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⑩|改革开放40年来三代长沙人的交通变化

绿色新闻 | 2019-06-20 19:16:31
星辰在线 | 编辑:宋舒悦

编者按: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追寻足迹话改革 凝心聚力向复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果,引导广大大学生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湖南青马在线、星辰在线特联合出品“追寻足迹话改革 凝心聚力向复兴”网上专题,集中展示部分大学生青年创作的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作品和H5作品。

  改革开放40年来三代长沙人的交通变化

      一、前言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40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的家乡湖南紧跟时代步伐,三代人的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0年出现湖南第一个货运专业户;1983年出现湖南第一辆个体大客车;1984年运输市场全面开放;1991年国道107湖南段通车,结束了湖南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1994年长永高速建成通车,实现湖南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航道整治工程完工,湖南“两纵一横”干线航道网基本成型……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湖南交通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发展的华丽转变。

  我的宗族晚清年间定居于长沙市望城县(现长沙市望城区)一带。

  20世纪60年代,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代开始陆续进入城市工作,同时保留了农业户口,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对改革开放前的长沙地区交通有较深印象。

  20世纪80年代末,我的父母都进入长沙交通领域工作。父母每日在城区穿梭,是长沙改革开放的经历者、见证者,对长沙改革开放后的变迁体会最深。

  近几年,由于父母身体不适,离开了交通领域的工作岗位,而我在父母的指导下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C1”,享受了40年来交通领域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开始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的新里程。

  二.实践活动报告

  1.私有交通领域

  1.1机动车

  根据长辈的描述,在改革开放以前私家机动车较为罕见。这与当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长沙地区汽车市场尚未开发有密切关系。以家人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我的祖父在工厂担任技术顾问,月收入约120元,而当时销售到长沙地区机动车多为价格1-2万的2手机动车。这种价格对于一个温饱家庭而言是无法负担的。

  90年代初正是长沙的城镇化高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康家庭对私家车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向内地的深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长沙地区开始出现小排量的(2.0L以下)日系车和国产车(仍以2手为主),如:长安铃木奥拓、上海大众桑塔纳、东风日产尼桑等,价格约从7千到8万不等。而当时的工人人均收入仅约178元/月,难以达到购买轿车的消费水平。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事件也对私家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长沙地区的苏系车本身就罕见,在此次冲击下,仅存的就只有2手苏系车的零配件了。

  2001年国家出台“十五计划”首次提出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次年私家车的数量便出现了井喷,同时我的“老司机”父母也分别购入了私家车。今日的长沙私家车数量已达285万,平均2.77人/辆车。长沙最终加入了堵城行列。在交通高峰期时,可谓是“人比车快”,如今堵车情况恐怕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突破和市场飞跃,我们也就无福享受的今日私家车的便利了。

  我父亲坦言他年轻时的奢望就是有一台“南方125”牌摩托车。在当时,它的售价是大约1千~3千。可惜地是,这相当于父亲当时几年的工资,最终,他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父亲的愿望折射出人们对价格相对较低的摩托车有着更大的青睐。在90年代,随着中巴车在城区渐渐消失,摩托车市场蓬勃发展。一种改装的3轮载客摩托车在城区出现,俗名“趴趴车”,1元起价,功能类似于的士(如今在沿海地区仍常见)。直到2003年长沙市禁摩令颁布,摩托车才渐渐减少。

  同时在90年代发展起来的还有出租车市场,长沙市出租车数量从80年代的几十台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9千台。当时出租车市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公车租赁运营模式,二是个体户经营模式。

  我的母亲幸运地成为了长沙市第6个出租车女司机,并购买了夏利轿车进行个体户运营,出租车行业在90年代初期可是交通领域的香饽饽。起价3元,人均8元的乘车费,对于出租车司机们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此后的数十年,出租车在长沙蓬勃发展。但不同于北京,长沙市道路上并没有出现大量的黄色面的。从2012年开始,在滴滴打车之类的新型互联网+企业冲击下,传统的垄断型出租车市场渐渐疲软。出租车司机们抱怨收入大幅下降(减少接近30%),不少出租车个体户出售经营权。母亲在无奈下也只得转行。

  1.2.非机动车

  不同于机动车领域是在改革开放后才繁荣,非机动车领域是在改革开放后渐渐被机动车取代。自行车是曾经的大多数人的出行的主要私有交通工具,也被号称是70年代三大件之一。谈起自行车,我祖父总会提到许多耳熟的国营品牌,如:飞鸽牌、凤凰牌、永久牌。而这些品牌的单车售价超过100元,算得上是奢侈品。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工人的2个月的工资。父亲就常常跟我谈起祖父要骑2小时自行车才能带他进城。

  长沙虽然也曾是自行车的海洋,但如今,自行车的性质已经随着改革开放来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主要私有交通工具变成了健身工具、共享交通工具。自行车也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主要代步交通工具,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私有单车,在校园里都处处可见。

  自2003年起,长沙市公安局不断扩大禁摩区域。作为摩托车的替代品——电动车发展起来。电动车操作便捷,且价格不高,成为了很多市民上街,出行的交通工具。但由于驾驶电动车既不需要上车牌也无需持有驾驶执照,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许多机动车司机都抱怨一些电动车驾驶人不守交规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据悉,自2019年4月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被正式实施,以增加对电动车有效管控。

  2.公共交通领域

  2.1.中巴车

  在公交线路较少的年代,中巴车成了当时许多长沙人的出行首选工具。当时中巴车基本上是私人承包的,上车一律1元。相比于公交车,中巴车收费相对更高。虽然二者都是在固定的线路上运营,不同于公交车的是,中巴车没有固定的站台,可以随意停靠上下客,车上还配有“中巴车招手”。

  我的伯伯与姑姑曾经营中巴,伯伯任司机,姑姑任售票员兼招手。在90年代中期,中巴车就在渐渐不在城区运营了。中巴车从辉煌到退出城市仅仅十余年。随后,中巴转而从城市汽车站出发,在城乡间行驶,这也反应了当时的城镇化趋势。

  2.2.公交车

  公交车是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历经数次改进,长沙的公交车从笨拙的老式交接车换成了新能源公交;票价也从8分钱涨到了1.4元。

  在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巴士是出绞式无轨电车。它像2节火车车厢,虽有较大的载客能力,但由于不够轻巧,且电缆电弧容易混乱,渐渐被淘汰(现仍可在杭州市见到),后改成了我们如今常见的车型。在1992年,长沙市出现了双层巴士,这对于小时候喜欢新鲜事物的我来说一个是巨大吸引。我仍记得我曾偷偷躲在巴士上层,在巴士到终点站后等着发车再坐一次。但双层巴士存在挂碰城市电缆的隐患,在03年左右开始停运。在00年间发展起来的还有有别于“票价1元普通公交”的票价2元的“豪华空调车”,现今,空调已成为行业标配。如今的公交车更是采用了新能源动力,白绿色的公交铺满了整条马路。

  在80年代,长沙仅有3条公交线以及接送大型企业送职工上下班的专线,随后渐渐增加到12条。值得一提的是,在90年代,祖籍湖南涟源的香港亿万富豪彭立珊先生捐赠了最初的20辆客车,并开通了立珊专线。这也是许多中南大学学子从学校到长沙火车站必坐的线路。

  40年来,最有趣的是有一点几乎没有变化——市民们跟40年前一样争先恐后地挤公交,甚至出现因为人太多,车重得不行,在公交急转弯的时候司机要站起来才扭得动方向盘的情况。

  改革开放40年后的长沙公交车不仅多是新能源动力汽车,更支持互联网+的“湘行一卡通app”,服务便捷,方便群众出行。

  2.3.长沙火车站

  1977年,在改革开放前,长沙火车新站落成。虽然当时的火车站的四周还是一片农地和鱼塘,但它是全国第二大火车站。这40年里,长沙火车站从城郊边界纵身变成城市中心,同时也带动了长沙的巨大发展。

  谈起长沙火车站,我的舅舅大学期间常常从长沙火车站与岳阳火车站间往返。他经历了从买不起7元的站票,在绿皮车上逃票3小时;到今天乘坐69元票价的高铁,在半小时里飞速往返的巨大变化。

  但同时,改革开放没有改变的是,春节期间拎着大包小包回家期待与亲人团聚的游子们,和在月台上看着时间表向火车来处眺望的家人们。

  2.4.时代的新宠儿

  高铁、地铁、磁悬浮和城际铁路都是不到近十年出现的新时代交通工具,这与长沙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分不开关系。地铁每公里的建造成本都是极其巨大的,这可能在过去难以想象,但腾飞的GDP(2018年长沙市GDP达1.1万亿元)给基础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今日的交通可谓是“多元运输,坐啥都行”。快捷交通不仅给市民上下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是市民在节假日中城乡出行、城际往返的催化剂。

  在我的老家的房子后面曾是一座荒山,如今城际铁路穿山而过,不远处“麓谷站”台静静伫立,预示着若干年后此地的繁华。

  对我们普通市民而言,这些曾经只能在大都市见到的交通工具这一代成为了现实。可惜的是,在年轻时期盼着坐地铁的祖父母一代却因不擅长学习使用互联网而难以独自乘坐了。

  3.共享交通领域

  这40年来我们见证的最后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方兴未艾的共享交通了。近几年城区拥堵现象持续增加,限行、拼车并不能有效解决矛盾。渴望解决“堵车难”的市民与共享经济一拍即合。一夜之间,各种共享单车在长沙街头“争妍斗艳”,成功融入长沙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潮流出行方式。但这并不是长沙首次出现共享单车,梅溪湖、咸嘉湖社区早有出现无人的公共单车租赁服务,其单车与现在的共享单车外观无异。我也见过江浙地区的公共单车,但都由于单车损毁严重或市场反响不够强烈没能红火。

  40年,从单车回到单车,一切仿佛回到起点,但又不尽然,我无法详细讲述为什么我们今天会骑着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抑或是开着共享汽车,但我觉得这个轮回反映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理念的更迭。

  4.城市道路

  40年前,长沙市公路总里程只有4243公里,没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里程少、标准低,农村基本没有硬化的道路可走。若要简要报告长沙40年来道路变化有多大,就不得不提长沙道路主干中的主干,五一大道和湘江大桥。

  从“五一路”到“五一大道”:我的父母在数十年的工作中见证了五一大道从四车道的水泥路装修到加装了绿化带、人行道,成为了一条八车道的柏油路。到后来,我小时候每晚从湘江西岸眺望这河东的五一大道时,缤纷的射灯将对岸的繁华气息涌来,五一大道上繁忙的交通似乎永不停歇。

  改革开放时,长沙刚结束了湘江两岸要坐轮渡的历史,不到40年一座座湘江大桥耸立与湘江一桥两侧,更是有过江隧道“暗渡湘江”。

  母亲说,在90年代,的士行业有一句戏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反映了曾经城区道路环境的不足,水泥路面常常打“补丁”,泥石路面仍困扰着城区司机。而相对更多的不在城区的居民而言,泥石路面更是家常便饭,多数路面甚至无法行车。长途出行的国道也难有好路可走,凹凸不平的县道乡道几乎是远足客们的噩梦。

  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大众对道路需求也日渐增长,在政府不断的基础建设投入下(我的家人也顺应道路建设浪潮转入此行业),城区面积扩张、乡村道路硬化、“户户通”道路、高速公路普及,城市高速路建成基本实现了。

  这些变化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出行速度极大提升,回家不再成了过年过节的奢望。3代人的亲身例子便是每周经过的岳麓大道高速收费站不断西退,从高速公路到现在变成“城市高速路”,从岳麓大道回乡下老家原本需要的1个多小时缩减到了20分钟。

  三.实践活动感悟

  1.活动感悟

  走访老家长辈,听长辈讲述改革开放早先时代的奋斗故事,再利用网络资料,结合自身学习,内容难免无法俱全(比如空运和水运就没有涉及),难免有些主观化的臆断。

  作为一个没有调研经历的大一新生,我想这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社会学习机会,更让我见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实践中深刻理解这40年来的故乡的惊人变化。

  2.心得体会

  在改革开放40年间,我们家三代人从住在农村老家,到进城工作2小时骑车回家,再到20分钟开车高速反乡,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中的变化,更映射出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间许多中国普通家庭的切实变化。实现便捷快速的交通不仅是我们祖孙3代的家庭梦,更是由无数个家庭梦构成的中国梦。

  我想,改革开放40年远远不是终点,而我也从一个见证者即将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在一代代人的劳动下,改革开放将带来更巨大变化。(文/张彦哲 中南大学学生)

   【本实践报告内容,未经团省委授权和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改革开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