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齐发力 长沙商务经济连通世界迸发共赢火花

都市新闻 | 2025-03-25 22:04:49
星辰在线 | 作者:记者 贺亚玲编辑:王闻扬值班主任:邓佳莹值班编委:郑文新

  星辰在线3月25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贺亚玲)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既关系千家万户,又关乎经济发展。

  商务经济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既是活力的象征,更是发展的引擎。

  2024年,长沙市商务系统聚焦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大目标,围绕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持续发力,主动担当、加压奋进,着力推动消费流通“再提级”、对外贸易“再提速”、开放能级“再提升”、招商引资“再提质”,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总体向好、量稳质升”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两拨千亿” 以旧换新“小杠杆”撬动235亿消费大棋局

  “我的笔记本坏了,正好趁着有国家补贴,就赶紧换了个新的。”在云闪付领取了补贴券后,市民孙欣在付款时惊讶地发现,原价6200元的电脑直接减了1200元。“这也太好了。”听说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元旦节起实施,他准备再购买一个平板电脑,方便日常外出办公和休闲娱乐。

  换新车、买家电,受以旧换新国补2025年将继续的利好政策影响,长沙消费市场一片火热,从通程电器、苏宁易购到京东MALL,各大家电卖场人气持续上涨,迎来了客流销量“双高峰”。

  这一切,都源于长沙市“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以旧换新。自2024年全省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来,长沙市积极响应,在全省率先启动,在认真落实国家层面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车以旧换新补贴的基础上,主动出台地方政策,明确推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3大领域,制定实施细则,动员商家企业配套优惠,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政策叠加和放大效应,实现了“市民得利、商家赚钱、市场回暖、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

  如何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市商务局以“坚决落实上级政策要求,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益”三项原则为基础,打通政策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工作人员则将“政策执行者”“政策宣传员”“问题解答人”三位合一,累计审核资料超过150万份,解答群众关心关注问题近10万人次,回复12345等热线咨询2000余人次,助力超120万人次的消费者享受政策红利。

  2024年以来,长沙四大品类消费品以旧换新申领补贴24.4亿元,带动销售超235亿元,争取政策资金24.8亿元,占全省59%,其中汽车置换更新占全省比重达到50%以上。参与人数超149万人次,参与企业414家,包括525家门店和5家电商平台。

  受政策带动,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7.71亿元,同比增长4.2%,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853家。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025年,长沙将全力推进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扩大住宿餐饮、家政等服务消费,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促进商旅文体健展融合联动,提高政策可及性,让人民群众方便快捷享受政策补贴。

  外贸突围 多元场景推动特色产品走向世界舞台

  2024年9月8日,一批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冷冻羊肉运抵湖南红星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这批50件、重900余公斤的羊肉将通过湖南省内外多家餐饮、商超等平台销售,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肉类选择。

  这是中国首次从非洲进口羊肉产品,也是长沙与非洲经贸往来曲线上的一个“加速器”。

  肯尼亚野生水产品、几内亚比绍腰果、卢旺达干辣椒、肯尼亚鳀鱼干……随着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不断夯实,长沙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独具魅力的“非洲味道”漂洋过海进入长沙,丰富了长沙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满足了消费者多元需求,也让非洲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推动双方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不独非洲,长沙企业出征海外的号角在新年伊始就全面吹响。铁建重工开挖直径4.48米的盾构机“双精一号”下线后将用于所罗门群岛蒂娜水电站引水隧洞建设,这是国产盾构机首次出口所罗门群岛;中联重科雅加达网点批量交付ZE215E挖掘机给印尼客户;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广受拉美市场青睐;三一重工的泵车、Kilimall电商服务非洲大陆;浏阳烟花绽放欧洲夜空……大到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小到家电、生活用品,目前,长沙已实现与23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777.4亿元,占全省约50%。全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708.7亿元,出口工程机械、“新三样”产品、烟花爆竹、茶叶等长沙特色产品均实现了同比增长。星沙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2个月,长沙出口机电产品174.9亿元,增长27.4%,占同期长沙出口总值的59.7%。其中,汽车(包括底盘)23.9亿元,增长53.3%;电工器材16.8亿元,增长107.7%。出口钢材40.8亿元,增长871%,迎来“开门红”。

  湘江畔,商贸潮涌。随着对外贸易稳步提质、质量结构优化、自主品牌出海加速、贸易朋友圈扩大、新业态模式向好,长沙外贸新动能全面激活,将迎来“井喷式”发展。2025年,长沙将通过夯实外贸基础、释放外贸动能、做强服务贸易、优化企业服务等一系列“连续拳”推动对外贸易“提优”。下阶段,将聚焦重点国家、重点展会、重点平台,深入实施生产型企业进出口行动,加大供需对接、产贸对接、金融对接服务力度,提升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外向度。重点推动非洲矿产品、农产品进口,发挥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开放平台效应,推动日用百货、工业制品等各类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非洲,将“走进非洲”系列活动成果切实转化为经贸实绩。

  招商育新质 开启“全速模式”打造招引新IP

  招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

  蛇年伊始,长沙就进入了招商引资工作持续“不打烊”模式,纷纷开展招商恳谈会,积极推进全员招商战略,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优服务,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一场场春天的“签约”奏响了长沙经济“开门红”的奋进强音,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的台阶。

  从拼政策到拼人才、拼金融、拼营商环境,长沙已构建出具备自主生长能力的招商引资生态系统。2024年,长沙推出“全要素招商”新打法,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出一系列“大动作”,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2024年长沙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施方案》成为破局争先“新指南”;《长沙市环境优化提升攻坚实施方案》部署五大行动30项具体举措,聚力攻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湘籍制造业企业等11项清单、1538家企业(项目),已对接1393家,对接率90.5%……在招商引资新模式下,长沙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聚链成群,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硬支撑,取得了优异成绩。仅推进湘商、校友回归一项,全市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95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95%,其中涉税企业171家,累计到位资金898.5亿元。

  2024年,长沙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197个,包括海信综合生产基地及区域性研发销售中心、玉湖冷链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中声海洋等重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总投资额1619.2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33个、占比67.5%,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同时,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4个,均居全省第一。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厚植创新沃土?2025年,长沙决定多方式精准滴灌,制定更全面的“养分输送系统”,推动招商引资“提质”。重点围绕当前最热门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北斗规模应用、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梳理发布应用场景需求、供给清单、案例清单,定期组织开展场景路演、对接。同时,围绕“两清单两增量”要求,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创新“N+1”招商策略,联合校友会、商协会及招商大使、顾问策划校友回长、企业家长沙行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湘商回归,积极参与“欧洽会”“港洽周”等省级招商活动,深化全球湘商总部基地建设,擦亮“投资长沙”品牌。

  一线服务“超链接” “服务变量”改写经济函数

  “你们对市级稳外贸政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现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汇率成本、运输成本等带来了哪些影响?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在调研天心区重点外贸企业时,长沙市商务局相关领导人真诚地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听说市里有很多助企政策,我们想了解具体有哪些。”听到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意见,商务部门当即承诺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金融、保险、财税、通关便利化以及产业发展等应对措施,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精准服务企业不仅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

  2024年,长沙市商务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入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以“部门跑起来”的高效服务,帮助企业攻坚克难。

  用服务“效率”换取企业发展“效益”。建立批零住餐重点企业清单,落实龙头企业市级统筹、重点企业分区县负责的全市“一盘棋”服务机制,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每月对500家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做到走访全覆盖。

  以服务品质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升级行动第八组专项行动,选派42名党员干部下沉企业,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全面收集企业诉求,搭建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舞台。

  促进产贸融合,贸易质量再上新台阶。印发《长沙市生产型企业进出口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入开展生产型企业进出口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全市生产型外贸企业基础数据库,放大生产型外贸企业服务平台产销对接、银企服务、通道互联、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综合功能,提供“7*24”小时在线“短平快”“零距离”服务。生产型外贸企业(含服务本地生产型企业的贸易公司)净增61家,累计达到970家,“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增长超过30%。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优化管理,打造了外经贸领域专业化的服务团队,累计为125家企业办理进出口备案手续。通过开展外资企业走访,召开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以及举办“首届外资企业交流沙龙暨国际文化家庭日活动”专题沙龙等活动,累计为101家外资企业解决问题112个。

【来源:星辰在线】 举报

标签:
    影像·作品
    您还没有登录,请选择登录方式!
    星辰头条
    微信