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优秀!智能建造“长沙路径”再获全国推介


星辰在线3月27日讯 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报道,3月27日,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厦门召开,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智能建造城市试点工作情况,长沙再次因“综合表现优秀”被通报表扬。同时,长沙市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四梁八柱一底座”“五大应用场景”“八朵云”等智能建造的“长沙路径”成为关注焦点。

湖南琨基建设集团建设的天悦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资料图片
长沙市连续4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2年,住建部在全国选取了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积极探索建筑业专项发展新路径。推进会上,住建部通报,2024年度各试点城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顺利完成年度试点工作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包括长沙在内的8个试点城市组织推进力度较大,工作成效突出,综合表现优秀,拟予以通报表扬。这是长沙第二次获此殊荣。
2024年,长沙大力推进智能建造研发基地建设,加强头部企业扶持,孵化出建材供应链服务平台、部品部件柔性智能生产、“工业上楼”等新技术新业态。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解决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推广路径、产值统计方法等共性问题,部分研究成果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力地宣传了建筑业转型发展成果。
推进会上,福建省、湖北省2个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苏州、深圳、北京、长沙、台州、厦门等6个试点城市作典型发言。长沙也是唯一连续4次在全国智能建造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的城市。长沙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以《科技创新 平台赋能 产业集群 强力推动智能建造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长沙发展智能建造的实践与探索。
“四梁八柱一底座”,构筑产业集群新生态
“基于‘四梁八柱一底座’的产业逻辑,我们构建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张跃先在现场交流发言中表示,“四梁”从发展战略、产业模式、市场体系、保障机制全方位谋划,制定行动方案,为产业发展提供纲领。“八柱”将以前工程建设项目“五方责任主体”调整为“八大新型主体”,新增物业运维、数字研发等四类主体,发布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具有长沙特色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评价管理制度办法。
此外,“底座”创新应用采用“(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以数字(BIM)串联为实现路径,以工业生产(M)为实施载体,以集约管理(EPC)为实践手段,实现“1+1+1>3”的效果,落实“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目标。
2024年,长沙全市实现智能建造产业产值1800亿元,完成装配式建筑产业产值1004.8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7658亿元建筑业产值的高位运行。
开辟“五大应用场景”,驱动创新发展
传统门窗“变身”数字化产品,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50%,能耗减少35%,年产能达到100万平方米……长沙本地新型一体装配化产品“亘晟门窗”,用数字技术实现产线的转型升级后,实现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成为长沙智能建造2.0应用场景的落地实践。
“落地应用场景是落实智能建造的关键环节,我们以场景打造为抓手,为住建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供‘路线图’。”张跃先介绍,长沙市根据项目不同建筑规模和使用需求,逐步形成“(BIM+装配式)+智能生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智慧城市运营”的1.0—5.0五大数字应用场景,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自己需要的场景类型。
又如,湖南琨基建设集团建设的天悦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BIM+数智工地”技术赋能项目建设,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790万元,全过程零事故发生。作为智能建造3.0应用场景的代表,其核心在于基于BIM的数智管理平台的应用,对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提质增效、本质安全”目标。
构筑创新平台“八朵云”,支撑行业转型
长沙市用数字技术构建了房地一体联动平台(供地云)、BIM正向协同设计平台(建模云)、现代柔性智能生产技术平台(筑享云)、数智工地管理平台(工管云)等八大市场型、通用型平台,直击当前平台开发无序性、多样性以及碎片化、孤岛化等行业痛点,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链企业走上科技创新“快车道”。
其中,被称作“筑享云”的现代柔性智能生产技术平台已助力全国50家以上PC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仅在长沙,就有东方红、麓谷建工、湖南三一筑工等PC工厂推广应用,实现构件生产效率提升30%,基础工人数量降低50%。
又如,数智工地管理平台创新采用“智能感知、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模式,有效应对工地管理挑战;数智物业管理平台破解传统物业难题;建筑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要素+生产服务+金融服务”为模式,为市场主体“上云入网”提供支撑。这些平台环环相扣,串联起新建筑产业生态,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运营、治理提供实现载体。
【来源:长沙晚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