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守桥人说 NO.9 | 耿璇:且插梅花醉洛阳
· 守桥档案 ·
守桥人:耿璇
所守桥:洛桥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不是洛阳人,却有一个东都梦。
说起与洛桥的邂逅,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加入“诗话桥”团队之初,杨雨老师让团队成员选择一座自已心仪的桥梁来做专项研究,那时我的心中向往的是冷月无声的二十四桥、风雪故人归的灞桥,喜欢的是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沉醉的是断桥不断肝肠断的缠绵情思。从未想过,因一时的耽误,错过了选择这些桥梁的机会。那天,在杨老师列出的桥梁名单上,“洛桥”孤伶伶地呆在那里,犹如同样无措的我,于是我便这样情非得已地爱上了她。如今想来,真当感谢那日的“拖延”,让我在正当恰好的时间赶上了与洛桥的这场相遇,便如张爱玲所说,没有早一刻,也没有晚一刻。
若把洛桥拟作人,我想我和洛桥的遗憾便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当我“不情不愿”地了解、爱上洛桥后,洛桥已经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中许多许多年了,如今只能凭借几处断壁颓垣遥想当年东都胜景,车马洛桥边。但我依然要守护洛桥,守护她的历史,守护她的繁华,守护她的坍塌与衰落,守护千年前东都人的盛唐梦。
洛桥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留下来的,
老吴桥,曾名天津桥,是民国时期修建的。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不似西湖断桥的烟雨缠绵,不似灞桥的黯然销魂,也不似赤阑桥的浪漫凄婉,洛桥注定是繁花似锦、富丽堂皇的。洛桥是盛世的洛桥。洛桥初为浮桥,后为石桥,在隋唐时期,横跨洛河,连接两岸,其西为神都苑,再往东的洛河北岸则是上阳宫。洛桥正北便是巍峨的皇城,桥南方是里巷街区,正是春风晓月,烟火繁华。
洛桥上是游人如织,洛桥下是朱门绮户,洛桥的那头是青丝,洛桥的这头是白发。“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可见无论是何时代,在相爱之人的眼中,再短的桥也是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而洛桥,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烟火繁华之中,见证痴情男女的爱别离、怨憎会,成就了张说笔下的天津晓月、吴门胜景。
洛桥的雍容底色,让洛桥之上的离别之情亦显得更为深沉悠远。“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由于洛桥所在地点大唐的东都洛阳,从这里出发的游子在离情之上,更多了一丝去国怀乡的意味。
我想,在千年以前,便有无数人在守护着洛桥了。他们为盛世的洛桥而歌,亦为末世的洛桥而痛。洛桥是盛世百姓的美好愿景,更是末世人民的心之所系。当盛世大唐褪去昔日的光晕,车马、人烟渐渐散去,洛桥也只能成为追忆中的伤感之所在。行人从洛桥经过,残月当空,夜色沉沉,层层紧闭的宫门,凉风凄露,落叶凋零,洛桥上看到的景致透着一丝丝颓废,溢出一点点落寞。此时的洛桥是地理意义上的所在,也是人们追忆的切入口。曾经盛世的繁华早已不再,甚至连悲愁都难以言传,白居易的千古之寂寞就这样在洛桥边蔓延开来,直至千年后的今日,还在不停回荡……而当宋王朝南渡以后,昔日繁华东都洛阳沦为金国属地,洛桥从此成了南宋文人梦回故园的深沉寄托,其后蒙古铁骑踏平南宋国土,宋末遗民文人和元代汉族文人更是将洛桥当成了故国象征性的地标…… 洛桥的每一次兴盛与衰落,都牵动着一国之民的心肠。
了解完洛桥的前世今生,是荡气回肠、亦是伤筋动骨的,恍若掉进了历史的缝隙,在桥上过完了几世的光阴,看完了几代的兴衰故事,又失魂落魄、魂牵梦绕地滚落回21世纪。那一刻,我想我对“诗话桥”这个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守护着倾颓的古桥,是留住历史,更是凝固记忆。洛桥虽已倾颓,但洛桥之上的故事曾经鲜活。洛桥之上的人潮渐渐散去,往生之后,东都的人们不再记得的,我们替他们记住。桥梁会倾颓,历史会忘记升斗小民的悲欢离合,但我们在桥上曾捡到一束唐时的月光。
千年后的某一天,我遇见洛桥,在她的故事尘埃落定之后,洛桥遇见我,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