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守桥人说 NO.7 | 张依雯:瞻韩侯英姿,守淮水安澜

都市新闻 | 2022-08-17 11:21:05
星辰在线 | 编辑:周意顺

 

  守桥人:张依雯

  籍贯:江苏淮安

  所守桥:韩侯桥

  我的家乡江苏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淮河下游,是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

  千年安澜淮水长,孕灵杰不尽。在淮安,“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字碑依旧无言地立着,清晏园的花鸟鱼虫一年年成长,京杭大运河依旧悠悠地穿城而过。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枚乘枚皋的赋作仍在传颂,吴承恩的《西游记》仍然脍炙人口,梁红玉的家国情怀仍被人们钦佩,周恩来总理的故居仍被人们瞻仰,华春莹的连珠妙语仍被人们赞叹……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天下之中,北达河泗,南通大江,西接汝蔡,东近沧溟。”(明·席书《漕船志》)这座城的命运总与漕运兴衰息息相关。淮安,因里运河有桥,因桥而成了景。在这里,桥与水互为呼应,连接两岸,古今相通,不知缔造了多少美丽的邂逅。

  一弯拱桥,一水抱城。

  如果说江南水乡常见的拱桥,须是藏在阁中、含羞遮面的的小家碧玉,温婉可人,那么我家乡的这座韩侯桥则不同了,它必须是运筹帷幄的常胜将军。韩侯桥观其外形,矫健俊逸,雄浑厚重,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弓,处处彰显着力量与刚强。每当我走过桥边,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大将军韩信驰骋沙场的风采,那句“会挽雕弓如满月”,也许形容这座韩侯桥再合适不过了。

  

  若说雨后的彩虹是天上桥,那么卧波的韩侯桥,定是人间虹!弯弯的韩侯桥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只眼睛,炯炯有神,目光贯穿古今,凝视着远古过去,注视着淮安当下,展望着光明未来……

  

  妈妈说,此处——韩侯桥边,是我学会走路的地方。那时的我第一次挣脱开妈妈的怀抱,手拿半块“大将军饼”,竟追着桥面上的波光小跑了起来,手中的饼被捏成了渣,我也完全顾不上。

  兵仙神帅,名垂青史。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侯桥横跨里运河,桥长80米,桥宽6米。我从小就在大人们讲述的大将军韩信的故事中长大,这里的孩子们也都熟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关于韩信的典故,而老人们最喜爱谈论的也是韩信指挥的“安邑之战”“垓下之战”等经典战役,他战功赫赫,卓越的军事韬略和用兵智谋至今脍炙人口。

  悠悠运河,迢迢汉风。即使时光荏苒,淮安人对于运河的情怀不变、对韩信的敬仰不变。我常常伫立于韩侯桥上,近赏里运河,远眺萧湖,叹天地悠悠,念淮水安澜。此乃心情愉悦处,俯仰皆为大观。

  

  来到中南大学后,我有幸加入了“诗话桥梁”团队,成为守桥人中的一员。刚开始,我反复琢磨着“守桥人”三字,玩味许久才知其中真意。

  在守桥人的团队里,我真切感受到大家的坚定决心——32次线上、17次线下,以数百小时计的任务分配会议、答辩稿与PPT的一改再改、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伙伴们都是古桥古建筑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我们手挽手组建的团队背后,早已矗立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虽然没能参与团队活动的全过程,但大家齐心协力奋斗的过程早就给了我“守桥人”三字最好的解释。

  

  我是桥下漂过的不系之舟。在潇湘之地念书,每当我目及周总理的姓名、脑海里浮现“一箸脆丝蒲菜嫩”,甚至耳畔响起《茉莉花》的曲调,都忍不住想要流泪。但是最能勾起我心中情思的,则是这座韩侯桥,它仿佛是一条已经融进血脉和基因的缎带,将我和我的故乡紧紧系在一起。

  我有一种感觉,当我们身处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故乡”这个词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只有我们真正离开了,才能感觉到什么是故乡,什么是桑梓。而我想守护的,就是我家乡的这座韩侯桥,或许这并不是一座远近闻名的桥梁,并不如淮安古城的“胯下桥”“千金亭”等闻名,但它的确是我儿时的回忆,是人们现代生活中通行的一部分,是故乡的一道风景。

  我在想,或许我站在韩侯桥上,也是隔着历史的风尘与千百年前的大将军韩信遥遥相望。这里毕竟是他的故乡,是他生长的地方。

  我在想,或许在我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在韩侯桥上留下的足迹,早已成为刻在我生命里的一方印章,被我带着走向了远方。

  落叶知归根,落红知护花。

  江苏淮安,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用一座座桥梁牵动游子的心,在无数个明月夜下,让他们的心灵也可以在桥边栖息,得到淮水包容的庇佑。

  

  我是淮安的儿女,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我的故乡仿佛正因我的远去而变得更加真实可感。风云变幻的世纪里,在风云变化的世纪里,我期盼着我的故乡能够有发展腾飞的力量,续写“壮丽东南第一州”的传奇,却又担忧着这座承载着城市历史印迹与我们童年回忆的桥梁,会被冰冷的水泥石灰取代,丢失往日将军般的神采。

  但我相信,淮安的故事正在被改写,而我和韩侯桥的缘分也在冥冥中被不断延续,那么这里一年后、十年后、千百年后又该是什么样呢?

  曾经我坚定地认为“今朝辞家千里去,来日还乡当衣锦”,但在加入“守桥人”团队后,我仿佛明白了简君学姐所说的“他日遍寻流水处,归来仍是守桥心”,分明这才是最真挚、最崇高的理想啊。

  

  欲把铜声隐曜,卖与金台夕照。千里不堪称。

  多少春明灭,归路正飘灯。

  守桥人,未来可期。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 明月夜下守桥人】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