少,因为早年他不在国内,我们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少一些。到了黄山的第一晚,我们就住在屯溪区,晚饭后父亲提议出去转转,走了一段路,就在镇海桥边停下歇脚。在桥上,父亲开始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后来不知怎么又牵扯到中考、未来…好像印象里我们从没有这么正经聊过天,我对父亲的了解好像也更深入了一些。
再一次听到镇海桥的消息已经是高考后:2020年7月7日,镇海桥被山洪冲毁。2020年8月12日,镇海桥散落构件、石料打捞工作正式开启。我立马在网络上搜索镇海桥的相关讯息,看到了被冲毁当天的的航拍,心中咯噔一下。一些新技术能够助力“老大桥”重生,修缮后的镇海桥也尽量保持了它的原真性,但已然不是最开始的那座镇海桥。
郁达夫有诗曰:“新安江水碧幽幽,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守护镇海桥,不仅守护着这段历史,更守护着我心中的一段记忆。
(镇海桥 图源网络)
结缘
其实我成为“守桥人”并不算太久,与这个项目相识也可以用“缘分”二字来形容。犹记那是一个晚上,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跟文博学长打了第一通电话,了解到“诗话桥”团队,其实之前早已慕名,但是在学长的描述下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将工科的严谨冷峻与诗词的浪漫柔美结合起来呢?带着这样好奇又向往的心境,加入了“诗话桥团队”。
与文博学长的第二通电话是关于一张图,这幅图为“诗话桥”的未来展望而作,在我的理解下,主题是“守望”:两座断桥一中一西,桥上的两个小人一古一今,而桥下的流水以大陆和台湾海峡作为轮廓,寓意着“守桥人”们跨越中西,贯穿古今的美好构想。在一点一滴的笔触之下,这份情怀更加深切地触动了我,我想,这份突破时空的执着也更让我更坚定得成为一名“守桥人”。
(《守桥人》初稿)
(《守桥人》终稿)
足迹
文博学长把我带进“诗话桥”团队,也带着我进入“诗话桥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队伍。
首先,最让我庆幸的是能够拥有这一群队友们,我加入团队的时间比较晚,直接从省赛开始准备,当时团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成绩,大家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打磨,但是我对项目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共事时难免会有些担心,唯恐辜负大家的劳动成果。然而,在与这群伙伴们共同备赛的过程中,这些许的担忧也很快被抚平。遇到困难,大家一起面对,共同讨论解决;有我不理解的问题,文博学长和伙伴们也都会很耐心地帮忙解释;做出来的美工作品,大家也不吝啬鼓励…一件件事甘泉般涌入心田,成为备赛时最大的动力和能量。
省赛过后的某一天,又接到来自文博学长的一通电话,告知我们在省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有机会进入国赛。本来应当立刻回长沙备赛,但是因为实习的任务耽搁,只能转为线上备赛。喜悦之外,在我们面前的国赛是更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难度。几乎每天晚上开会,打磨,分配任务,完成任务。相信这段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再辛苦也充满了幸福感。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收获了很大成长,不仅锻炼了实际的美工技巧,要在实习和备赛之间做好时间上的均衡。其实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份经历都珍贵无价,在大学四年生涯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更让我为成为“守桥人”而感到自豪和幸运。
(美工文创产品)
未来
虽然“互联网+”比赛告一段落,但“守桥人”们的故事不会就此成为终章。我们会一直记得这个夏日里的夜晚,记得每一次腾讯会议,记得每一场火花的碰撞,记得心中的梦想和展望…虽然比赛结束,但我们不会放弃对古桥的守护, 国内外依然有很多桥梁古迹遭到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破坏,仍需要越来越多的“守桥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的时间节点站出来,成为守桥路上那一盏盏点亮古桥的路灯,让古桥不被岁月掩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桥连古今,诗贯东西,古桥的两头是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方,连接桥梁古迹的,是一代代“守桥人”的殷殷切切、诚挚守望。感谢这桥将我和队友们连成一线,也感谢这桥将我与这个美丽的项目建起关切。
未来,我们的故事未完。
(团队队徽)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