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万处安全隐患,销号!@湖南日报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3月31日02版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长沙超10万处安全隐患销号
星辰在线3月31日讯 据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治)报道
3月26日,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城市经典大厦沐浴在一片春晖中。楼顶私搭乱建多年的5000平方米违建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消防通道和加固后的楼体结构。
时间回溯到2023年8月,城市经典大厦31处违建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精准锁定。拆除后,楼顶加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预警消防通道被占用。
长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城市安全防线。紧盯消防安全、违章建筑、轨道公交等十大领域,累计排查销号隐患超10万处,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机制护航的城市安全治理新路径。
全链条闭环管理,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过去隐患整改常因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在‘查归查、改归改’,效率明显提升。”长沙市应急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创新构建“1+10+5”制度体系(1个方案、10项制度、5大流程),明确市直部门排查隐患、属地政府整改落实的“查整分离”原则。
以违法建筑整治为例,以往通过人工巡查方式,难以发现屋顶、房后等盲区的违法建筑;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可有效监测建筑物五个立面的新增违法建设行为,让违法建筑无所遁形,形成整治任务清单后,经“两违”系统精准交办至区县(市)。
打开长沙市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各区县(市)十大领域重大隐患的排查情况历历在目。隐患排除后,其整改过程和层层复核结果同样清晰留痕。
联合督办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长沙市组建督查组,按“30%督排查、70%督整改”原则开展督查,每季度通报典型案例。
“天眼+地网”织密立体防控网
“无人机拍一圈,楼顶违建无处遁形。”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指着手机上的实景三维模型介绍。
2024年,芙蓉区万顺家园小区楼顶违建从发现到拆除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节省整治成本80万元。“系统自动预警,任务直达责任人,不用再层层开会协调。”芙蓉区行政执法局局长石家军说。
“接到系统预警后,我们赶到现场,施工才刚开始。”当年7月,万顺家园楼顶加层行为被无人机巡航发现,1小时内便被叫停。
在地面,全市各街道、社区和镇村工作人员利用手机移动端全面摸底,发现问题可直接通过“湘易办”手机端输入。迄今为止,共排查自建房110余万栋,排查问题41万个。
在长沙市应急管理局,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田治平和同事打开手机,切入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可点击各大烟花爆竹企业摄像头,生产实况一目了然。
作为烟花爆竹生产大市,浏阳市2024年度市级监控中心通过线上监管平台发现并完成整改安全隐患1386处,责令停产整改196家次,督促限期整改255家次。
按照“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标准,长沙市选定烟花爆竹、危化、工贸、矿山等领域10家重点企业,试点部署烟火、非法入侵、未戴安全帽、吸烟、非规范停车等5类行为检测智能算法,不间断监测生产过程违规行为,及时提醒生产企业和现场人员,同步推送应急部门督查整改。算法识别准确率超90%,产生告警2.4万余条。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