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 | 苏青:穿越古桥千年历史 品读诗词万种风情

都市新闻 | 2022-05-18 22:16:47
星辰在线 | 编辑:邓婷

  穿越古桥千年历史 品读诗词万种风情

  ——品读唯美创新的《诗话桥》

  桥梁是人类聚居和社会交往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特征。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桥梁已经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建筑物,也不仅仅是展现不同时代建筑工艺进步的印记,更是艺术审美对象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桥梁之美,是建筑之美,是文化之美,是情感之美,亦是梦想之美。

  ——选自《诗话桥》前言

  2022年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何旭辉教授做客天津文艺广播电台,通过解读《诗话桥》一书,引领听众步入一场浪漫的中外古桥和中国古诗词文化之旅,携手听众领略中外知名桥梁的审美意蕴和中国桥梁文化的独特风韵。

 (《诗话桥》书影。

  桥,通常是指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人、畜、车辆跨越通行的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它是沟通水系、沟壑的重要交通要道。在《诗话桥》作者看来,“桥梁既沟通着现实的两岸,亦支撑起人们抵达人生彼岸的心理希望。”由于连接了原本不可能互达的物理两端,桥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联想,引申出了更多的含义,拓展出了更多美好的内涵和外延,文化意义上的桥由此而产生,精神上的桥梁由此能架设,人们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得以实现。细细品读《诗话桥》,我对“桥”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美学意蕴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全面的认识。

  《诗话桥》2021年7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书名可知,这是一本有关“桥”与“诗”的图书。作者用娓娓道来的丽言美“话”,在读者与图书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桥”与“诗”相互连接、互为鉴赏,真可谓“穿越古桥千年历史,品读诗词万种风情”,让人备受教益,悦目舒心。

  (何继善院士<中>题写书名并与作者何旭辉<右>杨雨<左>合影。)

  《诗话桥》分上、下两篇。上篇以“桥”为关键词,主要介绍中国古桥的发展历史和建筑技艺,探讨古桥历史文化传统和电影艺术中的桥梁,侧重桥梁科技知识普及;下篇以“诗”为着眼点,重点梳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桥梁意象,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古桥案例及其背后动人的故事,偏重诗词人文修养熏陶。“欣赏桥梁建筑结构之美,品读诗情画意文字之韵”。如果说“桥”是这本图书的“骨骼”,展示的是桥梁世界丰富的科技硬核知识,那么,“诗”就是这部图书的血肉,彰显了中华文化绵延温润的人文情怀。

  科技与人文融合,刚硬与柔润碰撞,帅哥与美女携手,桥梁与诗词联姻,一部优秀的科普图书由此而诞生。

  何旭辉教授和杨雨教授是《诗话桥》一书的主要作者。前者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古桥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桥梁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后者乃中南大学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专攻唐宋词研究与批评,是央视《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品牌文化节目的网红文化嘉宾。桥梁工程与唐诗宋词,分属工科和文科研究领域,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专业,但两者之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鸿沟。相同的志趣、共同的追求、同样的底蕴,让这两位学者大咖走到一起,通过“古桥”和“诗词”架起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桥梁,联袂打造出跨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成果——《诗话桥》,树立了科技与人文知识普及图书出版的典范。

  (《桥诗话》新书发布会海报。)

  “从诗词的文字,看桥梁的意境、文化和历史。从诗词的上下文,想象古代桥梁的美学风貌、精神意蕴,桥梁的文化特质与艺术价值。多么美好和值得期待的事情啊!”中南大学原校长张尧学院士为《诗话桥》写的“序”,道出了读者细细品味后的共同心声。

  中国是世界上桥梁建造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数千年来,在大江南北、平原丘陵、高山湖泊……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木、石、藤、竹、铁等材料,建造了数不胜数的各类桥梁:横木为梁的木桥,筑石为虹的拱桥,抛索为渡的索桥,造舟为桥的浮桥,架屋休闲的廊桥……“不同建筑类型的桥梁在担负不同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在诗意化的审美过程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学风貌。”真可谓:五彩缤纷、巧夺天工、神奇卓绝,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桥,在日常生活中,是具象的实用建筑物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又是作者内心复杂情感尽情抒发的优选汉字。“随着古代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生活的不断繁荣、人们的视野和足迹越来越辽远宽广,桥梁不仅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亦日渐成为文学经典中言志抒情的重要意象。”现实生活中折柳话别的灞桥,烟雨缠绵的断桥,兴亡衰盛的朱雀桥,繁花似锦的洛阳桥;想象世界一年一度朝暮相逢的鹊桥,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的奈何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里,文人墨客通过这些唯美唯韵、幽怨悲戚桥的“意象”,给具象的桥梁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桥边吟诗,诗中赏桥,桥诗相遇,意境顿开,品读《诗话桥》,无疑成为读者颇为难得的精神享受。

  墨韵方从图书落,情怀又向古桥生。何旭辉、杨雨创作团队的贡献并不止于出版《诗话桥》这部创新科普图书,在传播桥梁知识、普及诗词文化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担负起了保护古桥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自觉履行了以“桥”“诗”为依托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自2020年7月始,这两位学科带头人带领他们的研究团队,组建“诗话桥梁”党员博士服务团,利用寒暑假实地深入调研、考察湖南省境内的古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撰写系列美文,建立古桥图库,拍摄古桥保护纪录片,开辟“诗话桥”专栏,打造“诗话桥”系列论坛,开设全校性跨学科通识课《诗话桥》,举办有关古桥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古桥与诗词讲座、“诗话桥”诗词书法比赛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读书会……在创作团队与读者、听众之间架起了四通八达、互动沟通的桥梁,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宣传正能、传播知识、服务社会、造福后代,将图书的“双效”发挥到了极致。

  (“诗话桥梁”党员博士服务团致力于古桥研究与保护。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曾长期从事图书出版、科普教育工作,热爱中华诗词歌赋,与何旭辉教授相见,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相识恨晚,对尚未曾谋面的湖湘才女、诗词大家杨雨教授自然更是倾慕。品读《诗话桥》,万千感慨,喜爱有加,有感于斯,填《采桑子》词一首,以表祝贺,以示褒赞:“桥梁诗话文华美,韵古情今。杠彴流金,沐静品读倍感亲。和鸣琴瑟芬芳沁,质蕙兰心。聚拢知音,科普图书喜创新。”(注:杠彴,泛指桥。《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帝度辽水,彻杠彴,坚士心。”)

  注:本文刊载于2022年第5期《中国科技教育》“开卷有益”栏目,原标题为“穿越古桥千年历史,品读诗词万种风情”。

  【作者简介】

  苏青,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曾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