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近 浏阳这位母亲跨越山海完成46年心愿

都市新闻 | 2025-04-01 21:51:30
星辰在线 | 作者:通讯员 李亮亮 汤蒙娜编辑:胡锦轩值班主任:邓婷值班编委:林展翅

  星辰在线4月1日讯(通讯员 李亮亮 汤蒙娜)清明将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内,一排排庄严整齐的烈士墓被香火烟雾萦绕。苍松翠柏间,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

  “胡阳生烈士,请睁开眼睛看看,你母亲给你扫墓来了!” 3月22日上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身边两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吃力地攀上台阶,颤颤巍巍地来到其中一个烈士墓前。

  当鲜红绸布被揭开,见到烈士墓左上角儿子的老照片,那一刻,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失声痛哭。半个世纪积淀的思念,伴随着一把把浊泪倾泻而出,填满纵横脸庞的沟壑,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唐招连来到儿子的烈士墓前。)

(胡阳生烈士墓。图为 陈详 摄)

  从湘东北的浏阳河畔,到祖国西南边陲的凭祥市,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这一刻,老人整整等了46年!

  这位老人叫唐招连,是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浏阳市枨冲镇牙际山村人,今年已是90岁高龄。1958年,唐招连结婚没多久,丈夫就因为染病,才20多岁就不幸英年早逝。当时,儿子胡阳生还在妈妈肚子里才六个月。儿子出生4年后,为了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自己不得不改嫁他乡。从此,6岁大的胡阳生开始自力更生慢慢长大。母爱的缺失,也成为老人一生的亏欠。

  1978年12月,为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胡阳生参军入伍,并参加保卫边疆作战。2个月后,一个惊天噩耗传来,胡阳生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祖国的西南边陲。

  英雄逝去,对于祖国来说,痛失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失去的几乎是整个世界。曾几何时,唐招连整日以泪洗面,久久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从此,老人心底就埋藏一个最重要的心愿:想着哪一天,能去一趟广西边防的烈士陵园,好好看一眼长眠在祖国南疆的儿子。

  然而,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对于一个地处浏阳最西北的偏僻山村的农村妇女来说,谈何容易。唐招连几乎一辈子都在农村度过,没有出过远门。想要跨越上千公里,到祖国西南边疆,实在是太难了。

  后来,虽然老人二儿子周方其也曾想过带母亲了却这个心愿,但是考虑到老母亲年迈体弱,怕经不起长途跋涉的劳累,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人对大儿子的思念愈加深切。每到过年过节,总会和二儿子和女儿唠叨,想去儿子墓前看一眼。

  一个偶然的机会,消息传到了一直从事公益事业的浏阳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促进会荣誉会长黄文辉的耳朵里。得知唐招连的心思,黄文辉立即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决心帮助老人完成心愿。他发挥多年从事公益事业积攒的经验,积极寻求有关部门和社会热心企业家的支持。在当地军地的合力协助下,他们请专业医护人员,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确定老人身体无大碍后,黄文辉带着2名志愿者,以及唐招连老人及其子女一行6人,终于踏上近半个世纪的心愿之旅。

  从湘东北的浏阳,到西南边陲的广西凭祥,行程1150多公里,需要转乘汽车、高铁、动车,全程需要11个多小时。对于唐招连老人来说,这既短暂,又漫长。说短暂,是因为相比46年的等待,11个小时确实不值一提;说漫长,11个小时的旅途,老人全程几乎都没有合眼,一直非常期待和激动。3月22日上午9时,老人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儿子的烈士墓前,与魂牵梦萦半个世纪的儿子阴阳相见。

  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奔赴,也是一次承载着半个世纪的沉重思念和缅怀。出发前,黄文辉特意穿上最心爱的老式军装,戴上军功章,背上发黄的挎包和多处掉漆的水壶,特意用红布包上一柸故乡的黄土,打上一壶曾经哺育烈士的浏阳河水,一起带到了烈士墓前,表达对烈士最深切的告慰。

  听说一行人的行程,不少当地群众特意赶来,给老人送来香烛、水果和鲜花,向老妈妈一行转达乡亲们的情谊,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崇敬。

  “向烈士致敬,向英雄致敬!”“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向黄会长学习致敬!”……黄文辉用镜头记录的祭扫视频发出后,立即在网上引发网友点赞、转发和共鸣。评论区正能量满满,既有对黄文辉发起这次春风行动的敬佩,也有对英雄烈士们的缅怀与纪念。

  没有共和国的英雄烈士,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盛世,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英烈的事迹,党和人民始终不曾忘记;英雄的精神,在新中国里代代传承。缅怀先烈,让英烈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永续长存,这正是此次跨越山海的如愿之旅,最珍贵的意义吧。

【来源:星辰在线】 举报

标签:
    影像·作品
    您还没有登录,请选择登录方式!
    星辰头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